董冰蕾 王艷華
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
董冰蕾 王艷華
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在網絡信息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新興的事物逐漸得到長足發展。如何在網絡信息社會背景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構建大學生素質教育新模式是高校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和歷史使命。
大學生;信息素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化社會。網絡信息素養作為一個大學生的基本素質正日益受到社會及用人單位的普遍重視。由于互聯網是一柄“雙刃劍”, 在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過程中, 人們過度關注網絡信息培養中的智力及技術層面的問題,而忽略了廣大學生情商、意商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由此導致了在大學生網絡信息培養中產生了諸多心理沖突。
網絡這柄“雙刃劍”,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的培育帶來了諸多影響,產生了以下心理沖突:
1.認知心理沖突。互聯網絡的時空性和地域性使每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更容易受到他國意識形態的影響及挑戰。當代大學生一般都為“90后”甚至是“95后”,他們的思維模式、心靈習性還未最終定型。他們長期面對網絡世界充斥的諸多的繁雜的網絡信息,思想活動難免受到影響,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逐漸減弱。在西方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及拜金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思潮的沖擊下,一部分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產生了動搖,產生了強烈的認知心理沖突。
2.人格心理沖突。互聯網絡是一個網絡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網絡信息的垃圾場。特別是當今互聯網時代的“發散式的”網絡信息傳播途徑則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作為信息接受主體的大學生,其主體地位、主體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更容易接觸到對身心不利的不良信息。由于部分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思想及心理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便在網絡環境里尋找虛無飄緲的體驗,久而久之,其是非鑒別力和道德約束力將逐步削弱,對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必將受到極大的考驗和巨大的沖擊。
3.網絡動機沖突。據調查,面對網絡,絕大多數大學生都能積極的學習,積極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但部分大學生面對“網絡虛擬世界”帶來的誘惑,對學習無興趣;上課注意力分散,不認真聽講;思維遲緩、情緒消極;作業拖拉馬虎、敷衍了事,學習效率低下,大學生長時間沉迷于網絡便使大腦的思維能力受到抑制,導致思維遲緩、思維中斷和思維內容空白,產生了“最初動機”和“事實動機”的沖突。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陷入網絡厭學的焦慮之中,影響了網絡信息素養的培養。
網絡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學習便利的同時,對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的培養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必須采取有效對策,為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的培養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
1.消除網絡對大學生的負而影響,加強校園網絡環境建設。美國著名科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高校應積極加強網絡建設,積極通過建設融學習、娛樂、生活和人文關懷為一體的心理教育網站,增強心理教育鮮明的時代感、人文感和吸引力。通過校園網絡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政方針和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科學研究的偉大成就以及重大成果面向全體學生傳播,從而引導大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抵制反動、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侵襲,幫助大學生克服在多種文化沖突下背景的錯誤認知心理。
2.加強校園網絡信息管理,凈化校園網絡環境。凈化校園網絡環境,必須加強對校園網絡信息的管理。網絡信息的管理在于對校園網信息的篩除、過濾和選擇。通過對校園網絡信息內容的過濾和篩除保證大學生免受網上“污染信息”等非法內容的侵害,為大學生網絡心理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加強網絡信息管理還需要建立健全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監督機制,以引導、約束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應將法律法規的約束機制引人電子空間,建立《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等有關電子信息網絡的法律規定,健全具有適應性普遍、層次較高的網絡倫理和網絡道德標準,以加強網絡的宏觀監督和微觀引導。
3.網上心理咨詢與網下心理教育相結合。所謂網上心理咨詢與網下心理教育相結合就是利用網絡載體,通過網上咨詢了解學生的心理困惑而通過網下心理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這是當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在網上要盡可能地幫助大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其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情感紛爭;其次,網上心理咨詢還要幫助大學生定位自己的社會角色,戰勝自己不能而對現實的心理,并引導他們進行現實的心理幫扶;最后,在網下心理教育中幫助大學生建立一定的信息價值標準,使大學生在五光十色的網絡文化面前穩定心理,把握方向,保持良知,堅定信念,提高選擇信息的自覺性和一貫性。
綜上所述,只要全社會重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積極關注大學生的網絡心理障礙,相信通過高校、家庭和學生自身共同努力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大學生一定能夠健康成長。
[1] 嵇春梅.信息素養培養初探[J].科技創業月刊,2005(10):148-149.
[2] 周長茂.增強大學生信息意識的幾點思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10-211.
[3] 周長茂.增強大學生信息意識的幾點思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10-211.
董冰蕾,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培育研究;
王艷華,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