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冰 龐 陽 卜艷嬌
東北煤田地質局一二八勘探隊
我國煤田地質的綜合勘查技術體系
劉巖冰 龐 陽 卜艷嬌
東北煤田地質局一二八勘探隊
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煤炭資源,長期以來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體能源。雖然我國現在面臨著能源結構調整,但是在可預見的很長時間內,煤炭仍然會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占據很大的分量。近年來,我國地表礦、淺部礦和易識別礦越來越少,找礦難度增大。而煤炭資源勘查技術體系是我國地質工作者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并針對我國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炭資源勘查的實際需求所取得的集成性成果。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我國煤田地質的綜合勘查技術體系,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煤田地質;綜合勘查;技術
1.1 高分辨率數字地震勘查技術
所謂高分辨率數字地震勘查技術,指的是通過運用數字的方式將高質量的地質信號進行記錄,并經過專業的計算機處理技術,進而獲得分辨率較高的地震勘探效果。高分辨率數字地震勘查技術,主要通過運用藥具、道具、采樣間隔、組合基距、高頻檢波器、高頻低價濾波以及恰當的井深等方面組成,對數據進行采集,并且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要通過加強噪聲的衰減、壓縮、疊加和偏移子波長度,進而獲得高信噪比和高頻的寬帶信號。
1.2 復雜地形的勘查技術
煤田地層大多屬于沉積巖層,比較復雜的地層主要分為力學不穩定性的地層與水敏性地層。通常情況下,在地層鉆進過程中,施工人員運用的有全面系統的鉆進工藝、泥漿配置方案,能夠快速及時的處理孔內事故。對于比較復雜的地層,運用常規的方法不僅沒有很好的效果,反而還可能造成鉆孔報廢。在水敏性的地層中,進行鉆進,主要是為了抑制黏土的膨脹性,進行鉆進時,受到黏土的膨脹性影響,水泥容易出現不凝固或者凝固不穩定的現象,進而導致掃孔時,找不到原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加大泥漿的比重,降低泥漿的失水量,并加入K+,用來有效的抑制黏土的吸水膨脹現象。
1.3 煤礦區環境遙感技術
資源的過度開采對區域的影響會進行持續累積,使得煤礦區的地質環境遭到破壞,繼而引發嚴重的環境破壞與地質災害,如采煤區沉陷、煤礦區突水預測、矸石山爆崩、煤礦火災、滑坡、地裂縫監測、沖擊地壓等。應用遙感資料進行礦山管理的技術優勢凸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煤礦區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是新時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所必須的。
1.4 煤炭資源信息化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結構轉型步伐的加快,煤炭企業必須加速產業升級并優化資源配置。以高效的信息化為基礎并解決企業規模、成本和效益之間的矛盾問題是當務之急,而煤炭資源信息化技術無疑為解決這個問題帶來了希望。煤炭資源信息化技術在我國地勘、煤礦企業的應用已經有近20年的歷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我國煤炭地勘水平,因而信息化與工業化的互相促進在保證質量及減少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實現資源數據的共享,方便了資料的存儲、管理和使用。面對國際國內日益激烈的競爭,煤炭及地勘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對數據的處理、圖形圖件的制作及信息交流的自動化。
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更加凸顯,堅持“必煤為主、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的原則顯得更加重要。做好與煤共伴生的其他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評價工作,做好煤層氣和地下水資源的勘查研究工作,做好各種共伴生礦產資源充分利用、合理保護工作。快速勘查、精細勘查技術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使勘查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
我國煤炭資源綜合勘查體系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新時期中國煤田地質特點和煤炭工業要求出發,在大量勘查技術研究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系統研究并總結形成的適應我國煤田地質特點和煤炭工業發展要求的煤炭資源綜合勘查理論與技術新體系。我國煤炭資源成煤期多、煤種齊全、聚煤盆地構造類型和成煤模式多樣化、煤系后期改造明顯、煤質優劣不均、煤層賦存條件復雜、開發難度大。本文系統總結了我國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的特點、研究范圍、工作內容、技術方法等,將“煤田地質勘探”發展為涵蓋煤炭勘查、礦井建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的“煤炭資源綜合勘查”,建立了新形勢下適合我國煤炭資源開發特點的煤田地質勘查理論與技術體系。先進的技術方法,主要包括煤炭資源遙感地質填圖、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快速精準地質鉆探技術、煤炭資源勘查信息化技術、煤礦區環境遙感監測與治理等關鍵技術,以及煤層氣勘查開發技術與方法、煤炭測試與化驗技術。同時,還對我國煤田地質理論與進展、煤田地質勘查技術規范與標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建立了新形勢下我國煤田地質綜合勘查理論體系與技術方法,推動了我國煤炭資源勘查理論和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為新時期煤田資源勘探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提供了新的勘查技術和方法。
總而言之,煤礦資源是我國進行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利用之一,利用煤礦資源進行電力供應、實現工廠中大型機器設備的運作、北方的住房供暖等。因此,實現煤礦資源高效的開發和合理的利用對于我國的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煤田地質勘查能夠對煤礦資源進行準確的分析,隨著近年來勘查技術的不斷提高,煤礦中的煤層分布,巖層與煤層之間的作用力能夠進行有效的分析,對于后期的施工方案設計和煤礦開采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勘查技術以及技術體系實現進一步研究探討。
[1]徐水師,王佟,孫升林,曹代勇,李增學.中國煤炭資源綜合勘查技術新體系架構[J].中國煤田地質,2009,06:1-5.
[2]徐水師,王佟,孫升林,曹代勇.再論中國煤田地質綜合勘查理論與技術新體系[J].中國煤田地質,2009,12:4-6+23.
[3]中國煤田地質綜合勘查理論與技術新體系[J].中國煤田地質,2014,05:57.
[4]我國地質調查建成立體勘查技術體系[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