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宇飛 2.趙海萍
1.河南寰宇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三門峽市環境監測站
農田土壤農藥污染綜合治理分析
1.王宇飛 2.趙海萍
1.河南寰宇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三門峽市環境監測站
農藥是殺滅病蟲害、促進農田增產增收的重要工具,它在農業生產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農藥使用數量的不斷增多,其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的危害也越來越明顯,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關研究表明,農藥的不合理施用會破壞農田中的生物多樣性,影響土壤的肥力,增加植物中的農藥殘留量,危害極大。本文從以上情況出發,分析了如今農田土壤農藥污染的綜合治理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理論性的建議。
農田土壤;農藥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分析
農田土壤農藥污染不僅影響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還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應該積極引進和研發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減少農業使用量,提高農作物自身的抗蟲害能力,同時修復已經損壞的農田土壤,減少二次污染,降低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高土壤的微生物環境。此外,還應加強宣傳和教育,改變農民的固有思想,降低農藥使用量,保證農田土壤的質量。
為了減少農藥對農田土壤的影響,相關部門已經列舉了一些禁用和限用的藥物,并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由于知識水平有限,農藥技術不高,很多農民并沒有嚴格按照規定選購農藥,導致甲胺磷等禁用藥物使用量居高不下[1]。農民為了控制病蟲害,通常會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農藥,導致土壤肥力受到了影響,出現了不可逆轉的破壞。此外,隨著農業水平的不斷發展,相關的農業技術也在不斷普及,但是對于很多偏遠地區來說,由于技術水平有限,當地農民還沒有對農藥污染做出積極地轉變,思想認識不足,仍然按照常規的農藥施用方法進行操作。政府宣傳力度不足是造成此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也是阻礙先進農業技術普及的重要原因。
1、綜合使用多種防治技術,降低農藥使用量
首先,應加緊對抗病蟲植物品種的研究,提高農作物的抗蟲性和抗病性,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其次,培育培植植物,達到毒殺、驅除、防治害蟲的目的。第三,增加農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采用輪作的方式,合理種植形態特征不同、生活因素需求不同的農作物,減少病蟲寄主,降低病蟲害的破壞力。第四,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技術,通過引進和種植病蟲害的“天敵”,來控制農田內的害蟲數量,降低農藥的施用數量。最后,根據害蟲的生態習性[2],使用光線、溫度等誘殺害蟲,抑制害蟲的繁殖速度,發揮物理防治技術的有效作用。
2、改進農藥產品結構與劑型,控制污染源
首先,應嚴格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降低甲胺磷、對硫磷等高危、高毒的農藥,優化農藥產品結構,積極研發高效、低殘留、低毒性的農藥,減少農藥對土壤和農作物的影響。其次,增加濕性粉劑、乳劑、顆粒劑的使用量,減少粉劑的使用量,降低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提高農藥噴灑的均衡性。第三,農藥可以通過微生物分解和光化學分解等形式實現降解,因此,可以通過先進的農業措施,增強土壤本身的降解能力,提高其微生物和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活性,改善其基礎結構。
3、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修復農藥污染土壤
農藥污染土壤的修復是當前農藥研究領域中提出的一項新觀點,從預期效果來看,它能夠修復已經受損的農田土壤,將殘留的農藥轉化為其他無毒性的物質,從而減輕污染,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可種植性。目前西方常用的土壤修復技術有物理、化學修復、生物修復三種。物理修復主要指的是土壤真空吸引法,該方法主要是通過真空泵產生負壓,吸取土壤中受到農藥污染的有機成分,通過抽取井將成分排除,實現凈化土壤的效果[3]。化學修復指的是通過沖洗液,將污染物從土壤中置換出來的一種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相比,化學修復的局限性較大,尤其是在土壤滲透系數比較低的時候,作用過程會受到限制。
由微生物、植物和動物所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其清除農藥的效果較好,適用范圍廣,且不會產生2次污染,是目前農藥研究領域重點關注的一項題目。生物修復技術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菌根修復。微生物修復指的是通過人工接種制造出一種可以降解農藥的微生物,將其放入土壤中,自動將農藥轉化為不含毒的物質,如二氧化碳和水等。該種修復方法涉及到的技術專業性高,但是效果顯著,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能夠作用于多種農藥,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生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主要通過三種途徑祛除土壤中的農藥成分,第一,吸收、轉化和降解農藥,第二,向土壤中分泌可以降解農藥的酶,第三植物根部分泌有機酸,從而加速周偉微生物的生長,達到降解農藥的效果。菌根修復中的外生菌絲能夠增加植物根部和土壤之間的接觸,提高植物的吸收能力,從而改善植物的耐受能力,減少對農藥的吸收。此外,植物還可以為真菌提供養分,促進真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產生出一種可以降解農藥的酶[4],實現吸收和清除農藥的作用。以上三種技術在我國還未大規模應用,因此其效果還有待探究,相關部門應該在積極引進和研發的基礎上,加強宣傳和引導,將多種土壤修復技術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4、加強宣傳和引導,提高農民的農藥知識水平
根據上文提到的,由于宣傳力度不足,農民對農藥的種類、危害等內容了解程度嚴重不足,這是造成其不合理使用農藥的重要原因。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利用多種途徑,例如電視廣告、廣播、分發宣傳冊、張貼宣傳海報等,加強對農藥知識的宣傳,改變農民固有的思想觀念。宣傳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這是革新觀念、推動技術創新的必要途徑。
除了必要的宣傳,相關部門還應該提高監管力度,及時抽查或者監督農民的農藥使用情況,根據情況給予其指導和建議,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改變當前的農藥施用量過大的情況,促進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
[1]何麗蓮,李元.農田土壤農藥污染的綜合治理[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04(22):430-434.
[2]李志敏,傅楊,馬雪濤等.滇池面源農藥污染的時空分布及綜合控制[J].基層農技推廣,2013,11(05):35-40.
[3]樊霆,葉文玲,陳海燕等.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及修復技術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3,10(25):1727-1736.
[4]高純林,朱云杰.滇池面源農藥污染的時空分布及綜合控制[J].云南農業科技,2012,12(0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