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凌
東北大學宣傳部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廣播現狀與發展策略探究
楊 凌
東北大學宣傳部
高校廣播作為高校教書育人、輿論引導的重要陣地,是高等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廣播面臨的困境做簡要的探討,并從高校廣電工作出發,探究適合當前形勢的高校廣播臺的發展策略。
高校廣播;困境;發展策略
高校廣播作為經典的傳播媒介,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重要的支撐手段,承載著學校輿論引導、形象提升、文化育人、內涵發展等重要使命,以其覆蓋面廣、傳播效率高、傳遞信息及時有效、節目貼近校園等特點深受師生的關注與歡迎,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傳統傳播媒介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的渠道,自媒體平臺的搭建也改變了廣大師生員工接收、處理信息的方式。在嚴峻的媒體環境下,高校廣播人應當更新理念、創新思維,豐富傳播手段、提高節目質量,讓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煥發更大的活力,更好的為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服務。
(一)高校廣播在宣傳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高校廣播是高校輿論引導的重要傳播平臺。高校廣播作為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宣傳渠道之一,是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肩負著做好學校正面宣傳、提升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責任。在學校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深化改革、“雙一流”建設等進程中,高校廣播以其傳播速度快、覆蓋面積廣等優勢,將學校政策法規、新聞熱點傳遞給師生員工,引導師生為學校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2、高校廣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文化引領工作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高舉旗幟、引領導向”是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輿論工作的主要職責和使命。作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高校廣播以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為使命,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豐富多彩的廣播精品欄目,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達到鼓舞士氣、文化育人、成風化人的宣傳效果。
3、高校廣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大學作為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人才培養是關鍵,新時代媒體競爭的關鍵也是人才的競爭,高校廣播因其與生俱來的教育與傳播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其打造專業廣播隊伍、培養優秀輿論人才的使命。在高校廣播的工作中,具體運營普遍都由學生負責,學生在各個廣播崗位都能得到鍛煉,在長期采編、播報學校中心工作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受到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價值觀。
(二)當前形勢下高校廣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發展迅猛,在“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傳統媒體普遍陷入了發展的困境,校園廣播也不例外,相比于其他媒體,廣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高校廣播播放時間與播放空間相對固定。高校廣播因其固有的學校屬性,播放區域通常只在校園播出,選擇播出的時間段多固定為早、中、晚學生下課休息的時間,而大多高校的廣播都采取錄播的形式,新聞內容多為播放前一天的新聞,廣播宣傳也自然達不到及時有效的效果。
2、高校廣播缺乏可重復性和互動性。傳統廣播采用采編-播音-合成-播放的固有模式,廣播的內容只在規定的時間內播放且通常只播放一次,師生也無法查找收聽自己喜歡的廣播欄目。而傳統播音模式也缺乏與聽眾的互動,使得聽眾缺乏參與感,導致聽眾數量的流失。
3、高校廣播人才隊伍建設面臨困境。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伴隨著傳統媒體影響力的下降,廣播臺對學生的吸引力逐漸減弱,且大多非專業高校也并沒有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導致高校廣播人才隊伍建設面臨選擇余地小、專業性不強、梯隊建設困難等困境。
(一)轉變思想觀念,整合廣播優勢資源,提高廣播傳播力、影響力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廣播的定位應當從校園聲音的“傳播者”轉變為校園好聲音的“制作者”。高校廣播應主動適應時代需求,積極求變、勇于創新、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1、立足陣地、提升品質,打造精品欄目。節目質量是新聞工作的生命線,新時期媒體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節目質量的競爭,高校廣播應發揮自身的優勢,精心策劃、用心制作,將優秀的欄目精品化、品牌化,打造一系列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廣播節目。
2、積極探索、主動求變,擴展宣傳渠道。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廣播應主動融入網絡媒體,揚長避短,打造移動客戶端、網絡電臺、校園廣播臺三位一體的宣傳陣地。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在微信、荔枝、亞馬遜等網絡廣播平臺設校園廣播專欄播放,破解校園廣播播出的時間和空間瓶頸,為師生提供更加靈活自由的收聽方式。
3、找準定位、精準服務,推進媒體融合。高校廣播臺應找準校園好聲音的“制作者”這一定位,立足校園、服務師生。主動為學校其他媒體提供有力的音頻素材支持,共同制作優秀校園媒體產品,提高高校宣傳整體傳播力,構建和諧共生的宣傳生態圈。
(二)增強政治素養、提高業務能力,打造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廣播隊伍
1、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學生政治素養,建立正確輿論引導方向。高校廣播作為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廣播人才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理論水平、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在日常工作中,應積極組織學生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守黨的立場,做一名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
2、加強內涵建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加強廣播隊伍建設。高校廣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應僅僅圍繞提升節目質量這一主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學生在制作廣播節目過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定期開展播音主持、新聞寫作、選題策劃等專業培訓,積極與當地廣電系統溝通,邀請專業主持人對學生進行指導,提升廣播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3、利用平臺優勢,創新工作方式,提升高校廣播組織的影響力。高校廣播應利用自身優勢,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成長成才平臺。應明確廣播臺學生組織在學校各學生組織中的重要地位,增強校園廣播學生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建立學生記者崗位輪換制度,打通播音、采編、合成的壁壘,打造勤奮工作、甘于奉獻、業務精干的學生隊伍,提升高校廣播組織的吸引力。
[1]李雪,王晗.淺析校園廣播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3):83-85.
[2]徐征.試論新媒介環境下高校廣播臺的發展策略.[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