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薇
廣州市黃埔區圖書館
論提升閱讀環境對讀者服務的重要性
張文薇
廣州市黃埔區圖書館
圖書館閱讀環境的優化是圖書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有效發揮閱覽室功能、提高文獻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作者以從事多年圖書館工作的經驗體會,分析和論述了閱覽室的環境建設對讀者的影響,從而說明提升閱讀環境的必要性。
圖書館;閱讀環境;服務;必要性
圖書館閱覽室是讀者進行學習研究、整理思考的重要場所。一個優美寧靜、健康舒適的閱覽環境,不僅可以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效率,更可以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讀者的教化。因此,營造一個有益于讀者的閱讀環境,以此來激勵讀者的閱讀興趣,提高期刊圖書利用率,是對讀者服務的一項重要表現,特別是在當下更具必要性。
1.和諧的閱讀環境,是公共圖書館有效利用的保障
和諧閱讀環境是指公共圖書館中圖書管理員與讀者,讀者與讀者,讀者與圖書之間融洽和諧相處,讀者愿意在圖書館學習和閱讀,圖書館的軟硬件環境也為讀者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和諧的閱讀環境能夠長期維系與推動公共圖書館快速健康的發展,而和諧的閱讀環境是以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作為思想基礎,以提高讀者圖書閱讀率和圖書館利用率作為目標。
2.和諧的閱讀環境,是提高全民素質的基礎
和諧的閱讀環境有利于在公共圖書館內部營造濃郁的讀書學習氛圍。它不僅會對個體讀者的閱讀產生積極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發潛藏存在的讀者和館內全體讀者的讀書熱情,提高個人的文化素質。
3.和諧的閱讀環境,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公共圖書館也必須轉變服務方式,構建以讀者為本的閱讀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服務創新,創新的角度應該把如何更好地服務讀者作為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目標,體現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高個人素質的重要價值,從而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和滿足社會的閱讀需求。和諧的閱讀環境是公共圖書館轉變服務方式的關鍵,也是公共圖書館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
1.豐富圖書資源,讓讀者有更多選擇性
公共圖書館作為全民知識權利的保障需要政府的有利支持,離不開政府政治資源的正確引導和經濟資源的大力扶持,但我國政府的經濟資源投入畢竟有限,而公共圖書館涉及面廣,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全部由國家財政承擔較為困難。因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除了將國家財政作為主要的資金投入其中之外,還需要積極動員廣大讀者的物質力量,拓寬公共圖書館的資金供應渠道,使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有了長期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在資金的扶持下,建立以“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圖書配置機制,通過讀者的反饋和調查問卷等方法,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豐富圖書資源,拓寬圖書來源渠道。
2.軟環境提升,讓讀者熱愛閱讀
加強管理制度的建設,是公共圖書館能長期規范運行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建設應包括實體制度建設、程序制度建設以及良好的監督制度建設。完備的工作管理制度,為公共圖書館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公共圖書館面向的讀者群眾多,讀者年齡層跨度大,讀者文化程度各異,閱讀需求差異大,因此公共圖書館在同一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需要加強管理制度。做好公共圖書館的協調與發展;建立激勵制度,激發圖書管理員的主動性,掌握讀者的閱讀需求;建立反饋制度,及時提出意見,提高讀者滿意度。
3.提升專業水平,為讀者提供專業服務
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自動化普及以前,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所需的專業知識主要有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計算機等學科相關基礎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業務知識。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若將大數據技術在公共圖書館內廣泛應用,必會形成新的分工與合作,改變一些傳統的工作內容,產生新的工作職責和服務部門。這就要求工作人員緊抓時代脈搏,全面提升專業技能。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是讀者,只有以讀者需求為導向進行信息資源建設,圖書管理員不斷提升學習的能力,開拓知識空間,完善知識儲備,提高利用和傳遞信息的能力,才能提高館藏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
4.提升資源建設,助推環境的提升
(1)發揮基礎優勢,融合各種信息資源。公共圖書館是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信息和知識資源,主動發現讀者的服務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公共服務。在網絡環境下的深化和擴展中,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方法更需要人性化、智能化、自動化,不僅要引進一些電子資源,還要善于資源共享,研發特色的館藏數據庫,實現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的整合和無縫連接,針對不同層次人群的差異性需求建立基于同一平臺的復合型圖書館,融合各種信息資源達到無縫存取。
(2)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推進個性化服務。學科館員服務是大數據環境下參考咨詢服務發展的延伸和必然趨勢,對于課題查新、定題跟蹤、代查代檢、文獻傳遞等服務除了通過傳統的電話、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網絡平臺進行交流,解答讀者的顯性問題,將讀者所需的各種文獻信息及時告知并發送給讀者。為更好的滿足讀者的隱性問題,應該以讀者為中心,根據讀者的書刊閱讀、網絡瀏覽記錄等相關信息,對讀者的愛好、需求進行數據分析,從而研究、發現適合讀者的服務方案,找出不同類型讀者的群體差異和個性差異,了解不同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關注點,為讀者提供知識增值服務。
圖書館是城市文化的傳播者,充當著整個城市文化的標志和城市文明的象征。作為一個城市文明建設德窗口,提升圖書館閱讀環境,目前看來只是一個理想化狀態, 筆者所提出的一些建議和看法,一旦落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金的投入,但是在一些軟環境的提升方面,當下有必要進行科學的探索實踐,雖然當下科技水平十分高,閱讀習慣也在不斷改變,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只有在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之中,讀者才能夠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營造好的閱讀環境,不僅有益于公共圖書館本身的發展,同時對于促進全民閱讀的理想化目標的實現也有很大的好處。
[1]陳雅,鄭建明.我國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管理機制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1):6-9.
[2]楊枚,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社會優勢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4):23-26.
[3]陸和建,謝雨,李靜麗.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2(7).
[4]肖希明.信息資源建設[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