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四川文理學院
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研究
張 敏
四川文理學院
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的起源、形式、特點以及歷史意義,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對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進行研究,以便為原始歌舞研究者提供參考。
原始歌舞音樂;起源;形式;特征;歷史意義
原始的音樂與我們當今的概念有所不同,它是由歌、舞、樂三者所組成的。雖然原始歌舞音樂不能認為是完美的音樂,但是它表達了一定的人類感情,是一個藝術的胚芽,是歌的胚芽,詩的胚芽,舞蹈的胚芽,甚至還是戲曲的胚芽。原始音樂和舞蹈是同一生活母體中孕育出來的一對孿生姐妹,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形體。
原始社會的歌舞音樂都是早期人類在勞動中萌芽形成的,其舞蹈動作和歌唱內容也常常是生活過程的再現,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內容,這些內容如實的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它再現氏族采集、漁獵、馴養農耕、戰爭生活和男女愛悅,并表達出對天地、神靈、圖騰的敬畏,以及對生值的崇拜。歌舞產生之始,就與先民宣泄情緒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觀念結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體祀神娛神的性質。葛天氏部族所創造的樂舞,當是我國史籍所記載的最早的樂舞。葛天氏時期的詩歌、音樂、舞蹈均見雛形,人們手舞足蹈、盡情勞作,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們縱情敲打,婉轉高唱,就是早期的音樂;人們頌揚祖先,抒發情懷,就是早期的詩歌。
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乃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節奏是原始音樂的基本因素,是處于萌芽狀態的音樂藝術。歌則詞,詞即為詩,以詞配曲,曲即為樂,伴之以舞。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因此原始歌舞音樂往往與現實生活、巫術、宗教相結合。反映在藝術上則較為粗拙簡單,詩、樂、舞三者之間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相互依賴性,都不足以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同時,音樂藝術的起源之始便是一門綜合藝術,有可能從勞動的呼號、動作、節奏、音調等組合中演化而來,這就是所說的詩、樂、舞同源。因此,詩、樂、舞三位一體乃是人類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同時,這種三位一體的原始樂舞形式在歷史上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從《葛天氏之樂》直到《云門》、《咸池》再到《大章》、《大夏》、《大濩》再到《九歌》乃至《大武》。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是一脈相承的,詩為樂之內涵,樂為形式,舞則是表達詩樂的形象動作,三種形式互相聯系,各擅其長,多角度詮釋和抒發內心復雜的情感。
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是一種人類原始文化形態,它還不是有意識的娛樂或藝術創作,它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1.生活即舞蹈:是對生活的再現,對表現對象的模擬。
2.目的性明確:受生產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歌舞音樂大多目的性明確。
3.大多為群舞:原始人類的生活、生產、消遣、娛樂大多離不開群體的形式,因此原始歌舞大多呈群舞形式。
4.形式多樣化:作為人類與大自然相依為命的直接產物,原始歌舞幾乎為模仿周邊動物甚至植物的舞蹈,有自得其樂的嬉戲之舞、表現人類驍勇精神的戰爭之舞、發泄人類過剩能量的狂歡之舞。
5.祭祀娛神的儀式性和審美娛人的觀賞性兼而有之,初以自娛為主,后被用來娛神:早期的原始歌舞多是宣泄剩余精力,噴發性愛欲求,所以形式多樣,即興色彩濃厚;后期的原始歌舞慢慢進入嚴格的儀式化和程式化過程,帶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感和宗教性,以表達對未知世界的畢恭畢敬。
6.節奏舉足輕重:在原始歌舞中,節奏性占有主導地位,因為原始人類篤信能用相同的節奏同彼岸溝通,并對狩獵對象產生催眠作用,以確保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狩獵成功、種族興旺。
7.男女界限嚴明:作為原始社會中男女勞作分工明確的產物,兩性在原始歌舞中,亦大多分別作舞。
8.跳舞多為男子的特權:因原始歌舞的內容常與狩獵、戰爭等關系種族命運、危及生命安全等冒險行為密切相關,所以跳舞往往成了男子的特權。
總之,原始歌舞音樂可謂原始人類“感覺方式”、“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鮮明、最形象的身體形式與綜合表現。
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是原始人進行的一項集體活動,雖然不能直接產生任何物質產品,可是人們可以從中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以及彼此交流感情、抒發歡愉、傾訴郁悶等。同時,人們相信:通過舞蹈,可以做到豐收,獵獲更多的鳥獸;可以使氏族興旺,增添人口,可戰勝敵人,驅趕疾病等。于是舞蹈就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被長期保存下來了,不斷的流傳、發展著,并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各種社會發展階段,產生了不同的歌舞藝術。
原始歌舞音樂以功能性為主,多為體現生命的價值。原始歌舞音樂在氏族社會時期不僅是娛樂工具,也是宗教工具、教育工具,承擔著社會生活中的多種功能,具有極強的功利性。作為教育工具,包含的方面是多方面的,例如:氏族歷史、生產勞動、戰斗技能、倫理道德、強身健體、甚至性的知識等等。原始歌舞音樂在歷史發展潮流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1]王克芬.原始舞蹈產生與發展軌跡[J].上海人民出版社(專題版)2014
[2]金秋.先秦時期的樂舞[J].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9
[3]黎孟德.音樂的起源及遠古音樂的傳聞[J].四川文藝出版集團2009.2
張敏,性別:女,出生年月:1995.04,學校:四川文理學院,2014級1班,專業:音樂學。
課題年度:2015年度,課題名稱:論原始氏族時期的歌舞音樂研究,課題編號:X2015R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