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琪
北京宸鵬科技有限公司
淺析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納稅籌劃
楊 琪
北京宸鵬科技有限公司
出口退稅稅收籌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可以有效提升生產企業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水平,并對企業的生產模式以及產品結構進行深入的改革與優化,從而充分利用企業人力、財力、物力以及信息等現有資源,使其得到合理的分配與利用。另一方面,它在生產企業經濟利益方面具有巨大作用,企業可以根據現有稅收政策中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稅率變動政策制定稅收籌劃方案,進而達到不繳納稅款或者是少繳納稅款,在嚴格遵循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降低企業稅負成本,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納稅籌劃
出口退稅,是指對于部分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及流通環節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從而實現對國內產品的稅收平衡,確保其在國際市場中具備較高的競爭力。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做好出口退稅的稅務籌劃工作,在符合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實現企業納稅方案的最優選擇,能夠降低自身稅負水平,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出口退稅稅務籌劃需要關注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合法性原則,通過稅務籌劃降低納稅金額的做法,必須建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二是綜合性原則,稅務籌劃必須對各種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實現稅負最小化的目標;三是實時效性原則,稅務籌劃是在納稅前進行的籌劃,同時也是實現資金時間價值最大化的一種稅收安排,必須具備極強的時效性,其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2.1 出口退還稅費的形式
出口退還稅費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即不免不退﹑只免不退與又免又退。不免不退是國家禁止或者是限制銷售的貨物退還銷售前所征收的稅費。只免不退是指在銷售貨物時不征收消費稅或者增值稅。又免又退是貨物在銷售時不征收消費稅或者增值稅,而且要退還貨物銷售前所承擔的稅收,按照稅法規定的固定稅率退還。
2.2 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方法
我國稅法對生產型企業主要實行的是“免﹑抵﹑退”政策,其中“免”指的是貨物銷售時不征收增值稅;“抵”指的是銷售自產貨物時所用的原材料等的進項稅額應予以退還;“退”指的是貨物在銷售時的銷售稅額在當月不能完全抵進項稅額,對于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給予退還。具體可以解釋為兩個方面:一是當本月有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時,那么當期的應退稅額就為0,沒有結轉下月的留抵稅額。二是當本月留有留抵稅額時,那么當期的應退稅額就是當期的免抵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與當期應退稅額的差就是結轉下棋的留抵稅額。
3.1 利用出口方式進行納稅籌劃
對于外貿企業來說,當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受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限制或外貿企業所在地出口退稅指標不足,或某些人為原因影響正常出口退稅時,外貿企業可將已收購的貨物委托或再調撥銷售給其它外貿企業出口,前者由自己辦理退稅,后者可接受調撥貨物的外貿企業辦理退稅。這兩種方式下,辦理出口退稅都不影響退稅。因為目前在稅務上只對企業所得稅方面的關聯有些規定,而對流轉稅方面的關聯規定甚少。案例:某生產企業2015年上半年購進原材料6000萬元,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1020萬元,直接出口價為10000萬元(離岸價),無內銷,該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執行“免抵退”增值稅政策,征稅率為17%,退稅率為13%。則2009年上半年:不得退稅額=10000×(17%-13%)=400(萬元),應納增值稅=400-1020=-620(萬元),免抵退稅額=10000×13%=1300(萬元),應退增值稅=620(萬元)。
籌劃方法:若該生產企業設立關聯外貿公司,生產企業將產品以8000萬元(不含增值稅)銷售給關聯外貿公司,關聯外貿公司再以10000萬元出口。則:生產企業應納增值稅=8000×17%-1020=340(萬元),關聯外貿公司應退增值稅=8000×13%=1040(萬元),公司集團凈退稅=1040-340=700(萬元)。因此,通過關聯外貿公司間接出口比生產企業直接出口凈退稅增加80萬元(700-620)。
3.2 利用不同加工方式進行籌劃
大多企業都有對外承接的業務,加工方式有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兩種加工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對進口的原材料擁有所有權。在都消耗國內材料的條件下,對于購買的國內材料的進項稅額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如果采用進料加復出口的方式,由于目前征稅率大于退稅率,那么使用的國內原材料中包含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和免征的部分,需要計入出口產品的成本中;而采用來料加工復出口的話,其耗用的進口原料不需要付匯購進,出口環節是免征增值稅的,國內原材料也不存在不能抵扣和免征的稅額,但是購買的國內原材料的進項也是不能抵扣的。可見,兩種加工方式各有利弊,影響兩者的主要因素是購買的國內材料的比例:一般來說,在加工過程中,如果國內材料比重較小,來料加工更為有利。
3.3 進一步優化收購方式
根據我國的稅收制度規定,生產企業自產貨物可以采用“免抵退”進行貨物,有以下三種方式可以對生產企業產品進行退稅。第一,企業生產產品在名稱和性能方面與外購產品相同統一,并使用本生產企業所注冊商標的本土產品。第二,外購貨品與生產企業進行配套生產出口的產品。第三,經過主管稅務機關的認可后進行企業的收購。第四,委托其企業加工收回的產品。因此,生產企業在生產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可以和其他企業進行合作與協商,使用本生產企業的產品商標;也可以采用委托加工回收的方式將生產企業非自產產品轉化為自產產品,進而享受國家“免抵退”政策,從而降低生產企業稅負成本,實現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結語:
生產企業可以通過對出口退稅稅收籌劃的分析與研究做出事先籌劃與設計,以作出原材料采購和出口貿易方式以及進一步優化收購方式等方面的合理選擇,進而降低生產企業稅負成本,實現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1]陳瑋.生產企業自營出口退稅納稅籌劃[J].現代經濟信息,2013,11:251-252.
[2]王文清,《現行出口退免稅操作實務與評估管理》2014年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