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香
河北省文安縣興隆宮鎮中心校
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呂愛香
河北省文安縣興隆宮鎮中心校
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方法有積累語言、交流語言及恰當地引用語言。積累語言是前提,交流語言是關鍵,恰當地引用語言是錦上添花。
積累;交流;引用;語言;質量;提高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當然語言文字的運用還存在于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語言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一句話有時可以勝過千軍萬馬,一句話有時也可以讓親人反目,那如何運用語言,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呢?我認為積累語言是前提,交流語言是關鍵,恰當地引用語言是錦上添花。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語言積累,就沒有語言的交流,更談不上語言的應用,讀書破萬卷,下筆才能如有神。要想寫好作文積累語言是非常必要的,而課堂則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要途徑,一篇篇課文為學生如何規范地使用語言提供了范例,那如何積累語言呢?
(一)豐富詞匯,廣泛積累
詞是句的基本構成單位,具有豐富的詞匯量是積累語言最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語文教學中積累豐富詞匯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主要用到以下方法:
1、同義詞替換法。在課文《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中說到湯姆和哈克“臭味相投”此處加了引號,顯然詞語的意思發生了變化,那如何理解這個詞語呢?我讓學生用另一詞代替,大家想到了“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等,既理解了此處詞語的意思,又豐富了大家的詞匯。
2、分類別識記。在教學《匆匆》這篇課文中的詞語時,我把詞語分成了兩組出示給大家。
第一組:默默、匆匆、輕輕、悄悄、溜走、一去不復返
第二組:空虛、頭涔涔、淚潸潸、茫茫然、凝然、嘆息、徘徊。
引導學生從這兩組詞語中尋找答案。第一組詞語很容易讓人想到了時間的悄然逝去。第二組詞語很容易讓人想到了作者此時的心境:空虛、惆悵,既讓學生分門別類地識記了詞語,又和課文的理解聯系在了一起。
3、在游戲中識記。每一單元我都會對詞語進行盤點分類,如動作類、心理類、神態類等。把類別寫好,放在盒子里。各組派代表抽簽,抽到哪類就說哪類詞語,說得多的組獲勝,既愉悅了學生的心情,又牢固地積累了詞語。
(二)提供句式,幫助記憶。
在《匆匆》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通過生活中具體的小事:吃飯、洗手、睡覺等表達了時間在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逝,出示句式:______的時候,日子從______中過去,既加深了對課文時間流逝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二)積累好段好篇
在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五六年級學生應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學生的價值觀確立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學生的習作直接體現了其價值取向。平時應讓學生多積累積極向上的語言,對其價值取向進行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語言的積累不光在課內,課外積累也要兼顧,除了課文中的語言,老師還應讓學生多讀課外書,從不同角度去欣賞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的運用,同時要養成做閱讀記錄卡的習慣,摘抄記錄名言警句,成語典故、諺語、對聯、歇后語等。
拿到一篇習作,會讓學生先構思,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的經歷不同,在交流之后,別人的某種想法可能會觸發自己的靈感,拓寬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構思得以完善,思路得以清晰,交流的過程,既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碰撞的過程,在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智慧的火花,有了巧妙的構思,這是習作的關鍵。
一篇習作,有巧妙的構思,還是不夠的,還要運用生動的語言,精美的句子,巧妙地表達,把自己的構思寫出來。那如何讓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呢?平時的語言積累就到了該出手的時候了。
(一)通過“煉”字,選擇有表現力的詞語。
如果在習作中,所選的詞語都是精美的,活潑的,含蓄的,那一定會讓習作閃亮起來。五年級時,曾寫過一篇習作《我的小伙伴》,大部分的學生都以人物的外貌描寫開頭。同是外貌描寫,如何運用詞語,效果截然不同。如:
①他長著一雙大眼睛(他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②他很胖(他虎背熊腰)。
③她頭發很長(她長發飄飄)。
很顯然,括號里的句子更生動一些,更富有表現力一些。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在修改習作這個環節,我總會提醒大家多去搜索自己積累的詞庫,要盡力做到用詞的準確、生動,推敲每個詞語。
(二)巧妙引用詩詞名句。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詩詞名句更是層出不窮,若能在習作中巧妙地引用,定會讓文章增添光彩,富有意境。在《家》中有人寫到“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家是牽掛;“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家是港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家是思念。在《朋友》中,有人這樣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真情的見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朋友的關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友誼的長存。當然,在平時的習作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果我們的文章中能多用一些詩詞、名言警句、歇后語、諺語等,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恰當運用修辭手法
在習作中,巧妙而貼切的修辭手法的的運用,也會讓語言另有一番滋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當時他們也都有很深的感受。
當然,讓學生的習作精彩起來,還有很多的方法,但我認為平時的語言積累是非常必要的,把積累的好詞佳句恰當地運用于習作中,定會讓語言富有感染力,讓作品富有文采。當然,積累非一日之功,我們要把積累語言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做,這樣,運用起來語言才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