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瑞蓮
兗礦集團審計法務中心
淺析煤礦節支降耗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
岳瑞蓮
兗礦集團審計法務中心
中國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大國,煤炭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中國整體國民經濟,面對日益嚴峻的國內外煤炭經濟形式,要提高煤礦企業經濟效益,就必須明確當前煤礦企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煤礦節支降耗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
煤礦節支降耗;經濟效益;措施
煤礦作為能源生產企業,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大戶,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形成節約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開展節能降耗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要求。從優化系統設計、制度管理、技術改造、修舊利廢等方面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開展節能降耗工作,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舉措。樹立節能意識,從身邊事做起,從點滴入手,以身作則,鉆研節能技術與管理,積極開展節能降耗是每個人的崗位職責,也是個人價值的一種體現。
2.1 人才資源配置問題
在配置人才資源時,由于煤礦企業自身屬于高危行業,并且工作環境通常都比較艱苦、惡劣,這就造成很多高素質人才不愿意主動投入到煤礦建設中來,造成煤礦企業普遍短缺科技人員,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生產技術相對比較落后,開發科技及科技向實際生產力轉換的速度慢,削弱了煤礦企業后續發展的動力。
2.2 經濟效益低計劃經濟體制
在中國長期實行,對中國以煤礦資源為主產業能源結構的調整與變化造成了嚴重影響。煤炭價格其實是由國家宏觀進行控制的,這樣很容易引發煤炭價格與其實際價值嚴重偏離,造成煤炭效益被轉移到下游產業,導致加工產品與初級產品形成了嚴重的價格剪刀差。此外,對于煤炭產業自身來說,其存在投資高、產出低、建設周期長、慢收益等特點,這也造成了煤礦企業發展困難,最終影響煤礦企業的實際經濟效益。
2.3 缺乏科學的企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
利用幾個主要單項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是目前各煤礦企業進行自我評價及上級評價煤礦企業經濟效益的慣用方法,但單單依據某幾項指標的完成情況來判斷企業經濟效益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學的,需要完善過程管控和綜合評價相關體制。
3.1 優化設計方案,實施全過程成本控制
(1) 認真分析地質資料,全面掌握采區內地質條件變化情況,從優化巷道布置方式到簡化生產運輸環節進行方案比較,減少不必要的工程量,促進綜合成本降低。(2) 抓光爆、促成型、降消耗。抓好全巖錨噴巷道爆破成型,保證成型質量,減少因超挖造成噴砼支護材料浪費及增加排矸運輸工作量。(3) 掘進巷道積極推廣應用綜掘機施工,降低火工材料( 雷管、炸藥、炮泥、水炮泥) 消耗,最大限度減少爆破作業帶來的隱患。
3.2 抓好修舊利廢降低材料消耗
降低材料消耗,是增加產量的前提和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嚴格控制材料第一成本關,減少不必要的損耗和浪費,提高材料的綜合利用率,作為煤礦一定要推行清潔生產,實施節能降耗,倡導綠色生產。探索推行內部市場化運行機制,將生產經營、成本費用指標細化落實到基層班組,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有考核的工作格局。在目標責任考核上,堅持深入開展規范經營管理行為活動,定期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特別是針對當前煤礦內外的經濟形勢,要對經營指標進一步分解落實,認真組織目標責任和效能監察考核,從而增強經營管理工作執行力,確保節支降耗取得實際效果。
3.3 設備精檢細修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強化設備日歷化檢查檢修,重新制訂解剖檢查周期。在維護方面,要管早、管小、管平時,對設備做到四勤:“勤檢查、勤注油、勤維護、勤匯報”。減少機械故障,避免不必要的開支。根據工作實際設置專職維修人員。對用量大、能重復使用及有再利用價值不妨礙安全生產的物品進行維修、保養延長其使用壽命。要完善設備管理制度,加強設備的技術改造,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不斷提高利用效率。
3.4 做好“挖潛增效,節支降耗”理念的宣貫工作
充分利用電視臺、宣傳櫥窗等載體,宣傳當前形勢下節支降耗的重要意義,增強廣大員工的憂患意識、節約意識、責任意識,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不斷強化內部成本控制,精打細算,以實現企業經濟的平穩運行,礦領導與機關部室、生產經營單位簽訂節支降耗責任狀,從制度上約束生產經營成本消耗。
3.5 建立內部市場化管理制度
落實市場責任制把市場運作理念引入生產經營過程,生產公司與各專業、各專業與區隊、區隊與班組、班組與崗位之間,以各主體所生產的產品為紐帶,以合理的運行規則作為保障,形成崗位-班組-區隊-專業-礦五級市場機制。樹立“每個生產者都是經營者”的理念,將材料成本消耗分解到班組、個人,引導職工樹立“節約就是工資”的觀念,實現每道施工工序都有價格、每種生產投入都有定額、每班都知道經營結果的市場經營體系,讓每個職工都知道自己當班的考核和收入,將材料消耗指標分解到區隊、核算到班組、量化到崗位,最終實現班組員工工資日清日結,提升班組職工的節約意識和責任意識。
3.6 提高煤礦勞動生產率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煤礦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煤礦在職人員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發揮更大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煤礦生產的不斷發展。(2)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加大技改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3)推行人員動態調整與零工優化組合提效模式。按照定崗定員定循環的方法,對定員以外的各組人員進行組合,根據非正常施工工程輕重緩急實行“一排五定”:排工期,定標準,定人員、定工效、定責任、定考核,杜絕怠工、窩工,實現工效與人力資源的最佳組合。
總之,如何在煤炭市場需求趨緩的情況下,改善經營狀況,保證企業效益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強煤礦節支降耗研究重要,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1]孫海麗.煤礦物資供應經濟效益的評價[J].中國外資,2013,18(15):183-18
[2]吳志杰.煤礦區環境價值的評估方法及其模型[J].資源與環境工程,2006,20(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