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耿炎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中心學校,廣東 深圳 518115)
?
“透鏡”教學案例分析
陳耿炎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中心學校,廣東 深圳 518115)
本文以“透鏡”的創新設計為例,在課前師生共同制作冰透鏡,錄制“冰透鏡向日取火”微視頻;在課中,將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等也得到培養;同時,將“近視眼鏡片、遠視眼鏡片”和“礦泉水瓶導致森林火災”等融入課堂,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透鏡;探究;教學案例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筆者在“透鏡”的教學設計中,以創新實驗為基礎,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能夠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筆者用“冰透鏡向日取火”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請同學與教師一起動手制作冰透鏡.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凸透鏡與凹透鏡中間與邊緣的厚薄區別,需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為了方便全班學生觀看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心和主光軸,利用卡紙、雙面膠和刻度尺,在卡紙上粘上凸透鏡和凹透鏡,并標出對應的光心和主光軸.為了探究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準備手電筒、燈泡、大凸透鏡、大凹透鏡和貼有黑色紙的小木板光屏.同時,制作兩套激光光源:一套為三支相互不平行的激光筆組成的光源,一套為四支相互平行的激光筆組成的光源.考慮到本實驗不能在課堂上演示,應將冰透鏡向日取火的過程拍成微視頻.
教學片斷一:導入新課——冰透鏡向日取火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冰在太陽底下可以融化成水,但是老師卻可以利用冰在太陽底下取火?你們信不信?
生:不信.怎么可能?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驚喜,請觀看視頻.
師:剛才那個演示,我們不難發現:光可以透過冰塊,發生折射,照射到紙上,點燃紙張.其中的奧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透鏡”.
教學片斷二:學生體驗,引出凸透鏡和凹透鏡
師:同學們,每個人桌上都有兩個透鏡,請大家找出它們的不同點.
生:一個是中間厚點,一個是邊緣厚點.
師:在物理學上,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凹透鏡.
師:同學們在哪里見過透鏡?
生:近視眼鏡.
生:我爺爺的老花眼鏡.
師:那近視眼戴的是哪種透鏡?
生:凹透鏡.
師:那老人戴的遠視眼鏡片是……
生:凸透鏡.
師:為什么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生:因為它們對光的作用效果不同.
教學片斷三:演示實驗——初步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師:現在,我手上有一只手電筒,照著光屏,大家會看到一個……
生:光斑.
師:對,有一個光斑,那如果現在我在手電筒和光屏中間放一個凸透鏡,光斑會有什么變化?
生齊:光斑變小,變亮了.
師:這表明凸透鏡對光有……
生齊:會聚作用.
師:如果我把凸透鏡換成凹透鏡,光斑又會發生什么變化?
生齊:光斑變大,變暗了.
師:這表明凹透鏡對光有……
生齊:發散作用.
教學片斷四:“師生共舞”,深入探究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師:現在,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光對透鏡的作用.先研究凸透鏡,首先,讓三束光雜亂無章地射向凸透鏡.觀察到什么現象?
生:三束光會聚而出.
師:讓三束不與主光軸平行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鏡,會出現什么實驗現象?
生:三束光會聚并有三個交點.
師:調整三束平行光的位置,讓它們與主光軸平行,再次射向凸透鏡,又會出現怎樣的現象?
生:三束光會聚在一個點上,(教師稍作暗示)且這個點在主光軸上.
師:如果有第四束這樣的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會不會過這個點?
生:會.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生共同總結: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后都會相交于主光軸上一點,物理學上把這個點叫做焦點,而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
師:如果讓光通過焦點射向凸透鏡,光會怎樣射出呢?
生:平行于主光軸,因為光路可逆.
師:究竟是不是這樣?(邊講邊演示)沒錯,從焦點出發的光經過凸透鏡后,確實平行于主光軸.因此,假如現在只有一個燈泡和一個凸透鏡,但要用到平行光,怎么辦?
生:把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師:看看手里的凸透鏡,你們看到焦點了嗎?
生:沒有.
師:那應該怎么確定它的焦點和焦距?請在小組內討論.
請準備好的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
生(邊說邊演示):讓燈泡發出的光照射到凸透鏡,用光屏承接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點,測量光斑到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
教學片斷五:以學生為主體,深入探究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師:請各小組討論,確定探究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方案.
生(邊說邊演示):類比前面探究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實驗,分成三個步驟.
(1) 讓光束雜亂無章地射向凸透鏡,可以看到:光都發散而出.
(2) 讓三束不與主光軸平行的平行光射向凹透鏡,可以發現:三束光都是發散而出.
(3) 讓三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平行光射向凹透鏡,可以看到:三束光發散而出,且這三束光的反向延長線在主光軸上有一個交點.
本節課一開始以“冰透鏡向日取火”導入新課,由于該微視頻是師生共同在課前準備的,特別是冰透鏡是師生自己動手制作的,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演示實驗與探究實驗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
本節課設計了多個實驗,既有教師的演示實驗,也有學生的探究實驗.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效果,也為后續深入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埋下伏筆.接著,通過師生互動,一起探究凸透鏡對光的作用.最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設計多個實驗方案,并讓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使學生投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在親自動手做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逐漸培養他們解決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做中學”.
2.2 以知識為線索,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本節課的具體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展示自我,取長補短.同時,讓學生自學“光心”和“主光軸”等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在家嘗試制作冰透鏡,以延伸課堂,使學生學得更靈活主動.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重視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確定實驗方案,并上臺分享成果,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也更好地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本節課教學方式多樣,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有效地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圖1
2.3 關注物理與生活、社會的聯系
本節教學設計與實施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利用冰塊制作成冰透鏡,用“向日取火”導入新課,讓學生知道物理現象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近視眼鏡片和遠視眼鏡片講授透鏡,讓學生知道透鏡廣泛應用于生活,感悟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最后,利用“礦泉水瓶導致森林火災”回歸到社會,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公民.
[1] 燕翼翔.《透鏡》的教學設計思路[M].物理之友,2014,30(4).
[2] 盧天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金屬的利用與保護》第1課時教學設計創新案例[M].化學教與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