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舟
身份證號碼:420881198907118418
探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的研究
金 舟
身份證號碼:420881198907118418
土木工程結構中抗震技術的發展應用對于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以及提升建筑物的總體質量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我們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時需要有效的考慮到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在保證房屋質量的同時需要有效保證房屋的安全性能的發展,從而有效的促進我國的建筑行業的深遠的發展,充分的保障我國的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設計。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
1.1 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水平
首先我們在進行選址設計工作的時候,對于土木工程的地面的選取就需要做好相應的研究和勘測的工程,對于地面的穩定性和堅固性以及硬度都需要進行全方面的研究。從地基開始有效的做好土木工程的防震性能的工作。做好的相應的土木工程的抗震設計工作,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提高,從而有利于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有效的保障其使用人員和居住人員的生命財產權。
1.2 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剛度水平
現階段我們發現很多的房屋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常常房屋就會馬上坍塌,從而給我國的人民群眾帶來了很多的安全的隱患。其非常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土木工程在設計和建筑的時候工程整體的剛度并不高,所以對于地質活動比較激烈的反應的時候往往很難經受住其運動作用力的影響。所以如果我們在土木工程設計的時候有效的增加抗震設計的工作,那么就能夠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剛度。
1.3 有效的減少地震災害對建筑的影響
現階段地質災害對于我國的土木工程的破壞程度非常的高,目前我們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僅漢停留在簡單的加一個隔離地震層的工作上,企圖只是通過這個隔離層,就可以有效的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影響。顯而易見,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所以如果我們在土木工程設計的時候有效的增加抗震設計的工作,那么就能夠有效的減少地震災害對建筑的影響。
2.1 建筑抗震場地
在進行土木工程設計的時候,建筑抗震場地是影響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進行抗震設計的關鍵。同時因為地震破壞程度不同,這樣就發生地震的時候,地表就會發生變化,如果建筑場地的土層比較柔軟,土質比較疏松,就會促使建筑結構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非常嚴重的損失和后果的發生。
2.2 建筑結構體系
要想確保建筑物的安全,一定要選擇適合的建筑結構體系,這兩者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在進行抗震設計的時候,對正確處理好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建筑結構有具有一定的余度,不可以因為個體建筑對整個建筑造成影響,倘若建筑物的局部遭受到破壞,就要確保結構的抗震性能不受到影響。
3.1 有效的提高施工方和施工人員的防震意識
土木工程的建筑的從選址到設計再到施工都是由相關的施工方以及相應的工人來完成的,所以如果有效的促進我國的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抗震的研究和設計,那么首先我們需要從人員意識上提起足夠的重視程度,在施工的過選址到設計再到施工才能夠有效的體現出防震意識的建立對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重要性。
3.2 恰當的選取地基場
地在實施土木工程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最基本的一個部分就是地基場地的選取,因此,在對建筑地基場地進行選取的過程中,應當對此地區地震的活躍狀況加以全面的掌握,深入場地對當地的地質情況進行勘測,以便在此基礎上對該地區的抗震設計等級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評估。在選擇地基場地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選取有利的設計場地,倘若由于項目需要而必須選取存在不利條件的地基場地的話,那么,必須對地基進行加固。此外,應當盡可能地將存在較多巖石或密度較高的基土設計為地基的場地,同時,還應當保證土木工程地基的抗震能力滿足相關建筑標準要求。
3.3 優化抗側力的體形
如果在開展土木工程項目施工的過程中,選擇剛性結構的方案,那么就能夠使地震災害對建筑主體結構造成的破壞得以有效的減少,而且建筑主體結構也不會發生太大的形變。如果建筑結構中擁有比較多的超靜定,那么必定會有較多的塑性鉸,其能夠使地震所造成的破壞得以有效的減少。對于結構而言,強度越低,穩定程度也就越低。有關工作人員應當合理地優化建筑結構的屈服性,一旦結構遭受破壞時,應當根據總體的屈服機制來對屈服機制加以制定,不可根據樓層來進行制定。在對土木工程的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應當嚴格遵循如下幾點原則:強壓弱拉﹑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弱桿,即在對橫向桿件進行選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桿件的軸力,確保其盡量出現彎曲耗能,進而使總體構建的延性得以加強。
3.4 加強多重抗震防線的設置
應該加強抗震防線的設置,要保證抗震線的完善性與多層性。要保證在地震發生的情況下,各個部件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他應該發揮出的作用,從而充分發揮出保護建筑物的作用。在設計土木工程結構時還應該注重不斷的增強建筑物的延展性,讓建筑物的剛度與強度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分散地震帶來的作用力。為了更好地保護結構中的各個構件,在設計時應該加長框架內部同一水平的柱兩端的長度,從而有效地預防柱底部出現塑膠性的變形,使得柱端與梁端的塑膠性變形得到較好的糾正與分散,這能夠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抗震的有效性能與土木工程結構的高效性較好的展現出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我國的建筑物數量不斷的增加,建筑物的結構也逐漸趨于高層化,但是地震發生時產生的作用力難以有效地確定,從而使得建筑結構的設計不夠準確,因此在設計土木工程結構時應該大力的推動土木工程結構的概念設計。
總之,在現實的建造過程中,土木工程建設施工會因地震而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果出現地震災害,勢必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如何使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這是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薛揚欣.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安全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J].建設科技,2012,16:75-76.
[2]楊喆.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筑,2013,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