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田田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淺談互聯網金融
苗田田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行業,金融業也不例外。可以說,我國已經進入了自金融時代。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且有多種模式。它的發展對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以及收入來源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銀行必須采取相應的積極策略來應對。
互聯網金融:主要模式:挑戰
平等、長尾、大數據的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跨界與顛覆帶來的行業格局大洗牌,所有的行業都將互聯網化,金融業也不例外。簡單來說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精神加金融即為互聯網金融。按照標準的解釋,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指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
阿里小貸、騰訊財付通以及眾多第三方支付組織和人人貸機構,在互聯網數據開發的基礎上加速挖掘金融業務的商業附加值,利用互聯網平臺價值,搭建出不同于銀行傳統模式的業務平臺,以滿足用戶支付、融資、風險管理以及投資理財等最基本的金融需求。2012年雙十一天貓和淘寶的支付寶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元;2013年雙十一阿里系銷售額390.15億,移動支付50億;2014年雙十一阿里系銷售額570.12億,移動支付43%;2015年銷售額達912億元,2016年甚至達1229.37億元。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攜手天弘基金推出“余額寶”,余額寶以其收益高、風險低和體驗好的特點迅速擴張,截至2014年12月其規模突破5800億元,用戶數超過股民。騰訊通過將移動支付與微信捆綁也向互聯網金融進軍。百度、京東集團等也紛紛以各自的優勢向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軍,并且他們的發展都異常迅猛,所以稱之為野蠻崛起也不為過。
(一)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借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從發展路徑與用戶積累途徑來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運營模式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即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起到支付中介功能,不負有如擔保等功能,這類的代表有快錢、匯付天下等;另外一種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電子商務網站提供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提供了支付功能,而且向用戶提供了擔保功能,更好地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是未來的一種主要發展模式。移動終端智能化的發展更是支持了第三方支付模式的發展。
(二) P2P網絡貸款平臺
P2P網絡貸款即點對點信貸,簡單來說,P2P網貸是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選擇與匹配。眾多借貸者的信息都顯示在網絡平臺上,眾多借款者期望的借款利率以及貸款者愿意的貸款利率都將進行對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有利于合理利率水平的發現,并且對利率市場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P2P網貸的參與門檻低、渠道成本低,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社會的融資渠道,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給經濟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資信相對較差,抵押物不足的公司也可以輕松進入P2P平臺,以及目前國內投資者的知識水平良莠不齊,投資理念不成熟,使得一些帶有欺詐性質的公司也可能獲得投資者的支持,從而P2P平臺的壞債率較高以及跑路現象層出不窮。除了三條紅線不能觸碰以外,面對這個新興事物,國家有關監管部門也著力出臺相關政策,使得P2P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 眾籌
眾籌本意是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創業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及項目,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眾籌分為多種,有以項目產品作為回報的預售式眾籌,如天使匯;有以3W咖啡為代表的會籍式眾籌;也有我們常見的捐贈式眾籌等。盡管與熱鬧的P2P相比,眾籌尚處于一個相對靜悄悄是階段,但“眾籌”正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第二個“野蠻生長”的領域。大到光伏行業的產業融資,小到吃飯AA,都可以眾籌。
(四)新型電子貨幣
新型電子貨幣是一種計算機運算產生的網絡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騰訊公司的Q幣、Q點,百度公司的百度幣,比特幣等等。有學者稱:“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
(一)商業銀行面臨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風險
在過去的傳統金融模式中,商業銀行一直作為資金供求的信息匯集中心而存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facebook類社交網絡的出現,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傳播途徑,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商業銀行融資中介服務需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了商業銀行作為支付服務的中介的條件——債權債務的清償活動中人們在空間上的分離和時間上的不吻合,嚴重沖擊了商業銀行支付中介地位。
(二)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服務模式面臨深層次變革
互聯網金融注重用戶體驗,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來設計產品、銷售產品,使用戶在操作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與享受,而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銀行更注重的是產品的設計,而并沒有優先考慮此類產品是否迎合了客戶的需要。此外,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時常發生,這就使得中小企業不得不向互聯網金融尋求幫助,互聯網小貸如P2P、眾籌等提供的融資服務對中小微企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這些都對傳統銀行經營模式提出了挑戰。
(三) 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將受到沖擊
傳統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存貸利差,由于支付寶的活期存款利率比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還要高,所以支付寶吸引了大量儲戶的存款,但銀行系統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規模比“寶寶們”的規模要多出許多,但這同時也說明余額寶類產品可以吸收的資金總量還有很大的空間。此外,隨著第三方支付服務內容的不斷增加,服務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服務的日益便利,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逐漸減少。
面對著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傳統銀行不應該漠視,而是應該積極地應對,以客戶為中心,從“以我為主”向“以客戶為主”轉型,不僅要實現技術升級,更要實現思維的轉變。
[1]趙永新.擁抱互聯網金融【EB/OL】.www.dongao.com,2015/2017.
苗田田(1995—)女,漢族,河南新鄉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本科生,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