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調查組
全面深化改革中企業民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調查組
為了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企業民主管理作用發揮的基本情況,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組成調查組,先后赴包頭、通遼、赤峰、鄂爾多斯、電力、呼鐵局等盟市、產業(系統)調查。在一些地市、、產業及26家企業召開座談會,深入28 家企業進行實地訪談,發放并收回職工調查問卷738份。
企業民主管理建制率有所提高。
據統計,截至2015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廠務公開建制率分別達到94.3%、94.6%,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廠務公開建制率分別達到90.6%、86.2%。有3567名職工經職代會選舉進入公司制企業董事會,有3106名職工進入監事會。所有這些都比前幾年有所提高。
企業民主管理規范化。包頭市總工會制定了《包頭市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星級達標驗收辦法》,按星級對企業職代會運行和發揮作用情況開展評定,有效推動了職代會制度的規范運作。通遼市對職工代表培訓、工會聯系職工代表等七項制度做出了具體規定,為基層職工代表發揮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呼和浩特鐵路局健全了路局、站段、車間班組三級廠務公開組織管理機構和三級民主監督檢查小組,嚴格落實《呼和浩特鐵路局職工代表大會實施細則》等制度,不斷推進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
加強對改革改制企業的分類指導。職工切身利益的身份置換、工資福利分配、社會保險金繳納、安全衛生等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內蒙古電力公司在理順農電管理體制過程中,及時向廣大職工公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實現了農電職工社保、“三金五險”與主業職工接軌,維護了農電職工的合法權益。赤峰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等一些企業在轉制過程中,堅持改制方案經職代會審議,職工安置方案經職代會審議通過,涉及
發揮企業民主管理作用。一是推動了企業改革發展。據問卷調查,分別有 82%、77%、39%的職工通過企業廠務公開欄和會議、公告、通報以及網絡、微信等方式,了解到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有關情況,從而為企業獻計獻策。二是促進了企業和諧穩定。調查問卷顯示,89%的職工認為企業改制或出臺有關涉及職工利益的政策辦法時,征求過他們的意見。包鋼集團公司在廠辦大集體改制過程中,制定了《關于在廠辦大集體改革中履行職代會民主程序的意見》和《實施細則》,充分保障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三是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據問卷調查,90%的職工認為職代會能反映他們的利益訴求;分別有90%、88%、73%、55%的職工認為職代會涉及企業發展規劃、年度生產經營管理,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規章制度。四是完善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調研中,93%的職工認為單位經營管理人員廉潔從業相關情況向職工群眾進行了公開。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設立了“總裁接待日”、“總裁接待熱線”、“總裁信箱”等,并在OA辦公平臺設立了各類討論區,職工的意見建議均可在辦公平臺留言。
對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認識有待提高。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產業(系統)對推動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職代會制度、實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上有松懈情緒;一些企業管理者沒有將民主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錯誤地認為實行民主管理會影響領導權威和決策效率,影響改革改制的進程,特別是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者對民主管理存在抵觸情緒;有的企業把民主管理工作看成是工會的事,沒有納入黨委和行政的議事日程,特別是行政作為民主管理主體的職責不明確、不到位。
企業民主管理法制化制度化建設仍需加強。從宏觀層面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在適用范圍、職權表述等方面已嚴重滯后于實踐的發展;《企業民主管理規定》作為部頒規范性文件,其權威性和約束力較弱。《勞動法》《工會法》《企業法》《公司法》《勞動合同法》等雖然對企業實行民主管理都作出了規定,但這些規定不系統,有些過于原則,未明確監管主體及職責,對違法違規行為缺乏法律追責和制裁措施。作為職代會的日常工作機構,工會不是行政部門,不是執法主體,單靠基層工會推動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比較困難。從微觀層面看,一些企業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規則不具體,體系不完備,以年度工作會議、表彰會或領導辦公會等代替職代會;一些小微企業沒有建立職代會、廠務公開制度,也沒有被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等制度覆蓋;一些與企業有勞動關系或事實勞動關系的職工未被納入民主管理參與對象。
企業民主管理工作質量有待提高。一些企業開展民主管理工作存在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的情況;有的企業沒有規范召開職代會,對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不提交職代會審議或表決通過,沒有履行民主程序;有的企業公開不及時、不具體、不全面,只公開結果和數字,不公開過程,公開形式陳舊,公開渠道單一,職工難以及時了解真實情況,影響了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積極性;一些公司制企業董事會、監事會中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作用發揮不明顯,職工群眾認可度不高。
職工代表素質和職工參與意識有待提升。調查發現,一些企業不夠重視職工代表的培訓,缺乏經費投入和物質保障;有的職工代表綜合素質偏低,難以適應參與民主管理的需要,難以履行代表職責,不能提出高質量的提案,影響了職工代表作用的發揮;一些企業職工民主意識、維權意識不強,對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持觀望態度;一些職工擔心爭取民主政治權利會引起經營者不滿,影響其自身經濟利益,不愿爭當職工代表。
對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導力度不夠。一些地方、產業(系統)不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適應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形勢,不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隊伍結構和職工多樣化需求的變化,對企業民主管理的特點、規律和發展趨勢把握不準;對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集團企業職代會的運行模式研究不深;工作思路、方法和活動方式缺乏創新,指導、幫助和監督不力,沒有得到企業和職工的認可、響應和支持。
提高對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認識。今年以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均對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建設提出了要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為推進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機遇,也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課題,帶來了新挑戰。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企業面臨調結構、轉方式的新形勢下,更應充分發揮企業民主管理在凝聚人心、樹立信心、群策群力、攻堅克難方面的獨特優勢。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職工群眾和整個社會對企業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不斷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以改革創新精神和務實舉措努力開創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推進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設。建議全國總工會積極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推動制定《企業民主管理法》,修改完善《公司法》有關條款,努力推進國家層面企業民主管理的立法進程。建議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對《內蒙古自治區職工民主管理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公司職工董事職工監事條例》進行修改。要建立并規范職代會操作規程,指導企業開展職代會制度標準化建設。要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比較集中的區域、行業大力推行區域、行業職代會制度,實現民主管理對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的全面覆蓋。要推動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豐富民主管理內容,完善民主管理形式,規范民主管理程序,逐步形成系統完善、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體系。
提高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指導國有企業以央企薪酬管理改革為有力契機,督促和推動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年度預算及執行情況等向職代會報告,接受職工監督和民主評議。指導非公有制企業細化公開內容,創新民主形式,通過職代會提案、勞資懇談會、民主議事會等,發揮民主管理制度在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中的積極作用。推動公司制企業將民主管理與法人治理結構相協調,使之成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指導轉企的事業單位將改革方案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方案等提交職代會審議,職工裁減和安置方案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最大限度地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保證事業單位改革順利進行。
提高職工代表的素質和職工的民主參與意識。探索建立職工代表培訓長效機制,加大投入,采取多種方式,切實提高職工代表素質。指導企業探索實行職工代表競選制,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使那些政治文化素質高、具備一定企業管理和法律知識、表達能力強、能代表職工群眾意愿的基層職工代表脫穎而出。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巡視檢查等制度,提升職工代表的參政議政能力,激發職工代表的責任意識和工作熱情,更好地表達職工群眾的意愿和要求。教育和引導職工自覺學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提高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在法治軌道內理性反映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和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加強對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輿論宣傳。鞏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確保組織不缺位、工作不斷線,推動各地區把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調查,及時回答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加強輿論宣傳,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特別是網絡、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宣傳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意義和作用,總結推廣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調查組組長:王麗紅;成員:張醒國、張振剛,程偉、葛新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