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集團宣鋼設備能源部 龍繼慧
創新開展“微競賽”活動提升職工經濟技術創效活力
□河鋼集團宣鋼設備能源部 龍繼慧
2016年以來,河鋼集團宣鋼設備能源部工會以階段性勞動競賽為平臺,從日常生產中最基本的能源介質管理抓起,在職工中深入開展“賽期短、平時干、見效快”的“短、平、快”型“微競賽”活動,充分發揮和調動廣大職工的參賽積極性、創新主動性、挖潛責任意識,為設備能源部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增動力、添活力。上半年陸續開展了 “節水勞動競賽”、“發電量攻關勞動競賽”、“系統技術改造勞動競賽”、“節約低壓蒸汽勞動競賽”等小型勞動競賽活動,累計節能創效400萬余元。
設備能源部既是宣鋼公司的能源介質供應樞紐,也是水、電、低壓蒸汽等能源轉供、自耗大戶,“節水”、“節電”、“節低壓蒸汽”一直是關系到成本完成情況的重要環節。多年來,工會圍繞發電、煤氣、汽機等系統開展了不同主題的勞動競賽活動,但是由于部內成本項目多、各系統工藝自成一體,受季節、環境影響大,勞動競賽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無法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而且競賽周期長,職工容易產生“競賽疲勞”。針對“勞動競賽活動如何適應生產形勢、起到積極作用”這個主題,部工會確定了在系統中開展“微競賽”的勞動競賽思路。
“水”成為設備能源部核心成本項目之一。為了加強生產系統供水管理,降低自耗水量,部工會在熱力一作業區、熱力二作業區、燃氣作業區、供水一作業區、供水二作業區等5個相關作業區開展了節水勞動競賽。部成立了由部長、書記親自掛帥的競賽領導小組,按照自耗水和鋼軋系統泵站耗水兩個考核部分分別制定了競賽指標,并嚴格細化考核、獎勵標準。
參賽作業區按照競賽方案要求,自上而下層層宣傳發動,層層分解節水指標,層層制定推進措施,通過強化過程督導和控制,在保證生產用戶供水需求的前提下,認真落實各項節水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熱力一作業區結合生產工藝和設備情況,要求鼓風機站崗位人員根據設備啟停調整設備冷卻水量,設備停運后,第一時間關閉設備冷卻水,同時依據設備溫度,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合理調整冷卻水量。燃氣作業區、供水一作業區則把“避免溢流、減少補水量”定為競賽基調,燃氣作業區要求各班做好對自身管轄區域內管道及附屬設備的點檢,發現跑冒滴漏現象及時處理的同時,還要強化延伸管理,清楚本崗位外供用戶和管道路由,在流量、水位有明顯變化時,及時溝通。
通過這些措施,把節水勞動競賽作為一種常態化的節水管理納入了作業區、班組、崗位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班組、崗位迅速行動起來,把勞動競賽融入日常每一項操作。部工會下發了《節水勞動競賽獎勵通報》,按照競賽考核獎勵辦法頒發給參賽車間13700元勞動競賽獎,極大調動了職工的參賽熱情,也為后續開展其他競賽活動奠定了基礎、凝聚了“人氣”。
在設備能源部的生產組織模式中,“發電量”既是完成公司目標任務的關鍵項目,也是公司現金支出重要保證。部工會以“發電量攻關”為主題,在熱力一作業區、熱力二作業區、燃氣作業區開展了“發電量攻關”勞動競賽。在競賽活動中,熱力一作業區在鍋爐系統根據煤氣壓力情況,勤調整,保證蒸汽參數在正常范圍內,并與生產調度及時溝通,在做好煤氣、蒸汽參數平衡工作的基礎上,發電系統根據蒸汽參數調整負荷,并參考煤氣壓力與鍋爐溝通,共同配合進行負荷的升降。機組調負荷的順序為8#、7#、6#發電機,調整時按照規程操作,極端情況下緊急處理;同時作業區對每班的發電量、汽耗及煤氣壓力、蒸汽壓力、溫度等參數進行統計分析,查找生產組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完善、改進,力爭多發電。燃氣作業區煤氣系統加強設備日常維護,保證機組運行在最佳狀態,杜絕各類設備事故和故障發生,合理調整機組運行臺數和頻率,轉爐煤氣做到堅決不拒收,同時根據調度指令做好高爐熱風爐、混配站和區域高爐、轉爐摻混使用,提高轉爐煤氣外供能力。
同時,部競賽領導小組做好競賽過程控制,根據高爐及熱力、TRT發電機組運行情況不斷對競賽指標進行調整,使競賽始終與生產同步。
開展勞動競賽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為完成各項成本挖潛目標任務提供支持和保證。1—2月份圍繞冬季生產模式,部工會開展了“節低壓蒸汽”勞動競賽,從杜絕跑冒滴漏、加強計量管理入手,參賽作業區、班組及時調整生產組織模式,在滿足用戶的前提下,盡量降低低壓蒸汽外供量;在保證設備安全的情況下,根據溫度要求,減少或停用低壓蒸汽采暖,職工操作室、休息室內溫度不超過 22℃,廠房達到5℃即可,有效避免“過度采暖”現象;改善低壓蒸汽管網及煤氣排水器保溫用汽的管理,及時處理泄露點,同時對低壓蒸汽用戶進行摸排,掌握后續用戶,杜絕使用控制不當造成的排汽;根據天氣變化,在保證不凍堵的情況下,對低壓蒸汽管網工藝疏水做到專人定時排水,徹底改變低壓蒸汽由于排水閥門或疏水器故障造成的蒸汽外排,降低介質損失。
通過這些措施,以競賽為杠桿,緊緊盯住每一個挖潛增效環節,把控每一個挖潛增效因素,為強力推進降本增效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微競賽”為抓手,緊扣某一項生產指標,賽程短,見效快,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參賽積極性。在競賽活動中,參賽班組自覺開展技術培訓,提高節能意識,杜絕浪費;崗位操作人員加強設備點檢,特別注意對管道、閥門處跑冒滴漏現象進行逐一檢查,發現后立即處理;維護檢修人員對各個截門進行電動閥改造,方便崗位的操作控制,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作業區技術人員牽頭,實施了大量的技術改造和優化革新。動力能源科、設備管理科、工會作為競賽考核責任部門,不僅加強了競賽的過程管理,對參賽作業區指標進行統計,還站在專業角度給予參賽車間提出了許多技術性建議,勞動競賽也成為職工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攻關、摸索先進操作法的有益嘗試。
通過“微競賽”,職工熟悉各系統生產過程的同時,也對“成本”和“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積極投身系統優化改造,為保證設備長周期穩定經濟運行創造了條件,提升了職工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力。2500m3高爐區5#循環水泵站主要負責為1#、2#2500m3高爐配套AV80-16型汽輪鼓風機組及兩臺25MW汽輪發電機組凝汽設備提供循環冷卻水,系統總循環水量為30000 m3 /h。開展節水勞動競賽活動以來,班組職工緊扣“成本”這個關鍵環節,調整設備運行方式,采取停運一臺水泵,由原來的6臺水泵供3臺機組改為5臺水泵供3臺機組,合理控制1#、2#風機循環水進口閥門,關閉15%左右,滿足了系統運行的需求,每天節約電量約16000kWh,僅此一項就年可創效104萬元。
圍繞成本挖潛目標,工會統一組織,在各系統開展了小型多樣的“微競賽”活動,促進成本指標完成都有了新的提升和突破。3月份部自耗水計劃105萬t,實際完成103萬t,節水2萬t,直接創效8萬元;發電總量同比增長14.6%,完成了公司年初計劃的100.7%;通過技術改造,鍋爐排污率由1%降到0.8%,年可降低蒸汽成本16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