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光潛的讀書生活
朱光潛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美學家。他所撰述之《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現代美學史上的重要著作。朱光潛先生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這與他年少時獨特的讀書生活有關。他在少年時代,就對文字特別敏感和好奇,做起文章來得心應手,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彰顯著迅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深入淺出的說理能力。
朱光潛識字早,他的父親在家里開辦了私塾,朱光潛五歲時聽私塾里的孩子背《論語》、《詩經》,很用心地聽,大半都記熟了,到他念私塾時,已經能背誦《論語》、《詩經》、《尚書》等。到了八九歲,他大體上能讀通四書了,于是開始學寫文章。他讀了很多經義策論,練習一兩年之后,他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鋪墊。
少年朱光潛有著對世界天生的好奇心,他不滿足于父親要求讀的那些策論,而且他八歲時科舉考試制度已被廢除了。趁父親有事外出時,他打開父親的書箱,在眾多古籍中,他翻出《史記》、《戰國策》、《國語》等,只看了幾篇,就覺得趣味無窮。《史記》中的《項羽本紀》等篇目,人物形象生動,情節性很強,文章極具氣勢,他饒有興趣地反復讀,讀到爛熟以至成誦。另外一些雜書如《楹聯叢話》、《廣治平略》、《歷代名臣言行錄》等,他也通讀一遍。
少年朱光潛處在中華民族生存危機、西方文化蜂擁而入的時代,家里能提供給他開闊眼界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好在不遠處的集市有來來往往的省城書商,半公開地販賣當時的禁書禁報,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以及《新民叢報》、《民報》、《新小說報》之類的書刊。朱光潛年紀還小,家里不讓他去,但他的族兄喜歡買書,而且很慷慨地讓朱光潛隨意借。朱光潛當時借讀了上海廣智書局光緒二十九年印行的梁啟超《飲冰室文集》,讀罷使他眼前一亮,感受了和中國傳統學術不同的西學,他被《飲冰室文集》新奇的理論、廣博的知識所傾倒。梁啟超的文章提及“欲新人格,必新小說”,獲知小說這么重要,他開始背著父親看了很多經典的小說戲曲,如《水滸傳》、《紅樓夢》、《琵琶記》、《西廂記》等,這大大擴展了他的眼界,使他更真切地了解了人生和人性。
朱光潛曾這樣回憶: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口誦心惟,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一生受用不盡。做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占住要塞。現在書籍易得,目標太多,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踢一腳,就成了“消耗戰”。讀書選得精,讀得徹底,使他后來在治學方面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培養了良好的文化趣味和審美意趣,并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
張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