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王雅光(遼寧醫學院,遼寧錦州121001)
?
高職護理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體會和改革設想
王丹,王雅光*
(遼寧醫學院,遼寧錦州121001)
摘要: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學好本課程會為其他基礎與臨床課程學習奠定一定的形態學基礎。針對目前高職護理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優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尋求有效途徑。
關鍵詞: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醫學生首先接觸的基礎醫學課程之一,屬于微觀形態學,主要研究正常人體的微細結構和發育過程。組織學與胚胎學可以說是“顯微鏡下的風景”[1],理論知識繁瑣、枯燥,不易記憶。筆者就如何上好這門課做了一些設想,現總結如下。
1.1學科特點
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內容較抽象難懂,學習中需要借助顯微鏡等儀器,還存在平面圖形與立體結構相互轉換問題,對學生空間結構想象力、觀察力和分析力均有較高要求。
1.2學生特點
高職高專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低,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及知識運用能力相對較差。剛從中學升入高職的學生難以適應高職課程設置,面對復雜的教學內容,學習興趣逐漸降低,不能集中精神聽講,有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甚至放棄學習,上課玩手機、聊天等。我校高職護理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屬于考查課,難以開闊學生視野,培養辯學素質[2]。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更好地利用上課時間進行有效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2.1優化教學內容
課堂上,教師講授大量微觀形態知識,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在傳統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把教材內容講得越多越細,學生就越容易接受。每次上課教師都累得口干舌燥,而有的學生卻聽得煩躁不安,收效甚微;有的學生即使被動聽講,也感覺繁雜無序,難以理解,很快就會忘記。很多學生畢業時感覺自己沒有學到多少東西,甚至埋怨教師。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3]。
三年制教學課時少,課堂教學內容多。為了提高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效果,要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突出要點,強化知識的整體性。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學科知識,在保證教學內容系統性、完整性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適當取舍。對于學生在中學已學過的內容或較簡單的內容,可以采用“課堂簡單講解+課后自學+課堂簡單練習”方式。例如,突觸、免疫系統的組成和淋巴細胞的起源等內容可以少講,以節省時間。
2.2增強學科間或者本學科新舊知識的聯系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僅講授本課程內容,學生會覺得與專業和未來工作關系不大,慢慢喪失學習興趣。組織學和胚胎學與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基礎醫學課程以及診斷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臨床醫學課程均有密切聯系[4]。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介紹其他學科中和組織學與胚胎學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展示相關病理圖片,把正常肝臟、脂肪肝及纖維化肝臟結構圖做橫向比較;在介紹神經組織部分的“神經遞質”時,與藥理學中作用于神經遞質受體的藥物相聯系。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還能明確本學科對未來學習和工作的作用。
組織學與胚胎學主要講述人體的微細結構,不僅名詞多,而且內容抽象難懂,教學中單純講述結構,不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如在講解中增加對組織功能的介紹,將功能與結構相結合,則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興趣。講授組織功能時,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如介紹消化管各部分時,由學生自行設計消化管各部分的上皮類型,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避免被動接受。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一些臨床案例,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5]。總結本學科的規律性內容,注意講授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2.3學案與小結結合教學模式
組織學與胚胎學理論教學采用大班授課形式,往往有一百多人,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秩序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利用課堂時間,是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的問題。我們借鑒以往的PBL教學方式,以問題為中心進行講授,考慮到學時和教學對象,設計了不同于傳統的PBL教學。采用學案模式進行教學,以多種方式提出問題,如填空、判斷、問答或案例等,每次課前通過PPT展示給學生,然后圍繞問題進行講授,講授過程中對課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適當與學生進行互動。最后課程結束時,對PPT學案內容進行小結,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課程內容,提高對知識的消化吸收。
加強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可以改變教學現狀,大大改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效果。我們的學生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等領域的中堅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講授,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需要、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也是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期待。
參考文獻:
[1]鄒忠之,李繼承.組織學與胚胎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程艷華,王莉潔,宋雪嬌,等.獨立學院考查課三種考試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8):3.
[3]李夢云,司麗芳,李健,等.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方法與策略[J].黑龍江畜牧獸醫:綜合版,2015(7):185-187.
[4]李雅娜,白咸勇,時彥,等.基于“知識—能力—素質”的組織學與胚胎學緒論教學設計探討[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5,24(5):494-497.
[5]張瑋,郭順根.提高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20(4):388-389.
(*通訊作者:王雅光)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