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基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解析
李鵬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具有十分豐富而深邃的精神實質和內涵,其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新的歷史性飛躍。“四個全面”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聯系觀和矛盾分析方法對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創新實踐的科學總結。這些戰略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我國,“小康”一詞古已有之——最早出現于《禮記》。《禮記》中的“小康”是指與自然經濟條件相適應的、比較寬裕的一種生活狀態。現階段的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鄧小平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社會;后來,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七大報告又提出“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十八大報告將“建設”改成“建成”,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容涉及經濟發展、人民民主擴大、文化軟實力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2.全面深化改革
我國的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此后其便成為了中國最為鮮明的時代特點。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后的三中全會真正開啟了改革全面深化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習總書記強調,改革的全面深化與否,思路、思想和方法是否正確,關鍵在于能否正確處理好“六個關系”,,進一步更好地引領中國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
3.全面依法治國
建國初期,毛澤東同志親自引領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法制建設;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并把依法治國提升到治國方略的高度;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詳細的戰略部署,并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與否、能否永遠走在時代前列、能否肩負起歷史使命,關鍵在于能否始終如一地抓好黨的建設工作。這是我黨自成立以來的歷史實踐的經驗總結。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黨的建設目標,目的在于黨管黨、嚴治黨,使廣大黨員領導干部通過學習實踐達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目的,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8日針對“全面從嚴治黨”為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出了八點新的更高的要求。
1.“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這一原理告訴我們: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聯系的世界觀分析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不同事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辨析解決矛盾和問題。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在“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中有非常完整的體現。
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面深化改革是緊密相連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核心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面深化改革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明確,或者這一目標未能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同,那么,即使在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投入的人力再多,也只是被動的投入,很難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和建設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陳規,解除生產力發展的各種桎梏,并不斷發展生產力。改革的全面深化在于創新,通過創新激發新的活力和實現全面小康的強大動力。
⑵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是相互依存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改革內容涉及十五大領域、60個方面,核心是通過“五位聯動”來全面深化改革。但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發展穩定問題,必然要依法治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是為解決改革全面深化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而對依法治國所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法治國必須在深入改革中不斷推進,使中國逐步走上法治化的軌道。
⑶全面從嚴治黨是其他“三個全面”的根本保障。“四個全面”戰略的目的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讓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能夠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讓每一位中國人活得更有尊嚴、更加自豪、更加幸福。要達到這一目標,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從嚴治黨是關鍵。因為,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更利于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的利益;黨管黨、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永葆風清氣正的作風的最有效之舉;也只有堅持從嚴治黨,才能確保改革不斷全面深化,依法治國方略順利實施,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目標如期實現。而這一切的根本目標都是為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綜上所述,中共中央新提出的“四個全面”中的各戰略思想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涵蓋了其他三個方面的要求和內容;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和治國方略的全面貫徹實施離不開改革的全面深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能夠使“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形成一個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整體,成為當代中國治國安邦的戰略布局和頂層設計。
2.“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的具體靈活運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針對某一具體矛盾而言,其中既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有矛盾的次要方面。這就要求人們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點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要輕易忽略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在審視中國的各種矛盾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方法的繼承和發展。
“四個全面”是中國共產黨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中國當前的發展現狀,深刻分析并明辨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運行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后,針對不同問題和矛盾的輕重緩急所做出的最明智、最正確的抉擇。在當前中國的社會發展中,只有全社會凝聚共識,真正抓住了影響社會發展進步的各種復雜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才能齊心協力為新的目標而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新的目標正是應對這一實際情況而提出的;也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的全面深化、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才真正有必要,全面從嚴治黨也才真正有意義。盡管如此設計并繪制宏偉發展戰略,但是當前我國依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矛盾和風險以及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更高的期待。這些挑戰、矛盾、風險和問題雖不算是主要問題和矛盾,但也是影響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不通過改革、法治等途徑加以解決,那么“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將很難如期實現。所以說,“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在權衡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因素的利弊,明辨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輕重緩急的基礎上,抓重點、顧全面、有區別、分主次設計出的解決問題或矛盾的思路、戰略以及途徑和具體方法,真正做到了既能夠處理好“重點論”,又不忽視“兩點論”在解決矛盾問題中的作用,繼承、靈活運用并富有中國特色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方法論。
1.充實并科學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被稱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其中,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是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其包含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四個全面”治國理政戰略思想與這些理論成果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該理論成果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復興?”“怎樣實現民族復興?”對于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2.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提供新的行動指南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略最新理論成果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提供了新的指導性行動綱領。小而言之,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建黨100年實現“小康夢”和建國100年實現“復興夢”,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既為這些夢想的實現制定出了奮斗目標,又為其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增添了新的動力,同時還為其最終實現制定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配備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大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的戰略思想作為引導。“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必將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實現中國夢的最有力的行動綱領,最終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真正走向復興,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總之,從馬克思主義聯系觀看,“四個全面”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影響,但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從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看,“四個全面”在全面的基礎上抓住了重點,達到重點論和兩點論的辯證統一。社會在不斷發展,時代在不斷進步,相信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進步,時代會不斷賦予“中國夢”“復興夢”新的更加豐富的內涵,屆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也會更加豐富。
[1]李慧玲,呂友仁,譯.禮記.禮運[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2-11-19].http://www.xinhua?net.com/.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選(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述評[N].光明日報,2014-09-09.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