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波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孫建波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正日益普及,漸漸地融入并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大學生作為一個高知識群體和當今信息網絡的主要參與者受到的影響更為突出,因此高校的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本文就當今網絡環境對大學生身心產生的影響及其原因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運用如今發達的網絡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政工作,從而為我國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提供一些感悟和借鑒。
網絡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其中又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最為突出,它迅速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極大地便利了我們原有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人類社會正在向著信息網絡的時代大步躍進。而大學生作為這個社會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特殊群體,思想十分的活躍,上網已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中豐富多彩、浩如煙海的信息,了解到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和文化思潮,這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思想。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信息交流空間,使得他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自由的馳騁、暢所欲言。因此,網絡不可避免地對大學生的身心產生各種各樣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同時也給高校原有的思政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擴展了大學生受教育的空間范圍和渠道,發展了高校思政工作的輿論陣地和手段。但同時它也對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政工作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因勢利導、興利除弊,運用網絡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信仰和價值取向,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政工作者面臨的最重大的問題。
1.網絡的開放性沖擊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信息時代的網絡環境下,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它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不受國界和地域限制的全球化的信息交流平臺。因此擁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的各個國家的人民都可以在網上宣揚他們的主流價值觀。然而目前,因為世界各國在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得國際信息秩序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擁有非常大的優勢,從而對網絡信息構成了壟斷。他們利用其所掌握的優勢網絡資源不斷地宣揚資產階級的人生信仰和價值取向,例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等,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入侵,從而實現其文化方面的霸權主義。由于我國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和生活閱歷尚淺,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西化程度十分明顯的網絡環境當中,他們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因此,一些大學生的人生信仰和價值取向發生畸變,并最終崇拜起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從而對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信念產生了動搖和懷疑,漸漸地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成為了“西化”的俘虜。
2.網絡的虛擬性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
網絡極大地拓展了大學生與他人的交流空間,改變了他們以往的人際交往模式,使人與人之間虛擬的網絡關系取代了大學生對周圍現實環境的感受力和積極參與的意識,并最終使得人們之間相互信賴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因為相互之間真實情感的缺失而無法維系。網絡的虛擬性特征給了人們一個在網絡環境中重新設定自我的機會,制造出一個與現實世界中完全不同的自己,它可以幫助人們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實現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事情,所以當大學生們面對不理想的社會現實和巨大的學業壓力時,他們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虛擬的網絡空間當成自己的避風港,沉溺于網絡世界中獲得所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些導致大學生的處世態度越來越消極,正常的人際交往形成障礙,對現實社會交往失去興趣,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和淡漠,久而久之還會使其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自卑自閉、焦慮煩躁、抑郁等癥狀。
3.網絡的匿名性會導致大學生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的缺失
在傳統社會環境當中,大學生交往的對象大多是周圍熟識的人,如同學、老師、親朋好友等,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這些熟人的“監督”,因此他們會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符合社會道德的要求,從而給別人一個良好的印象,這使得傳統的社會道德得到了相對較好的維護。但是,在網絡環境中,由于網絡的匿名性特征使得大學生們進入了一個“陌生人”的世界,相互之間誰也不認識誰,熟人的目光再也無法在網絡環境中關注到他們,這使得傳統的社會道德規范對他們的約束力被大大削弱。同時由于網絡是一個數字世界,一切的行為在這里都將被數字化,尤其是網絡世界信息生產途徑的多元化特征使信息的來源很難被追蹤,這就難以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因此某些自制力不強的大學生便開始在網上做一些不道德甚至是違法的事情,例如偷看或公開他人隱私,散布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以及制造電腦病毒攻擊他人計算機系統等等。這些行為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漸漸缺失,必須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4.網絡的復雜性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網絡上的信息來源廣泛、良莠不齊。一方面它有許多有價值的學術信息、經濟信息,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另一方面它也包含著大量毫無意義的虛假信息、黃色信息,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但是由于網絡相較其他的傳播媒介來說更具復雜性,因此我們不可能對網絡上的信息做到完全的控制和過濾,這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大學生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比較活躍,因此對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接收得比較快,加之大學生的是非善惡觀還沒有完全的形成,因此具有很大的彈性和可塑性。如果大學生不能正確地分辨網絡信息的好壞,那么很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和腐蝕,嚴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積極引導大學生
為了將網絡與思政工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首先要運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創建出一系列遵循和適應我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規律和工作方針、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同時要充分發揮這些主題網站的教育和宣傳功能,用積極、健康的社會主義文化搶占網絡的前沿陣地,使網絡環境下的思政工作實效性更高,覆蓋性更廣,影響性更強。此外,各高校也應當依托校園網絡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網站,對本校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同時還要增強校園網站的服務功能,為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服務,從而有效地將教育功能與服務功能融為一體。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這類網站的點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網站的內容和形式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缺乏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對網站進行精心設計,不斷探索和完善生動形象的、受廣大學生歡迎的教育內容和活動方式,使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能夠集教育性與娛樂性于一體,從而引起大學生們的共鳴。總之,我們應當通過主題網站加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力度,堅定不移地對大學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從而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管理和監控
互聯網上的信息紛繁復雜,大量的暴力、色情信息充斥其中,長期影響和腐蝕著我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國家應當建立起嚴格的信息監管機制對網絡信息的發布和傳播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盡可能地避免那些不健康的、有害的信息進入網絡,從而減少其對大學生的思想毒害。高校也應當建立起相應的“信息防火墻”對進入校園網絡的不良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有效的過濾,消除其中的一些垃圾信息,并且適當地增加校園網中學習的信息所占的比例,從而確保給大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
3.增強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
網絡社會是虛擬的,它不同于現實的社會環境,因此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無法運用于網絡當中,網絡有它自己獨特的道德準則。網絡社會要想有序運行顯然離不開網絡道德,要建設良好的網絡環境,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網絡道德氛圍作為基礎。因此,高校首先應當注重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大學生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社會人格,使網絡道德成為每一個大學生應有的人文素養,這樣才能使他們自覺抵制網絡中不良信息的侵蝕和誘惑,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去粗取精,并且妥善利用網絡中的有用信息為自己服務。與此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網絡的高技術犯罪也不斷增加,如網絡詐騙、盜竊他人賬號等等,網絡安全日顯重要,因此要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從而使他們自覺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不在網上做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事情。此外學校還應當制定相應的網絡行為準則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并且建立起相應的信息反饋渠道,對一些大學生違法或不道德的網絡行為及時掌握并且進行嚴肅的處理,從而對他們起到一定的警惕作用。
4.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廣大的思教工作者,他們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而如今高校要應對網絡環境所帶來的挑戰,就必須培養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性質,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但是現在許多高校的思政工作者由于知識上或技術上的欠缺,并不能很好地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政工作。這就需要廣大的思政工作者積極地轉變觀念、提高素質,爭取掌握工作主動權。一方面,高校原有的思政工作者應當深刻地認識到其工作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要不斷地用與社會發展相對應的先進思想充實自己,并充分地利用網絡這一先進的教育工具和其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使自身具備網絡環境中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有的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要把那些既懂思政工作又懂網絡技術的中青年人才充實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中,為原有的思政隊伍注入鮮活的血液,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進一步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
總之,網絡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沿陣地,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的思政工作,已經成為每一個高校思政工作者都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國家未來的建設和發展都要靠他們,因此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減少網絡對他們的負面影響,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將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網上思政工作能夠真正地落到實處,從而打開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宋曉東.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3):113-115.
[2]莊秋琴.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現代交際,2012(06):250-251.
[3]張海防.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江蘇高教,2013(04):107-108.
[4]季楓.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23):63-64.
[5]石磊,李新殿.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現代交際,2011(10):207-208.
[6]王紅.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1(14):33-34.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