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蘭
(南通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基于“人本理念”獨立學院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思考
王金蘭
(南通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226000)
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擺脫傳統教學管理的束縛,積極創新教學管理,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管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舉措。
獨立學院實驗教學教學管理
獨立學院是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型、獨特的辦學模式。一方面,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是本科層次第三批錄取的,因而層次多樣化,個體差異比較大。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學生思維活躍,追求個性的張揚,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獨立學院的學生具有“三強”、“三弱”的特點,具有較強的社交特點、辦事能力和協調能力,但多數同學文化基礎、自我約束能力、學習習慣養成較弱,這對獨立學院的教學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學管理要想取得突破,必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對學生本質的深層次挖掘。如何“以生為本”,擺脫傳統教學管理的束縛,轉變管理理念,積極創新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戰略目標,是獨立學院教學管理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以人為本”理念是我國目前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從知識傳播向學生素質教育培養階段轉變的必然趨勢。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和信息接受者,學生是體現教學質量、反饋教學效果的主體。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宗旨所在,所以高校管理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更多地傾注人文關懷,在人本化、民主化的基礎上,尊重理解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使命感,自覺提升自己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校教學管理當中。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的發展趨勢。
“參與式”管理的思想在約翰·洛克的“有限政府論”中有所體現,洛克認為“所有政府的合法權利都必須得到被統治者的認可”。那么,一切為了學生的高校,與學生有關的政策應該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征求學生的意見[1]。《(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人才培養應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鼓勵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參與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倡科研與教學互動,老師應該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支持本科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學校實驗室應該向學生開放,從而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力度[2]。
“參與型”管理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參與,鼓勵個人發展,注重“以人為本”,通過鼓勵學生參與,支持改革創新,強化學生管理的服務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適應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國家大力提倡讓本科生早日進入實驗室,進入科研團隊,對于強化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實驗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能增強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充分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關鍵在于“以生為本”,注重實驗教學和學生個性化研究性學習的融合,最終為學生營造寬松、更利于學生發展的實驗室環境,對于開發學生智力,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3]。
(二)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支撐
學生參與高校教學管理是大學管理實現民主化、效率化的重要體現。學院鼓勵學生主動行使民主權利,積極參與實驗室教學管理。從教的角度看,作為教學管理主體的學生,學生參與實驗室教學管理,一方面可以將實驗室教學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學生座談會等渠道及時反饋,教學管理部門可以及時掌握教學動態,對于改進教學也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從學的角度看,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可以對學生及時掌握教學管理的相關政策,合理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入實驗室的預期安排有一定的幫助。學生在參與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對教學的建議和想法,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及時更新實驗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可以將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內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宋麗慧認為,學生參與教學管理不但可以傳播高深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可以實現組織目標,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4]。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參與實驗室教學管理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獨立學院的學生文化基礎一般,但往往思維敏捷有一技之長、或者動手能力較強的優勢。對于正外于青春成長期的孩子,他們渴望成熟并走向成才,有著較強的參與管理的愿望。面對大學生豐富多樣的個性特征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愿望,獨立學院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以生為本”,為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創造一切條件和機會,以實驗項目為載體,以先進的儀器設備使用技術為基礎,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主動參與實驗室管理,參與實驗項目的研發,努力使高校教學管理目標內化為學生個人價值目標,培養出主體意識強,具備獨立人格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5]。對于大學生來講,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參與實驗室開放中的“優秀管理學員”
教學管理部門可以推薦學習優異、具有較強責任心的同學擔任管理學員,要求他們準確及時地向教務部門反映實驗室的教學情況。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實驗室演示性還是創造性實驗,教師的教學態度等,實驗室教學中有沒有完成實驗所必需的儀器設備等等,教學管理方面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執行,學生所在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學位課程、核心課程等情況。學生學習動態包括最近學生的聽課情況,學生請假情況,遲到早退情況等[6],管理學員由教務外統一管理,定期召開工作例會,每年度結束進行一次“優秀教學管理學員”的評選活動,對獲得“優秀教學管理學員”稱號的學生將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同時計入文化素質拓展學分1分,并計入本人檔案。對工作不負責任或者違反有關教學管理規定的,予以批評并取消資格。
(二)培養高年級優秀學生為實驗室管理的“小導師”
實驗室指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包括對儀器設備的清洗和保養工作,實驗室儀器使用和預約指導,常用的儀器編寫標準操作規程,可以引導學生動手維修簡單的儀器,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較強的責任心和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出善于管理、精通技能的技術骨干,同時可以節省老師的寶貴時間,讓老師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和科研。
對于在實驗室開放過程中成績優秀的同學,老師可以引導他們做好傳、幫、帶的作用,在實驗室開放過程中,首先讓指導老師對這些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在確保開放性的實驗項目安全順利完成的基礎上,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參與指導其他同學開放性實驗的實踐,對于新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進行管理制度和儀器使用技術培訓,經“小導師”培訓合格,方可進入實驗室開展實踐活動,讓其他同學正確使用儀器,并對一些常見性的問題進行答疑。“小導師”在全程參與的過程中可不斷提高提高自身的實驗、實踐指導技能。通過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的傳幫帶形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實驗室資源,避免浪費。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項目
引導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的同時,實驗室的老師可以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申報校級課題,或者參與自己團隊的項目等,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實驗室,充分利用空余的時間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目前大學生創新項目的選題絕大部分來自學生,在項目團隊中指導老師適度參與,在選題方向、方案設計等方面對學生提出的初步想法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點,針對項目的合理性、創新性等方面給出建議,對培養學生的專業協調能力、專業素養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很多幫助。
創新性實驗室的實驗教學,目的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完成正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專業綜合實驗,設計完成創新性實驗,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實驗指導老師對實驗項目組織定期檢查和監督,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更加有效,同時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7]。
實踐證明,獨立學院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培養學生的專業協調能力、專業素養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很多的幫助。高校應在人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實踐證明,學生“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參與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作用。
[1]林長興.樹立參與觀念創新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以寧波大紅鷹學院為例[J].大學:學術版,2012(8):59-63.
[2]趙興紅.谷鐵軍.科研實驗室對本科生的開放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4):221-223.
[3]黃大明,秦剛年.提高實驗教學人才培養功能適應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6):126-129.
[4]王金蘭.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5)27-28.
[5]秦春節.獨立學院學生參與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4):180-183.
[6]徐潔.大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匯,2016(2):131-132.
[7]匡翠萍.劉曙光.實驗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水利工程系為例[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9):86-88.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校級課題人本理念視角下獨立學院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研究(2014J220)
南通大學高教所課題以師生為本的資源優化配置機制研究——以生為本的高校實驗室開放研究2015GJ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