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
(甘肅省臨澤職教中心,甘肅 臨澤 734200)
淺析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成因及對策
張志
(甘肅省臨澤職教中心,甘肅 臨澤734200)
中職學生厭學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已成為影響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最大阻力。了解中職學生厭學表現,分析中職學生厭學原因,探尋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的對策,對目前中職教育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中職生厭學成因對策
目前,中職學生厭學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老師空有一腔熱血,學生只有遲鈍冷漠;老師縱有多少學識,學生還是遲鈍冷漠”,這是多少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們無奈的感嘆,學生厭學已成為影響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最大阻力。
學生厭學表現形式較多,可概括為“課上蔫,課后歡”,有的學生上課考試竟酣眠不覺,上網游戲徹夜不眠;有的學生作業干脆抄襲,或根本不做;有的學生經常無故曠課,遲到早退;有的學生文化基礎課學不進、聽不懂,專業課也不愿學、不好學。種種表現不勝枚舉,形成學生、教師、家長、學校都頭疼的怪圈。
1.生源質量不高。
受大環境影響,中職招生基本沒有門檻,生源主要是“中考”的落榜學生,學生經過老師反復動員才來上中職,這些學生中的一些人在義務教育階段受到挫折,厭惡學習,學習目的模糊,學習動力不足,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多因成績不佳而失去自信。
2.自卑心理作祟。
一些中職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是“雙差生”,自卑心理較強。從心理學分析可知,自卑心理過強的人,外在表現往往是在某些方面自我膨脹,這些中職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找自己“優于”同齡人的方面張揚,比學習不如考入普通高中的同學,那就比抽煙、談戀愛等。中職學校聚集了一些初中分散的厭學者,這種負面因素的集中值得注意。
3.文化課基礎薄弱。
由于義務教育階段根本沒有打好基礎,中職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這些學生寫字錯別字多,基本的數理化公式沒有掌握,上了中職,課程門類增加,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操作課一下子擺在面前,難以有效對接,薄弱的文化課知識更是捉襟見肘,讓他們手足無措,很難適應中職學習,加深厭學情緒。
4.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是目前中職學生80%以上來自農村,父母外出務工者居多,不少中職生從小就是留守兒童,缺少父愛和母愛,逐漸形成不良心理及習慣,在學習上意志消沉,產生厭學情緒;二是外出務工家庭關系破裂離婚者多,形成單親家庭,對孩子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學生感到自卑、壓抑,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三是農村家庭中,父母往往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不當,要么過分溺愛與庇護,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要么嚴厲有余,對成績要求過高,加重學生心理負擔,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厭倦。
5.網絡游戲沖擊。
隨著互聯網和其他各種媒體的迅猛發展,學生獲取的信息也日益增多,各種信息良莠不齊,成長中的中職生大都是15~18歲的孩子,人生觀、價值觀正外于定型的重要階段,一些人難以抵御那些誘惑,沉溺其中,助長厭學情緒。
1.整合科目教學,營造易學易做氛圍。
分析學生厭學,主要原因是難學,面對新生,老師和學校往往一開始就老生常談,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新開課程的難學性、考試的嚴格性,本意旨在激發,實則南轅北轍,因為他們早聽慣了領導的老調,本來還懷有一絲到新學校小露頭角的小希望,就被這些重彈的老調給熏跑了。要求學校和老師整合科目教學,營造易學易做氛圍。比如,文化課可以刪繁就簡、刪難就易,把學生能掌握作為選擇標準,而不必拘泥于課本體系。專業課不必非要學生學習艱澀難懂的理論,老師們可以用自己的精彩示范進行操作實踐,學生厭學不是科科都厭,對操作實踐其實還是很有興趣的,學校和老師一開始不是要把學生嚇住,而是要把他們吸引住。
2.充分利用網絡,發揮學生上網優勢。
一些學生沉溺于網絡,家長、學校老師無不頭疼,既然堵不住,那就疏。讓學生從課文預習、課件制作、作業設置,到測驗考試,都盡量借助網絡完成。我告訴學生自己電腦水平太差,經常很謙虛地麻煩學生為我完成許多需要借助網絡的工作,我把收集的許多課件分別交給不同學生整合,讓他們幫助我整理教案、編寫習題和考題,學生得到老師的重視,與老師建立了互信,完成任務十分認真。寫作文是中職生的老大難問題,我經常讓學生寫《我教你玩××游戲》、《××游戲最精彩》等作文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款游戲;每周抓鬮確定一名同學朗讀一篇半命題作文,學生會積極借助網絡寫作,雖然有剪輯的、有抄襲的,但讓他們通過自己感興趣的網絡寫作文,循序漸進加以引導,潛移默化中進行積累,現在基本沒有那種一寫作文就“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咬破鋼筆頭”的難過場面。
3.開展特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本來就厭學的中職生樂學可能性不大,但讓他們好學個別科目或發展個人愛好,那是很有可能的。中職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求知欲是很強的,抓住這一點,就能順勢而為地引導他們,可以在班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在機電專業班開展“興趣大碰撞”校徽制作活動,根據任課老師掌握的情況,結合學生意愿劃分統籌組,負責活動的分工、協調和運行;制圖組,根據所學知識繪制加工圖樣;車工組、鉗工組、焊工組,根據圖樣所需進行加工制作;報道組,負責全程攝像及網頁制作;總結組,負責總結活動,提出建議。整個活動全員參與,大家積極性很高,效果很好。此外,還開展了校外觀摩、辯論會、調查實踐等,都遵循激發興趣——自愿參與——鞏固成效的原則展開。
4.布置生活化作業,拓展學生知識運用。
職高學生本身對學習文化課的興趣就不強,一些學生從中學甚至小學就不愛做作業,到職校就讀自然不會輕易改變過去的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應切斷學生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尤其不能切斷與專業課的聯系,應將作業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結的橋梁。
2015年寒假,我布置給機電專業作業:《關于機電專業在我家鄉的現狀和前景的調查報告》和《家鄉機電小作坊中存在的問題》。結果讓我吃驚不小,尤其是專業作業,學生寫出了家鄉從事焊、車、刨、銑的大小作坊的大概收入、收入來源、雇工素質、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工資狀況、操作工序、加工質量、安全隱患、改進設想等,雖然每個人的內容有別,不可能如此全面,但大都經過親自實習或實地調查,開學后我又要求他們進行有效的整合,共同寫出了一篇相當有質量的調查報告。
總之,中職生厭學是現實,分析原因、探索辦法是中職教育者面臨的現實,只有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會尋到出路,從而根治現在存在的問題。
[1]范學銀.中職學生厭學現狀成因及對策.望謨教育在線職業教育論文網,2008-1-7.
[2]趙云鵬.中職學生厭學情緒成因及對策淺析.中國共青團網,2009年12月24日.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