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英語新聞視頻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江歌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450052)
隨著各個院校教學設備的完善,很多教室配備了多媒體,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硬件基礎。本文結合大學英語改革方向及新聞英語的特點,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把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引入聽力教學不僅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通過英語新聞視頻向學生傳輸跨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英語新聞視頻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與外國的交流日益增多,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具備能與來自英語國家的人士進行交際的本領。顯而易見,在這種大環境下,英語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中國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注重“讀寫”,輕視“聽說”,也就是所謂的“啞巴英語”。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盡管能用英語閱讀和寫作,但是進行英語會話時經常出現詞不達意、說話磕磕巴巴的現象。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視,教育部從2002年開始啟動了英語教學改革,并在2007年修改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把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義為“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2008年教育部推出英語四級機考試點考試。2009年全國四級機考考點增加到1000個。與筆試題型相比,機考題型有很大的改動,聽力比重達到了驚人的70%。可見,國家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既然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尋求新的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的要求。目前,各個院校的教學條件正在不斷完善,很多學校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這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物質基礎,英語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英語視頻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我把英語新聞視頻引入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好。
1.引入英語新聞視頻符合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要求學生在不同層次上聽懂英語新聞廣播,看懂英語電視節目,閱讀英文報刊文章等[2]。其中,一般要求的英語能力有基本聽懂英語國家慢速英語節目;較高要求的英語能力需要聽懂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國內英語廣播或電視節目;更高要求的英語能力需要基本聽懂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目。因此,為了達到新的課程要求,實現新的教學目標,我們有必要引進英語新聞視頻,提高學生對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的聽力和理解水平。
2.引入英語新聞視頻符合英語四級機考要求。
從2008年四級機考試點考試開始,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參加英語四級機考。在機考中,有兩個很重要的題型,一個是視頻聽力理解,一個是英文寫作。在視頻聽力這一環節,電腦會播放兩遍沒有字幕的視頻,視頻下有五個選擇題。播放完畢后,大概留有1分鐘做題時間。在寫作環節,先播放一篇摘自之前的視頻片段,題目來自這個片段。考試題目要求描述一些視頻中的細節。這些視頻內容涉及講座、報告、對話、訪談,或者新聞,一般選自CNN、VOA、BBC等。如果在平時聽力中,不對學生進行視頻聽力理解方面的訓練,學生沒有掌握視頻聽力理解的要點,那么四級機考中,學生會手忙腳亂,不知應對視頻的哪個部分加以重視。張艷紅等人指出“新聞短片、科教片以其短小精悍、語言豐富,并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選取適當部分作為課堂教學資料,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特定環境下的語言特征和固定的表達方式和基本句式”[3]。因此,從學生角度考慮,應把英文新聞視頻引入大學英語聽力課堂。
3.打破教材限制,引入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能提高學生進行聽力學習的熱情。
很多院校英語聽力課使用的教材是 《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二版)》。教材中雖然有一些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的聽力,但是這些材料不一定符合實際使用教材的學生的聽力水平,也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查顯示,80%的學生反映 “教材中的廣播電視節目時效性不強,不能引起興趣”,50%的學生反映“不適應教材中廣播電視節目的語速”。在與學生召開的座談會中,學生強烈要求老師自行從網上尋找一些時效性強的、適合自己聽力水平的英語新聞視頻。所以教師應突破教材的限制,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及自身素質,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英語新聞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2012年4月11日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槍擊案發生之后,我迅速從網上下載了槍擊案的英語新聞視頻并在12日播放給學生聽,很受學生的歡迎。這么新鮮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英語新聞視頻是教材中沒有的。因此,打破教材限制,引入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能提高學生學習聽力的熱情。
4.引入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
大學英語教育作為當前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工具性,又具備科學性及人文性等綜合素質教育的雙重功能[4]。所以,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還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傳授。教師要盡可能利用語言載體,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西方社會文化等知識,而英語新聞視頻恰好具備這個特點。首先,新聞報道內容涉及面廣,幾乎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學等社會各個方面,因此新聞使用的詞匯相當豐富,新詞層出不窮[5]。通過英語新聞視頻,學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其次,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探究新聞英語語篇在報道手法、詞匯使用等方面的技巧和存在的差異,幫助學生看清媒體的報道立場和真實意圖”[6],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1.英語新聞視頻的選擇。
如今,很多新聞媒體,如BBC、CNN及ChinaDaily等都建立了英文網站。從這些網站上不僅能下載到英文視頻,有的還能找到視頻文本。任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選擇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做法如下:根據所教學生的英語水平,從這些網站上選擇長度約在三分鐘左右的英語新聞視頻;視頻內容具有多樣性,既有國外新聞又有國內新聞,幾乎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學等社會各個方面;視頻文本中難詞不宜過多,一般約有八個,否則會讓學生有挫折感;新聞視頻的發音應清楚、標準,英音和美音都有,因為目前英語四級機考的視頻聽力選擇的視頻是英文和美音都有,所以不能只給學生播放美音的新聞視頻。2012年上半年我結合國內外局勢給學生選擇的英語新聞視頻有:“朝鮮衛星發射”、“中俄軍事演習”、“免費午餐”等,學生對這些英語新聞視頻很感興趣。
2.英語新聞視頻的課堂教學形式。
英文新聞視頻的課堂教學形式有很多,可以先看新聞視頻,再看視頻的文本;也可以看著視頻的文本聽視頻……課堂教學形式如下:先把視頻中涉及的新單詞講解給大家,然后就該英語新聞視頻提出幾個問題,這些問題一般都是新聞視頻中最需要的五個W (Who,What,When,Where及Why)和一個H(How);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看兩遍英語新聞視頻(因英語四級機考的視頻就是播放兩遍);看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平時成績分數(此舉為提高學生積極性);回答完問題后,讓學生看準備好的新聞視頻文本PPT,在PPT中對新單詞做出標注,同時標出問題答案所在之外;待學生充分理解完文本之后,讓學生再次觀看新聞視頻,幫助其消化新學的單詞和句型表達;最后,對新聞視頻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從新聞報道角度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并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英語新聞視頻的課后自學形式。
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學生的課后時間,指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英語聽力自主學習,做法如下:(1)向學生提供能夠下載英語新聞視頻的網址,供有條件的學生課后自學使用。學生從網上下載新聞視頻,把自己聽到的聽力內容手寫下來并交給老師。該聽力內容可以作為平時作業,分數計入平時成績。(2)考慮到有的同學沒有電腦,上網不方便,我從網上下載英語新聞視頻(課堂上未使用的)并放在教室多媒體上,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自行拷走,把自己聽到的聽力內容手寫下來并交給老師。該聽力內容亦可以作為平時作業,分數亦計入平時成績。學生對此熱情很高,一個學期能收到120多份學生手寫的英語新聞視頻的聽力文本。
通過將近一年的聽力教學實踐,發現把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引入聽力教學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通過英語新聞視頻向學生傳輸跨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只要教師能根據學生實際英語水平,選擇合適的英語新聞視頻播放給學生,那么英語新聞視頻就是英語聽力教學的有利資源。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雅萍,張仲德.新聞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9(21).
[3]張艷紅,苗珺.視頻資料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四級機考改革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12(1).
[4]張雪梅,閻國華.大學外語教育視閾中的媒介素養教育轉向[J].前沿,2010(7).
[5]陳永寧.新聞英語聽力教學初探[J].青春歲月,2011(2).
[6]韓莉.新聞英語與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