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運河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邳州 221300)
情境創設的層次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胡雯雯
(運河高等師范學校,江蘇邳州221300)
研究者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在層次性方面所呈現的問題并簡要闡釋了相關原因,以為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提供理論參考,包括理解情境教學的概念和實施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者提出優化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在層次性方面的具體教學策略有教學步驟由簡入難、循序漸進,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求等,強化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效果。
小學英語情境創設實踐研究
英語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參考相關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結合英語語言的教學內容,生動地創設形象的環境和場景,使教科書中的語言符號轉變成真實具體的圖片或動畫,盡可能地多創設英語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理解英語和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并主導個體的行為①。
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所以應該考慮的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英語課堂的情境教學就是要讓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類似真實生活的情境交流氛圍中能夠切實體驗到英語語言的美感,逐漸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語言的方法,并能夠獨立探究語言的技能,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同時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真正用英語進行人際交流。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也應注意層次性,否則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系統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事實上,很多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會忽略這一方面,從而造成教學過程的層次性不明。
1.案例展示
案例一:譯林版牛津小學
英語Book4Unit8
Step2:Presentation
T1:Presentthepattern:Ihavegotanewcomputer.
Eg:T:What’sinthestudy?
S:Thereisacomputer.
T:What’sintheclassroom?
S:Thereisabookcase./Thereisapicture.
T2:ListentothesongIntheclassroom.
Eg:T:Whatisintheclassroom?
S:Therearesomestudents.
S:Thereisa../Therearesome..
【這是教學新授的環節,教師直接進行對話的練習,然后是聽歌,練習更加復雜的對話。】
案例二: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Book5Unit7“Buying fruits”
Step3:ListeningPractice
T1:Playthetaperecorder.Letthestudentslistentoand imitatethedialogue.Payattentiontotheirpronunciationand intonation.
T2:Askstudentstopracticethesamplesinpairsbyreadingthedialoguealoud.
T3:Helpstudentsactthedialoguesoutwiththeirpartners accordingtosampleA.Givethebestoneredstars.
【這是聽力練習的環節,教學步驟較多,本身是一個聽力的練習,但是教師把它設計成練習口語的環節,要求學生編造對話并表演,這完全不符合教材內容結構的要求,更改了這一環節的教學目標。】
2.原因分析
多數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容易忽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尤其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教學思路不清晰,教學過程沒有條理,往往是其經常犯的錯誤。由于教學經驗的缺乏,年輕教師經常會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不夠明了,無法流暢和明確地進行完整的教學活動。這就會導致教學情境的創設沒有層次感,學生也可能在糊涂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案例一和案例二中,教師在教學新授環節的設計很令人費解,同樣都是學習單詞和句型,教師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和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新內容。但這些活動的安排似乎沒有經過考慮而是隨意的擺放,學生接受起來也是有難度的,最終只能是了解幾個單詞而已,在基本技能上得不到提高。
所謂情境教學的層次化,指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體現由理論知識到實踐應用,由概念性知識到運用性知識逐層遞進的特點。不僅要注意在教學步驟上由簡入難,還要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求。
1.教學步驟由簡入難,循序漸進。
如在《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3A)Unit1“Hello”的LetterTime教學中,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認識字母A,B,C,D并掌握他們的書寫。圍繞這個目標,教師創設了如下的活動情境:
活動一:教師用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引導學生想象這些物體與字母的相像之外。
“A”像塔“B”像窗
“C”像月牙兒“D”像弓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視覺上接觸這四個大寫字母的形狀與筆畫,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比較簡單,僅僅是了解這些字母像什么,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很好地完成,會產生些許成就感。
活動二:Thinkandwrite。
教師讓學生看一些圖片,聯想字母,如東京鐵塔,椅子的側面、八月十五的月亮或動畫人物的嘴巴來猜一猜、寫一寫相應的字母。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利用之前已經掌握的字母的形狀來判斷和思考圖片上的物品與哪個字母很像。相比較之前的活動,現在就需要學生動一動腦筋了。
活動三:字母妙趣多。
教師向學生介紹字母組合代表的意思,將幾個大寫字母的應用延伸到生活中,能夠拓展學生的詞匯知識,也能激發學生對于字母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尋找更多字母縮寫的意思。
2.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求。
教師的教學對象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尤其是小學生正外在身心水平快速發育的階段,可能會出現學習能力的不均衡,如男女生的差異、接受能力快慢的差異等。所以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要充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幫助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能得到最大的發展。
如《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3A)Unit2“I’mLiuTao”的Cartoontime,這是拓展性的趣味閱讀,教師可以將本環節設計成以下幾項活動:
活動一:Let’sread。
整體輸入和理解。教師可以用齊讀或者是觀看動畫短片的形式,逐步讓學生通過理解這篇故事來完成布置的任務:(1)Whatistheinterestingthinginthecartoon?(2)DidLiu TaocatchXiaoMing?WhodidLiuTaocatch?在這一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動畫完成相應的問題,教學目標符合大多數學生能力的要求。
活動二:Let’sact。
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將故事表演展示,也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符合語境的對話,如:?蒙上眼睛摸對方,問:Areyou..?如果想讓小組中每位同學都能夠參與表演,也可以添加“I’m here.Oh,no!”等來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在這一活動中,對句型掌握牢固的學生會很容易地完成表演,而那些對句型掌握不好的學生也會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漸熟悉對話內容,提高英語口語的運用能力。
活動三:Let’sthink。
“HowdoyouthinkofBobbyandSam?”,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猜測Bobby和Sam的性格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活動四:Let’ssearch。
教師布置學生了解“Goodbye”的由來。
以上的四個活動基本符合所有層次水平的學生的需求,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在這四個活動中表現得很出色,并且可以接受教師布置的拓展知識的部分;而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可以基本完成以上四個活動,并且通過努力掌握重點的單詞及短語。所有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這些活動的設計就很成功。
注釋:
①楊苗捷.英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1.
[1]馮衛東,王亦晴,著.情境教學策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吉林,著.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李吉林,著.為兒童的學習——情境課程的實驗與建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4]陳冬梅.小學英語教學情境創設的藝術性例談[J].江蘇教育,2010,(02).
[5]常海潮.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原則[J].教學與管理,2012,(09).
[6]胡慶芳.創設有效教學情景的實踐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9,(02).
[7]陳方.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
[8]高佳.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9]惲慧.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