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梅 譚浩涔
【摘 要】目前,在藝術學習中,高校鋼琴備受矚目,鋼琴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學校為了培養專業鋼琴演奏者,非常重視鋼琴實踐學習,培養“應用型人才”。然而對于鋼琴學習除了應用,更需要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針對目前高校鋼琴教學中的若干問題,本文從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關鍵詞】鋼琴教學;鋼琴技巧;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79-02
培養高校鋼琴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掌握鋼琴技巧,訓練學生的音樂感覺,不斷積累知識經驗,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可是隨著高校幾年來的大規模擴招,學生不斷增加,可是教師人數卻跟不上學生比例增長,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鋼琴教學質量嚴重下降。面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種種問題,本文針對高校鋼琴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高校鋼琴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問題。
一、現階段高校鋼琴教學目標
現代高校大學生培養,已經不僅僅是專業課程培養,更是追求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除了基礎知識的積累,更應全面發展,更新觀念,掌握多方面知識,提高大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更換教學觀念,更新思想意識,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大學鋼琴教學,就要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努力,在鋼琴演奏中對于音樂的辨析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對音樂的感受和鋼琴演奏的能力。大學鋼琴學習必須具備一些基本能力,才能在演奏過程中得心應手。只有具備這些基本能力,并且在演奏過程中發揮出來,就能體會出各個學生的素質優劣。尤其是學生的創作能力對學生非常重要,必須在學生掌握現有的知識和技術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創作出好的作品。
二、高校培養鋼琴人才需要改進地方
(一)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知識是不斷進步的,也是不斷積累的,大學教學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學習的能力。畢竟學校的時間有限,未來的道路更應該不斷學習,所以加強學習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可以說在大學只掌握知識本身,不是一個好學者,要保持知識的持續性,要學到掌握學習能力和方法。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教學為了快速培養人才,忽略學習能力,只注重效率。學生在教師灌輸的情況下,單純接受知識,很少注意學生的思考能力,更不能獨立展開自己的創作,沒有創新的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思想被禁錮,難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教師也要更新觀念,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教師可以在教授鋼琴課程過程中,提出問題,跟隨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學生在探討問題過程中,就可以交流和思考,總結分析,最后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
學習過程,重要的是反思,對自己學習知識過程中自我評價。作為一名高校學生,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心智也已經成熟,有條件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而不是僅僅依靠教師的灌輸傳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知識不斷增加積累。
(二)豐富高校鋼琴教學相關的內容。對于高校鋼琴教學,每次教師選取的都是針對練習的曲目,大型樂曲、中小型樂曲、復調作品等,當時由于這些教學任務較多,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那么擴招結果對于教學模式改革也會顯得蒼白無力。鋼琴專業學生,不一定非要統一教學模式,應該根據學生特色和培養目標要求,選擇不同風格和不同題材內容進行教授和學習。同時在選取曲目時候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更好掌握和駕馭鋼琴的曲目。
在鋼琴教學中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協作精神,這就需要選擇一些適合協奏與合奏的曲目,不能像以往的教學中選擇較多獨奏曲目,導致演奏的形式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如果適當的選擇協奏合奏等的曲目,改變培養形式,更能培養學生鋼琴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多方面對鋼琴音樂的理解。通過聲部交織的演奏,讓學生能夠辨識各個聲部及音色的變化,更能理解器樂與聲樂的有機組合,學生學習過程中與合作者的密切合作,做出交流與互動,配合完美,讓演奏能夠達到和諧統一。
(三)多方面增加學生素養,合理安排鋼琴教學中的理論課。作為高校鋼琴專業學生,很多都是只注重鋼琴技藝,而忽略理論課程學習,認為在短暫的學習過程中只要把握技能就行,其實不然,除了基礎的音樂課程外,也需要加強一些其他課程學習,增加學生的內在素質。尤其是鋼琴演奏中,要注入一些作品情感,才能讓演奏達到精神高度。開設一些素質教育課程,就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鋼琴專業學習與音樂,德育等教育都有很高的相關性。與其它樂器相比,鋼琴是樂器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它的音區最為廣泛。目前的高校教學中,忽略了鋼琴與其它課程之間的聯系,鋼琴不僅能夠獨奏,還能把鋼琴教學用作為聲樂和器樂的曲目進行伴奏之用。
(四)實踐教學是鋼琴教學的基礎。高校鋼琴教學更多的依托于實踐教學方式,單純的理論只能紙上談兵,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掌握鋼琴技巧,才能驗證理論的正確性。目前高校教學原則上是在“一對一”基礎上,但是由于擴招的結果,可能很難達到這個要求。但是鋼琴教學需要實踐加以磨練,才能讓理論升華。只有彈奏出比較優秀的曲目,才能去探討創作。很難想象一個人不懂得鋼琴實際演奏怎么可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所以在高校教學中,都是獨立的琴房,進行鋼琴實踐訓練,讓學生掌握鋼琴技巧。
(五)完善對高校的鋼琴教學評價體系。鋼琴教學的成果需要一定的評價,才能知道究竟成果如何。只有及時評價,才能知道學生目前學習的情況和欠缺的地方,才能有的放矢的改進,現在的鋼琴教學中,是授課的教師負責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這種評價的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畢竟一個教師能力和看法有限,會參與個人想法,可能評價不夠客觀,所以應該引用綜合性的評價機制。細化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綜合多個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結果可以使教師能夠改進教學的方法,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使學生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對于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當尊重音樂學習的客觀規律,不能一味地追求演奏的速度快,要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畢竟演奏的技術難度高,要考慮實際情況,不能揠苗助長。加強學生的讀譜能力、背譜能力、自學能力培養,也要教師重視聽覺訓練,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好的鋼琴教師應當兼具演奏能力與教學能力,所以對于高校鋼琴學生要演奏與教學兩手都要抓,也要結合“學習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當各方面條件和能力都具備了,很容易促成鋼琴藝術家人才的誕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卉.論中國近代鋼琴創作發展[J].大眾文藝(理論),2009.
[2]鄭紅.鋼琴人才培養精要[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3]楊洪冰.中國鋼琴音樂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4]陳丹曦.關于現代鋼琴音樂及其演奏問題的幾點看法[J].人民音樂,2001(8).
[5]周為民.鋼琴藝術的多維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司徒璧春,陳朗秋.鋼琴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周曉梅(1964-),女,遼寧錦州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導師,音樂學專業,本科;
譚浩涔(1992-),男,遼寧鐵嶺市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學(師范)專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