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單覅:意大利的風光的確很好,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喜愛法國的田園風光。感覺這些地方真的非常適合慢慢生活、細細品味,并不只是一味地買買買。
@頂啦Uri啊:對于拿動物標本做裝飾品這件事,一直用一種抵觸態度。總讓我想起動畫片里或者是恐怖片里,那些陰暗潮濕的房子里,那些灰墻上陳列的鹿頭羊角。總覺得那是一條生命,不是什么炫耀的資本。近期更是看到地鐵站里關于保護犀牛的宣傳畫,犀牛角里的主要成分,其實就相當于我們啃自己的手指甲一樣,而大批的偷獵者就為了人類的欲望,每年在自然保護區就殺害近3000只犀牛。就像美國的牙醫那樣,獵殺了獅王,我覺得這種欲望太過血腥了。
@水井坊胡二月:中西方的教育差別真的很大,感覺周邊有孩子的朋友,都已經在孩子4歲或更小就給他們報各種興趣班,但孩子有沒有興趣學,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在國外,這個年紀的孩子更多的是學習生活技能,提高能力的時候,更多的父母是在他們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這就是為什么國外的孩子,相對來說,動手能力更強。當然,這也和國外教育整體寬松的理念有關,而國內的學校競爭太大,往往做不到這一點。
@檔次哦絲絨誒:寫信其實真的特別好,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已經好久都沒有寫過信了。現在的聯系方式太多了,信息如此發達,可能朋友間、親人間的問候,只需要微信或是電子郵件發過去,一秒鐘內對方就可以收到。的確是快捷又方便,還不受地域的限制。但是,唯獨少了人情味。以前的人說“見字如面”,寫在信紙上的你的字體,是給你親人朋友最親切的感受。希望現在還在寫信的朋友能夠堅持,手中存留著信件的人,也能繼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