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中
?
生活的彎路也是路
李兆中

有些路,一開始我們不知道,包括中間也不知道是彎路。在很多情況下,甚至這段路走完以后,往往也不知道是不是彎路。后來,經驗的積累,才知道生活原來繞了一個彎。常識告訴我們,“笨”和“巧”、直路和彎路是相對而言,綜觀生活,“巧”是“笨”的積淀,走直路的能力是在彎路的基礎上逐步提高的,所以說,生活的彎路也是路。
彎路是人生道路的一部分。沒有誰愿意走彎路,彎路對于任何人都是個遺憾。可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要生活,彎路就在前面等著。著名作家張愛玲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所謂“年輕”,至少有三層意思:一是年齡概念。一個人剛踏入社會,一切都是全新的。二是經歷概念。即便人到中年,步入一個新領域,接受一項新任務,如果知之不多、了解不深,或者只停留在一般的感性階段,那么,在經歷上也是“年輕的”。三是創新的概念。在現有的條件下發展、開拓,實際上是一種變革,這種變革同樣是全新的。面對陌生的世界,面對不熟悉的工作,面對革故鼎新,腳下的路難免磕磕絆絆,前進的波紋會呈現螺旋趨勢。不論是名人還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曲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彎路也是人生道路的一部分,這是生活的常識,也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
彎路是直路的積淀和前提。愛迪生在選擇用金屬鎢做燈絲前,曾選擇了上千種材料,走了不少的彎路。針對那些錯誤的選擇,愛迪生曾幽默地說,我沒有失敗,我找到了不成功的方法。這些看似彎路,至少讓他自己和后人知道,這種材料是不能夠做燈絲的,避免再入歧途。就是說,我們在探索過程中的艱難,走的彎路,為此付出的努力,并非完全沒有意義。另外,沒有什么決定是可以兩全的,沒有哪條路一定是正確的,決定了就要果敢地去前行。正像錢幣兩面,正面有多大,反面也是多大。不但要看到輝煌和燦爛,也要看到某些光環背后,曾經的窘境和無奈。人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對一些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在昨天的現狀上積累,在今天的基礎上提高。失去和忽略了昨天,明天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
彎路使一個人更加成熟。生活的教科書教人成長的方式,不像課堂上的知識灌輸那樣,溫文爾雅,它教人成長的方式是殘酷的。彎路令人無奈,是每一個人為自己的選擇必須承擔的責任,是自己成長應付出的代價。一些成功人士包括一些名人,并不是曾經的選擇都正確,沒有走過什么彎路,并不是沒有挫折和教訓;而恰恰相反,正是彎路,正是慘痛的挫折和教訓,讓他們刻骨銘心、愈挫愈強,讓他們從中學到書本上、教誨里得不到的東西。客觀地看,每個人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選擇,知道怎么選也得選,不知道怎么選也得選。不作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關鍵是要在彎路的艱辛和汗水里,汲取有益的營養,增長才干,提高能力。正像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的:“你知道事物是什么,說明你是一個聰明人;你知道事物實際上是什么,說明你是一個有經驗的人;你知道怎樣才能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山路彎彎,上山的路幾多磕絆,當我們登到山頂回望來路時,曾經的艱辛和無奈,都成了美好回憶中堅強的痕跡。
【作者系烏魯木齊民族干部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