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永不過時
◎桑林峰


近日報載,山東巨野縣田橋鎮政府辦主任魏衍順吃拿商戶兩個蘋果沒付錢,當地紀委認定其頂風違紀,造成不良影響,給予通報并對其誡勉談話。不僅如此,“奢華搞婚宴,黨內受警告”“遲到10分鐘,責令作檢討”“脫崗忙追星,多人受處分”“下屬收雞蛋,庭長被問責”……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時見諸報端。人們不禁歡呼,“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又回來了!
兩個蘋果一頓飯,小事不能再小看。然而,仍有人認為,這是小題大做,甚至認為是組織的“選擇性”執紀。事實上,這不是組織處分的不恰當,而是黨員干部的不應當。對黨員干部來說,黨的紀律和規矩就是一條紅線、一個雷區,碰不得,也闖不得。如果人人都視黨的紀律和規矩如兒戲,弊絕風清、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會實現嗎?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和鐵的紀律,這是我們真正的優勢。”不要黨的紀律,我們就會失去應有的優勢。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我黨我軍戰勝自我、保持廉潔、贏得群眾。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還專門制定了“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目的就是從小事小節約束共產黨員的行為,使其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今天,我們嚴明黨紀,錙銖必較、動輒則咎,恢復的是黨的優良傳統。可以說,“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不但不過時,還應該發揚光大。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看似小事,其實不小。“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小事小節不注意,積少成多,就會由量變引發質變。抓黨風政風如同治疾患,如果等到小病惡化成絕癥再去治,那就太晚了。正風肅紀,要抓挖社會主義墻角的“大老虎”,也要抓干擾群眾生活的“小蒼蠅”。“大”和“小”不可偏廢,抓大不放小,治標更治本,干部隊伍才能越來越好。如果只抓大不抓小,讓“偷針變成偷牛”,糾治起來就難了。據“愛玉成癡”的大貪官——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講,假如八項規定早出臺三五年,他就不會癡迷上瘋狂的石頭,犯不下如此重罪。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抓小抓早的重要性。
世間事,作于細,成于嚴。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永不過時,關鍵在于一個嚴字。從嚴,離不開紀律懲戒的不可避免。從《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到巡視工作條例,再到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一系列的“鐵籠子”彰顯了“史上最嚴”。“一處弛則百處懈”。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就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違紀必究,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橫下一條心,久久為功、日日為繼,堅持不懈地把作風建設抓下去,才能清除沉疴頑疾,讓黨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四風”問題由來已久,革除積弊非一日之功,堅持不懈凈化黨風政風,就應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繼續瞄準具體問題、盯住各個節點,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不斷讓群眾擁有“獲得感”。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要喚醒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落細落小、慎獨慎微,自省自重、自律自愛,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成為黨的優良傳統的熱情傳播者、自覺踐行者、忠實捍衛者。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評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