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 李娜娜(首都體育學院北京100191)
對武術進校園的價值研究
□王凱李娜娜(首都體育學院北京100191)
當前,武術進校園問題已經成為武術研究的焦點。國內學者對武術進校園的現狀研究相當多,但對于武術進校園的價值研究很少。運用文獻資料法,綜述武術進校園的發展歷程,探討武術進校園的迫切性、重要性及校園武術當代價值定位。研究認為,武術進校園無論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學校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認識武術進校園的價值,可以為國家在校園武術政策方面的制定、推廣、實施和執行提供理論參考,使各方人士認識到校園武術在改善青少年體質,塑造青少年人格,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展示國家形象等方面的重大潛在價值。
校園武術學校武術校園武術文化武術價值價值研究
當前,在國家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廣和各方武術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校園武術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機遇期。學界對“武術進校園”的相關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以及“武術段位制”“一校一拳”“學校武術聯盟”“武術六進”的提出,表明國家武術部門已開始對校園武術的價值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然而,由于各方對武術進校園的價值認識仍存在不足,武術進校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發展阻力。誠如有學者所言,有些學校領導認為校園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無關緊要,理由是“現在的學生學校的時間有限,而且學校的壓力大,如果學校還要安排時間練習武術健身操,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程的學習”。另有學者認為,“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學校對武術課方面的經費投入非常的少,甚至沒有經費投入,這樣就造成了無法建造武術場地和購買武術器材,也無法組織相應的教學比賽和交流活動,從而阻礙了校園武術的推廣和發展。”。筆者認為,校園武術的發展問題也主要是這些問題,但歸根結底是校園武術價值認識問題。充分認識校園武術的價值,不僅可為校園武術相關研究確立正確的邏輯起點,亦可為武術在校園的發展明確方向。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武術進校園的各方面價值,為校園武術的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為當前研究紛繁復雜的校園武術發展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為武術進校園政策的制定、推廣、實施和執行提供理論依據,使各方人士認識到校園武術在改善青少年體質連續下降,塑造青少年人格,樹立社會精神文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打造國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2.1、研究對象
本課題以校園武術價值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以“校園武術”、“學校武術”、“校園武術文化”、“武術價值”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電子資料庫及國家圖書館、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等紙質資料庫搜索了近5年的相關文獻40余篇、書籍10余種,筆者已較為全面、透徹地了解和把握了校園武術的發展現狀及阻礙校園武術發展的若干因素。
(2)訪談法:對校園領導、老師、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武術的了解,并且對武術進校園的看法。
3.1、從個人角度談校園武術的價值
(1)校園武術開展對青少年體質影響。
根據國家青少年體質測試數據,我國青少年體質持連續20多年下降,青少年體質堪憂。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生活水平、物質條件迅速提高,而與之相應的精神文明與體育鍛煉意識亟待提高。近年來,青少年體質測試標準已經下調,但仍有很多學生未能及格,甚至出現了體側代跑職業。2007年以前,男大學生1000米體質測試及格成績大約為3分50秒,2007年以后,男大學生1000米體質測試及格成績約為4分30秒,但仍有不少同學達不到國家標準及格線。據查閱國家青少年體質測試數據,當前青少年近視率、“豆芽菜”、肥胖率的比例上升明顯。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正逐漸收到社會廣泛關注。
武術是一項全身上下都能參與的十分全面的運動,因此可以使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能得到較好的鍛煉,而且對人體協調性、柔韌性有著較高的要求,武術還注重呼吸與意念的培養,有利于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的鍛煉。可以說武術是一種既練筋骨皮又練精氣神的一項傳統育體育人的運動。因此,正確習練武術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是提升青少年體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2)校園武術開展對青少年人格塑造影響。
英國偉大的教育家塞繆爾?斯邁爾斯說過:“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當前,我國青少年人格教育出現缺口,馬加爵殺人案,復旦投毒案,李啟銘案等,折射出青少年的人格問題。社會生活快節奏,又使我們忽視了對青少年的心靈和品格塑造,許多孩子表現出心胸狹窄、自我封閉、依賴性強、自私自利等不同程度人格缺陷。武術不僅是育體更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俗話說“未習武者先修德”、“喪理者不可與之教”,武德是中國武術的重要內容。古代師傅收徒傳授武藝,首現看的就是學生的品德,德是武術教育貫徹始終的根本。武德講“仁”、“義”、“禮”、“信”,武術道德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德藝雙修、規范引導和諧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誠如有學者所言,“中國武術無論是其自身的文化技術體系還是傳授過程都蘊涵了豐富的素材可以用來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長期習練武術,有利于青少年完全人格的塑造,對塑造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引領作用。
3.2、從學校角度談校園武術的價值
(1)校園武術開展對學校文化建設影響。
廣義的文化是指社會和人在歷史上一定的發展水平,它表現為人們進行生活和活動的種種類型和形式,以及人們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積極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有利于一個學校的教學與發展。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武術中武德精神、創新精神、哲學精神、持之以恒精神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借鑒。校園武術的開展有利于將武術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這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同時為校園文化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靈魂。武術走進校園,勢必將會為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生機。
(2)校園武術開展對學校知名度影響。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對擇校的重視程度增加,使得學校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紛紛打造自己的學校品牌,并提升學校的知名度。體育無疑是打造學校品牌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很多學校都形成了自己的體育優勢項目。同時,武術也是一個很好地展現學校形象的手段。但凡有學校演出節目,武術必登其榜,各學校間通過武術比賽促進了彼此間的交流,校園文化特色、校園形象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廣泛宣傳,從而使學校在社會群體中確立自己的整體形象。武術成為學校特色項目還可以帶動全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幵展,推動學校辦學特色的確立,是學校的一面旗幟,無論走在哪里,都代表著學校形象和精祌風貌。全國學校武術聯盟自推廣“一校一拳”以來,取得了顯著性效果,有效推進了校園形象建設。
3.3、從國家角度談校園武術的價值
(1)校園武術開展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影響。
文化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群體在其歷史的發展中形成的有利于該民族或該群體生存、繁盛的物質和精神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符號。韓國有跆拳道文化;日本有柔道、空手道文化;談到中國,則有中華武術文化。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對中國具有深遠影響。武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集易經陰陽、五行八卦、儒家中庸之道、道家老子剛柔論、兵家形勢論、中醫經絡學說、養生吐納之法與導引文化一體,可謂博大精深,武術的哲學思想無論是在政治、軍事、農業、天文、地理,還是宗教、倫理、藝術、中醫學等領域對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如太極拳的“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無疑是老子哲學思想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最好體現。在校園中開展武術教育無疑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好、最直接繼承。青少年具有學習與探究精神,通過校園武術的習練過程,能較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傳承下去。
(2)校園武術開展對締造國家形象、促進武術國際化傳播影響。
國家形象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助于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在國家交流中贏得更高的國際認可度和更寬廣的合作交流機會。談到中國,便是武術;談到武術,便是中國。武術對中國國家形象的樹立作用不言而喻。郭玉成但就武術如何展現一個國家的國家形象,打造一個國家的國家名片,出了一本書《中國武術與國家形象》。吳松、王崗從建構文化形象的視野提出塑造“中國形象”的文化意義,并從“文化差異”、“文化誤讀”、“文化認同”指出中國武術國際傳播中的問題,提出通過構建中國武術文化形象促進中國武術國際化發展策略。1936年,中國武術隊在柏林奧運會上進行了雙刀、對拳、太極拳等十八般武藝表演,中國武術震驚了世界,令歐洲人看得瞠目結舌。期間,由于中國武術隊還受到其他歐洲國家的盛情邀請,這次武術表演使許多國家重新認識了中國,認識了中國武術。1980年代中期,武術科研挖掘工作廣泛進行,全國興起“武術熱”,西方留中學生也掀起了學習中國功夫的浪潮。武術界響起了“傳承中國武術,讓武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口號,一批國際武術組織相繼成立,如:國際武術聯合會、歐洲武術聯盟、亞洲武術聯合會等。1988年,武術成為亞運會項目參賽項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武術表演再一次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形象。現如今,武術正在積極申奧。隨著,武術在世界范圍的普及,國際武術比賽的日益頻繁,武術在展現中國形象、打造中國名片、促進中國文化國際化傳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武術進校園現實意義和潛在意義重大,校園武術的發展小到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大到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與崛起具有深遠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談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校園武術在改善青少年體質,塑造青少年人格,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展示國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認識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只有充分認識校園武術的價值,才能充分調動各積極因素,使武術持續健康發展。
[1]王冬慧.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小學武術健身操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李承青.大連市高中武術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周和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探索[N].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0,02(16).
[4]吳應廣.對長沙市高校學生課外武術鍛煉態度的調查與歸因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8.
[5]劉澤瓊,劉振飛.武術段位制走進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報,2013,2.
[6]段玉.大學男子1000米體測及格標準10年推遲40秒[N].北京晚報,2012,12(12).
[7]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杭州: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8]馬文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術教育與學校武術[D].上海體育學院,2008.
[9]吳松,王崗.建構文化形象:中國武術國際化傳播中的立場[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