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雄(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湖南常德415000)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審視與反思
□李小雄(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湖南常德415000)
近些年,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思考教育問題成為了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這一點在學校體育教學領域亦是如此,我國的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也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思考。因此,為了加深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的認識與了解,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生命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本文就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針對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了審視與反思。文章首先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三個環節入手,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分別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以上三個環節現存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希望對生命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貫徹落實能夠有所助益。
生命教育理念體育教學高職院校現存問題完善策略
近些年,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思考教育問題成為了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這一點在學校體育教學領域亦是如此,我國的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也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思考。具體到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而言,雖然近些年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體育教學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因此,為了加深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的認識與了解,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生命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本文就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針對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了審視與反思。
人的生命從本質上來看,實際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這一系統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會生命三個部分共同構成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又可以稱為生命的三個維度。其中,自然生命是人生存的基礎和前提,其遵循的是生物生老病死的一般發展規律;精神生命的內涵則非常豐富,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對于生命意義的體驗以及對于生命價值的選擇等等,都可以劃歸到精神生命的范疇;而社會生命,實際上人的社會性本質的具體體現,是人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共同作用于社會的結果。因此,根據生命的概念和內涵可知,生命教育實際上指的就是從人的生命的三個層次入手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其不但著眼于受教育者自然生命的發展,同時還非常重視受教育者精神生命的發展和社會生命的發展,強調的是通過教育活動的開展來給予學生健康的身體,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并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促進學生生命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
在從生命教育理念出發,針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審視之后發現: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評價的開展等幾個環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下就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出發,分別針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上述幾個環節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2.1、教學目標設置層面的問題
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理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該是為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服務的。這就決定了在設置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時,必須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命發展特征和生命發展需求,來制定和諧統一的、生命化的課程教學目標。但是,綜觀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目標的設置情況可以發現,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在學科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更多的考慮的是學科社會功能的實現,所以,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往往就會過分的偏重于學生對于學科的知識結構,而卻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這一點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過程中亦是如此。從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來,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忽視了學生個體生命的發展,教學目標的設置沒有從學生個體生命完整性出發的一種具體表現。而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來說,忽視了學生個體生命的發展,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和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單純將學生體質水平的提升和體育技能的學習作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目標的重點,明顯違背了生命教育的理念。
2.2、教學內容組織層面的問題
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審視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當前的教學內容體系,可以發現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組織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中最為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忽略了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職后社會生命的延展。由于現階段我國多數高職院校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仍然將通過競技體育運動的開展促進學生自然生命的發展作為主要教學理念和教學著眼點,與此相對應的,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也往往以此為主而卻缺乏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職后社會生命延展的職業性、技能性、生活性的教學內容,缺乏高職院校學生職后生活需要的運動保健學內容,使得當前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實際和生活實際想脫離,大大降低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的生命教育功能,使得當前所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無法有效的服務于學生生命的發展與完善。
具體來說,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分析時,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組織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1)職業崗位體能教學內容的缺失。職業崗位體能,指的就是學生在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用于抵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提高身體免疫力,以良好的體能狀態去開展工作的能力;(2)職業安全意識與安全知識教育內容的缺失。職業安全意識與知識的教育內容,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為了防止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在職業活動中發生各種傷亡事故為目的教育內容。體育課教學相較于其它學科的教學而言,其所具備的“高風險性”特點,無疑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對學生進行職業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徑;(3)職業心理教育內容的缺失。職業心理教育內容的缺失也是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內容體系中一個重要問題。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體育教學作為高職院校基礎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完成“為專業服務”的基礎教育任務,因此,職業心理教育的內容也理應納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之中,但是,綜觀近些年我國高職院校的所適應的體育教材就可以發現,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只有心理健康的內容,卻沒有職業心理的內容,雖然心理健康的內容對于學生精神生命健康的發展同樣也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但是卻由于其缺乏職業針對性所以并不能完全取代職業心理的內容而存在。所以,職業心理教育內容的缺失也是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現存的重要問題之一。
2.3、教學評價開展層面的問題
生命教育語境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應該始終遵循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的基本原則,必須要承認學生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和學生個體生命之間的差異性。然而,綜觀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情況可以發現,雖然在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實施之后,多數高職院校都意識到了體育教學評價的多元性問題和綜合性問題,也一直在強調這一點,但是,在開展實際教學評價活動的過程中,卻始終存在只偏重于學生體育知識、體育技能以及學生體能狀況評價,而忽略了學生學習態度、情意表現以及健康行為養成方面的評價的情況。而且評價的方法也過于單一,很多高職院校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結果性評價的方式。
針對上文所分析的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現存的問題,為了促進生命教育理念在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和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的科學化發展,本文特提出了如下幾點關于高職體育教學實踐的策略:
首先,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目標設置層面的問題,在設置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目標時,必須要關注學生個體生命的發展,將學生生命的完整性與獨特性放在首要位置,根據生命教育理念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三個層面入手分別制定相對應的課程教學目標,并將學生的個體生命特征科學合理的融入到教學目標之中,切實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例如:在設置自然生命層面的高職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時,要注意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制定符合專業特點的、有助于發展學生專業體能的教學目標;在設置精神層面的高職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時,則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制定符合專業特點的精神培養目標。如:高職院校部分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是要在服務行業就業的,那么針對這類專業的學生,在制定精神層面的課程目標時,就要注意制定有助于發展學生溝通能力和親和力的教學目標;在設置社會生命層面的高職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時,則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制定有助于提高學生社會融入能力和心態自我調節能力的教學目標,以此來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其次,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組織層面的問題,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注意如下幾點問題:(1)要注意根據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特點,充分考慮學生職后的工作場景和工作要求,并以此為依據來組織相對應的教學內容,以盡可能的發展學生的職業體能,為學生職后生命的延展奠定良好的體能基礎。例如:機電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很多都會從事車工、切削工等類似的工作,而這類工作普遍對于上肢力量和下肢耐力的要求都是較高的,那么在針對機電類專業的學生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就要注意有意識的組織與此相對應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和下肢耐力的教學內容;(2)要注意將職業安全教育的內容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內容體系之中,以強化和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在遇到安全事故之后的應急處理能力,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3)要注意將職業心理教育的內容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內容體系,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
最后,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開展層面的問題,在組織開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活動時,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始終遵循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的基本原則,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評價、知識評價和技能評價的同時,還要有意識的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中的團體配合情況以及學生健康習慣的養成情況等合理的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之中;在承認學生個體生命獨特性和學生個體生命之間差異性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特點,尤其是高職體育教學中體育弱勢群體學生的特點,以盡可能的通過科學的評價來促進其個性生命的發展;在采用結果性評價、量化評價、教師評價的同時,還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定性評價以及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的科學運用,以此來確保能夠通過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從相對動態的、發展的、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待每一個學生,更好的促進學生生命的完善和學生生命個性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對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視,實際上是對我國學校體育教育長期以來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異化問題的一種糾正。高職體育教學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能否貫徹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對于學生個性生命的全面發展和生命質量的有效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高職體育教育工作者在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出發來客觀的審視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注意遵循生命教育的理念來積極的重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實踐。
[1]高偉.從生命理解到生命教育——種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
[2]吳緒敏.“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4,02.
[3]莊可.生命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與落實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5,03.
[4]殷成潔.臺灣大專院校生命教育實踐模式及其啟示——以臺灣師范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