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桃(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佛山528216)
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證研究
□李杰桃(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佛山528216)
體育與健康教學一直是教育的重點科目,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確立了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在教學中得到實施和發展,是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重要的一個問題。本文以實證研究,淺談了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體育與健康教學學生主體實證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新課標強調的是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同步發展,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有效性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體育與健康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通過這些來使學生進行全面的發展,并且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文以佛山市的兩所大專學生中800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347名學生,由優秀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師進行教學,另外463名學生由普通的教師進修教師。優秀教師是該市的體育健康教學能手,能夠很好的實行新課標的教育,并且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在本次實證研究中設計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調查問卷,對800名學生進行調查,對教師的工作熱情以及對待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的知識水平運動技術等多方面進行提問,并分為5個等級讓學生評分。
調查問卷發放之后,經過一周總共回收了問卷745分,其中有效的問卷720份。同時對問卷的信度進行了檢驗,可信度系數為0.8340。然后對相關問卷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以及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并對比分析普通教師與優秀教師之間的教學變量差異。
2.1、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
根據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教師在教學中所使用的語言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教師如果使用啟發性和提問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就會感到被尊重,感到與教師有著平等的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就得到了增強,而如果教師使用管理式以及批評式的語言進行教學,那么就會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行為。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的使用對學生主體地位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如果采用積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提問和啟發,學生就能夠良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與此同時,教師的非語言教學行為也能夠對學生主體地位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教師對學生個性發展和興趣的培養以及了解情況,還有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能夠對學生的平等性和探究興趣產生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很好的了解學生的興趣以及情感,并且及時的發現,那么學生就會感受到平等,受到尊重,同時學生就會對教學內容產生一種探究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的非語言教學行為,對實現學生主體地位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尤其是對學生的平等感覺以及受到尊重的感覺。
2.2、教師教學行為對教學效果的關系分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語言不僅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有著重要影響,對教學的效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教師的啟發性語言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有很多收獲,從而進入一個學習的氛圍。學生擁有了興趣和學習動力就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從而提升教學課堂的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其次,教師的非語言教學行為能夠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和個性的開發,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教師如果能夠及時的對教學動作進行講解,就能夠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使教學效果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2.3、普通教師與優秀教師調查結果對比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優秀的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的頻率遠遠高于普通老師,并且優秀教師經常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來進行教學,并且優秀教師很少使用一些負面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激勵語言使用的頻率越高越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并且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道德潛能,而優秀教師使用激勵語言較多也說明批評和負面語言并不能夠很利于學生的學習。
在非語言教學行為的運用上,優秀教師和普通教師運用上也是有一些差異的。優秀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并且優秀教師對教學動作的掌握也比較規范和優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開發學生的潛力。而且優秀教師能夠經常根據教材的難度來選擇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學生潛能的開發。由此可見,優秀教師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把握更加的清楚和明白,能夠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并且注重于培養學生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優秀的教師還能夠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和關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而普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的使用懲罰性的手段,并且掌握教學內容的情況不如優秀教師全面,這主要是由于普通教師還在被傳統的教學思想所束縛,不能夠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
另外,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都有重要的影響。觀察發現,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人生閱歷的教師,往往可以獲得學生更多的尊重,因為他們更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學生,而學生在學習的積極性方面也更強,這種積極的體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3.1、樹立正確觀念,改變傳統觀點
在以上實證調查中,優秀教師教學的課堂之所以能夠有效的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正是因為,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有所轉變和改進。所以樹立一個正確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上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的教師為主的觀念摒棄,讓學生能夠化被動為主動,自主的進行學習。同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會有非常不穩定的主體意識,因為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也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體育教學的精神,從而產生消極意識,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學生的學習意識喚醒,使得學生成為現實的發展主題。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然后改變自己和學生的觀念,使學生了解學習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目的和目標,并且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情況的教導??偠灾?,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樹立以下的思想,第一要樹立學生是教學唯一主體的思想,第二要樹立讓學生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運動實踐的獨立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在體育運動實踐中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第三要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思想,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將學生的收獲放在首位。
3.2、鼓勵群體活動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就必然要參與學習的活動,而教學活動離開了活動就不可能真正的實現教學。學生如果能夠參與進教學活動之中,就說明學生對教學活動有著良好的態度,并且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能夠對教學活動的方向、性質和結果進行決定。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培養每一學生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所以教師要重視對教學活動內容的設計,要把握學生的興趣方向,使學生能夠被有效的吸引,從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此外教師要將學生個體活動與學生的小組活動相結合,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集體項目中,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第三教師要設計盡量多的活動,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崗位,例如在一場足球賽中,需要裁判員、播報員、拉拉隊等許多崗位,讓學生的參與度增加。總之,群體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形成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獲得充分體現;同時,群體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理念,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而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3.3、進行針對性教學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有著不同的身體條件,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運動能力,男女也有不同的發育特點等。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種種差異確定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且組織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彈性的學習,這樣就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在自身的條件基礎上,得到發展。教師應該講體育成績和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學生組成一隊,對這些學生展開具有難度和挑戰性以及具有創新性的教學,對于成績一般,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組成一隊,開展進步性教學,觀察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感到進步。而對于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模仿性,學習性的教學,讓這些學生在進行模仿學習時,能夠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并且不時的鼓勵這部分學生,讓學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這種按照不同情況進行分組的教學方法,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到學習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自己的興趣,進行提高式的學習。
3.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在一個開闊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注重于對學生體驗的教學。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心是放開的,但是如果像傳統教學那樣,對學生進行死板的、枯燥的、單調的、嚴肅的教學,就會嚴重的壓印學生的個性,讓學生主體的天性得不到解放,教學效果自然會降低。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將自己做到與學生平等,從嚴肅的教師形象轉換為具有親和力的朋友形象,這樣在教學時,學生就會很愿意聽教師講課。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形成一種公平的、和諧的關系,改變以往教師不可侵犯的權威地位,而要走入到學生中間,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才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進行較多的交流,讓學生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探索到新的學習方式。
總而言之,經過實例研究證明,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言語能夠讓學生產生被尊重的感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主體性被良好的體現出來,教師的有效的非語言教學行為也能夠讓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被激發,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提升教學效果。
[1]馬敬衣.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新大綱[J].體育科學,2002,22(5).
[2]趙百東.個體差異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表現及其評價——兼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體能評價案例[J].體育教學, 2012,(9).
[3]劉薊興.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4,(22).
[4]孫隨平.探索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陜西教育,2012,(5).
[5]方自云.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J].學周刊:A,2012,(11).
[6]徐興.體育與健康教學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J].大觀周刊,2012,(51).
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研究,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院長基金項目,項目編號:JG2013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