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成(江蘇全運會青年組江蘇南京210000)
現代籃球教學應體能與應對性科學訓練結合
□張成(江蘇全運會青年組江蘇南京210000)
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踐分析證明,現代籃球的訓練過程應該是以掌握籃球運動身體訓練科學訓練為基礎,以身體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和應對性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有效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實力與水平,為籃球運動的競技提高提供理論支持。
籃球運動身體訓練體能應對性原則競技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在籃球訓練上,時間長,內容枯燥、訓練效果差、出材率低等,一直被外界詬病。近年來,在經過歐美一些國家先進的籃球理念和訓練方式的指引下,大家逐漸明白,訓練中的問題是導致中國籃球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具有差距的主要因素。
在國內,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訓練普遍是時間長、質量平、強度低、效果差。我國青少年訓練先天不足,直接導致參加世界大賽時所暴露出的轉移球慢、缺半截籃、對抗運用技術能力差、體力不支等薄弱環節。其根源就在于隊員基本功很差,閱讀比賽的能力不足,戰術意識不強,身體體能不過關、傳球技術不扎實等。其根源是我們的訓練理念較落后。
如美國,青少年籃球訓練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如何根據青少年特點,并按籃球運動規律去訓練,筆者認為必須用科學的,符合籃球運動本質規律的籃球訓練理念去指導籃球訓練,輔助正確的體能訓練,應對性訓練結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夠讓每個運動員都在隊伍中發揮出最大的功效與作用,為球隊的整體性做出補充與貢獻。
本文同過查閱文獻資料、觀察國內外比賽和訓練、實際調查我國籃球運動訓練及咨詢專家等研究方法,并針對我國各階段籃球訓練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理論與實踐分析證明,現代籃球的訓練過程應該是以掌握籃球運動身體訓練科學訓練為基礎,以身體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和應對性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實力與水平,為籃球運動的競技提高提供理論支持。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在歐美十分盛行,家長希望子女通過參加籃球運動去擴大交往范圍、鍛煉身體以及培養完善的人格。他們通過參與來認識到籃球的魅力,也會為鐘愛籃球打下基礎。因為近似比賽的練習和訓練形式既投其所好,充滿競爭,又能引起他們的樂趣,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能愉快地,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地進行,較快地收到效果。
在國內,家長讓孩子練籃球的主要目的卻與歐美的家長有很大的不同,更多家長傾向于讓青少年強身健體,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讓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而忽略了他們在接受籃球過程中的其他作用,例如擴大朋友圈,完善人格,知道團隊配合等等。這種初衷的不同讓歐美教育與國內教育的方式產生巨大的分歧。
從美國的青少年訓練可以看出,在整個體驗中,技術是比賽中通過運動員完成各種投籃、傳球、運球、防守行為等各種臨場行為表現出來的。是指具體的行為的性質、表現形式、運動節奏、身體姿勢、動作軌跡、動作時間、動作速度、動作力量、速率、節奏等。(1)歐、美教練員對此認識的非常深刻,更重視實而非形,在訓練或比賽的同時就學習技術,而不是脫離訓練或比賽去另搞一套抽象的、公式化的練習。
所以,在提及籃球訓練的啟蒙教育,讓青少年參與這項運動之前,要先在理念上做出改變。就是要讓青少年在運動的過程中掌握基本基礎知識,掌握運球、帶球、傳球、防守行為、投籃等等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在走過籃球啟蒙階段后,籃球訓練也更加重視專業化。人體練習有三個能量供應體系:ATP-CP(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統;糖元乳酸供能系統;有氧功能系統。籃球運動屬于三個能量系統都參與能量供應的混合供能運動。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供能體系還沒有完全結束,另一個供能體系就開始起作用,它們共同作用于不同的運動階段。籃球運動需要不斷重復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相對于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它與無氧供能系統關系更為密切。
正因為如此,籃球比賽動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特殊體能。籃球體能訓練是在運動訓練中以發展運動素質為主要內容。這些運動素質訓練包括力量素質訓練、速度素質訓練、柔韌素質訓練和靈敏性素質訓練。在以往的訓練中,速度、柔韌性及靈敏性都得到了較為有效的訓練方式,而體能訓練一直是國內最薄弱的地方,近年來才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
籃球體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承受大負荷訓練與高強度比賽的基礎,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狀態的基礎。前國家隊主教練尤納斯診斷中國男籃最大的問題是體能狀態差,特別是速度耐力方面,在大賽中中國隊的體能只能堅持30分鐘左右的比賽,而籃球比賽必須和對手進行40分鐘的高強度對抗。因此,重視體能在籃球比賽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籃球專項體能訓練的研究,將體能訓練納入運動員的系統訓練工作是當前提高我國籃球競技水平的關鍵措施。
近年來,國字號隊伍也逐漸重視體能訓練,在U17、U19等隊伍配備了專門的體能師來提高運動員的體能,以此提高中國球員的身體力量,并有效提高球員在對抗中的技術技能。這也充分說明現代籃球中,體能訓練對于整個運動體系的支撐作用。
在過去,體能訓練手段方法簡單落后。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國內優秀的體能專家總結了很多先進的力量訓練方法。除杠鈴外,還有大強度的跳躍練習器、綜合力量練習器、等動和電刺激力量訓練,以及各種組合力量訓練;對速度的訓練、;耐力訓練都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
顯而易見,良好的體能訓練不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減少他們受傷的機率,并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斗志。由于肌肉和韌帶組織的力量得到加強,關節的活動范圍加大,球員也更不容易受傷。在非賽季,籃球運動員應該每周有四天參加力量和提高身體條件的訓練。訓練應包括蹲跳,各種奧林匹克舉重動作,如提鈴、高翻、挺舉等。不間斷地進行抗阻力訓練,才能使隊員們的力量在賽季有所增強。針對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抗阻力訓練,加上腿部肌肉的抗阻力訓練,是籃球運動員抗阻力訓練中三項最重要的內容。可以確保球員在比賽中獲得相應訓練帶來的好處。
在賽季中,每周最好安排兩次力量訓練課。在賽季中的多數時間里,隊員應減少力量訓練的頻率和強度。力量訓練可以每次練習一個肌群,練習組數可以適當減少,這樣就可以縮短一次力量訓練的時間。在訓練強度要求不高的日子里,可以采用一些替換性練習。在賽季中,應避免使用高難度的舉重技術動作或進行強度過大的練習,以預防傷病的發生,避免造成技術水平的發揮受影響。
在體能基本訓練模式外,還要增加專項體能訓練方法,采用與專項有緊密聯系又密切相關的專門的身體訓練,改善與專項運動成績直接相關的專項運動需要的素質,以保證掌握合理的專項技術、戰術及其在比賽中有效的運用。這也就是筆者提到的應對性訓練。
除了體能訓練和針對身體的應對性訓練。針對球員和球隊的應對性訓練也很重要。在筆者執教U19國家青年隊期間,也是針對性的對當時的球員進行訓練。(1)針對性解決亞洲級別比賽暴露的技術環節問題;(2)個人位置的技術學習、熟練程度;(3)高對抗中傳球技術的穩定、準確、合理;(4)防守的攻擊性及移動速度;(5)籃板球。
在確保基礎訓練的前提下,有了體能與技術的保證,對抗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是對抗訓練的核心,對抗訓練必須最大限度地包括比賽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因素,讓運動員從實踐來聯系比賽實際的練習方法中掌握比賽和比賽技能的基本知識。
國家男女籃的日常訓練中,對抗訓練就占據了很大比重,球員在對抗訓練中練習技巧掌握檢驗。同時在熱身賽中發現問題,再回到訓練中去改進和提高,經過提高和改進的技巧再回到比賽中,在實戰中成功運用,依此一直循環往復,來達到更高的競技標準。以此完成更高的比賽任務。
對抗訓練要求教練員,運動員有良好的分析、判斷,預測,善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要有思辯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在對抗訓練中提高,發展和完善。因此,要讓運動員明確理解對抗訓練的意義和方式,并將此貫穿安排于運動員多年系統訓練的始終。
在2006年,中國女籃引入外教后,澳大利亞籍主教練馬赫對于球員的針對性訓練進行了十分有效的部署。在平時的訓練中,馬赫針對中國女籃籃板拼搶上出現的問題,對內線專門制定了相應的訓練計劃,同時,對于中國球員對于地板球等球權處理上,也針對性的進行了訓練。并且要求隊員在每天訓練后進行自我總結,針對場上出現的問題做及時的講解,這都極大的提高了那一批球員的臨場能力,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中國男籃也獲得了很多針對性訓練的好處。尤納斯時期,隊員們在訓練期間,尤納斯會拿起擋板當做內線球員向上籃的隊員發動“沖擊”,讓球員鍛煉場下的對抗能力,這樣也讓內線球員在比賽中,面對對手的合理沖撞有了相應的心理準備和技術準備。中國男籃在2008年奧運會的表現,也證明他們在前面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同時,身體訓練是籃球技術訓練的基礎,二者有機的結合是籃球訓練的最基本要求。合理化的訓練安排能夠讓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首先,身體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發展籃球技術所需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素質。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不僅要從訓練的階段目標上相結合,還應二者的訓練內容上相結合。其次,身體訓練要根據技術訓練的具體內容、階段、程度來進行相應的合理安排,輔助技術訓練完成技術的學習、掌握、形成、完善,,并起到體能上的支持與保障作用。針對不同的位置,球員也會進行不同的技術訓練內容,但其根本方向一致,都是為了更好的掌握身體與技能、運動能力的使用方法,發揮出最大的能力。再次,技能訓練也應根據身體訓練的發展程度來決定具體的訓練內容。二者絕不能各自為陣,毫無關聯。與之相反,應找到身體訓練與技術訓練內容之間應該有對稱、對應、相似、相通的接點,以通過它達成二者的融合。
同時,籃球訓練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急性損傷,合理化的恢復訓練又成為治愈這類損傷的最積極有效的方法,減輕損傷后對訓練和比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有效合理的訓練恢復安排中,不排除傷病后的恢復訓練。近年來,隨著聯賽期間比賽強度加大,一些國字號球員在聯賽結束后都不同程度出現傷病問題,國家隊運用康復訓練的模式,例如水療,針對性保護性訓練,不但保護了運動員,也使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恢復絕不是單純的休息,而是積極主動的恢復訓練。很多球員通過針對性的康復治療,迅速緩解了運動損傷并進入最好的訓練狀態。
[1]劉丹,郭永波,程冬美等.球類運動訓練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列·巴·馬特維也夫著.競技運動理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3]王保成.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2).
[4]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 2004,24(9).
[5]陳小平.對我國體能類項目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