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涉縣總工會
改革讓工會工作“沉下去,動起來”
□河北省涉縣總工會
河北省涉縣總工會作為邯鄲市委群團改革工會系統的唯一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以增“三性”去“四化”為總體思路,創新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工作方法,推動工會工作再上新臺階。
改革干部管理模式,增強工會組織廣泛性和代表性。招募志愿者到工會工作,涉縣總工會打破年齡、身份、學歷等限制,面向社會招募70名志愿者,建立工會志愿者人才庫,充實到全縣各級工會組織,形成大工會框架。同時,面向社會招聘20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保障協理員,派到各級工會組織開展工作。工會干部到基層工會掛職,實實在在到基層把工會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做到黨委、政府、職工三滿意。
涉縣總工會整合機構,將原來的五部一室進行整合,整合后為綜合辦公室、勞福事業財務部、權益保障部。將原有的困難幫扶中心升級為職工服務中心。主要承接縣總工會的各項服務職能。將工會俱樂部列為企業,推向社會。整體承接活動、培訓等職能。涉縣總工會將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將服務項目移交給工會俱樂部承辦。相較于過去分散在各個部門的維權職責,機構改革后的資源整合將提高為職工維權的效率,讓維權服務變得更加快捷、高效。
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基層工會則直接聯系和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全部工作的基礎,是落實工會各項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加強基層工會建設,是涉縣工會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涉縣總工會在中小企業集中的地方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建設,積極探索和加強自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工會建設,提高建會質量,開展農民工集中入會行動,實現對非公有制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等有效覆蓋。加強基層組織的規范化建設,按照“掛三牌、建五檔、五有、四上墻”的標準,深入開展“職工之家”“農民工之家”建設。目前,涉縣90%的基層工會有牌子、有印章、有辦公地點、有活動場地;組織網絡、工作機構、規章制度、主席職責上墻;工作檔案、臺賬、會員登記等資料齊全。在鄉鎮總工會開展了標準化建設活動,為17個鄉鎮總工會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等相關辦公設施。把更多的資源向基層傾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基層一線,努力解決基層基礎薄弱問題,不斷激發基層工會活力,充分發揮基層工會作用。
工會是否有戰斗力,主要看基層組織,而基層組織是否能夠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費,改革經費管理模式也是涉縣總工會此次深改工作的重頭戲。
推行了基層工會經費由縣總工會集中核算,將應返還基層工會的經費全部匯集到核算中心,對年工會經費2%全額收繳在1000元以上的基層工會實行集中核算,由基層工會主席簽字后實行報賬制,使工會經費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基層工會和職工。積極探索鄉鎮(街道)、開發區總工會、系統工會、基層工會經費管理機制,從所屬基層工會按工資總額的2%全部工會經費中提取10%作為鄉鎮(街道)、開發區總工會、系統工會經費,若經費不足1萬元的由縣總工會給予補助,確保鄉鎮(街道)、開發區總工會、系統工會經費均在1萬元以上。對由小微企業組成的聯合基層工會,工會經費將足額返還。
為加強工會工作,涉縣縣委把工會工作列入對各級單位考核的主要內容,同時納入黨委領導班子和分管負責同志工作考核之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體系;在工會組織中建立“雙評一測一公布”專項考核制度,“雙評”,一是上級工會、同級黨委對工會組織進行評價,一是所聯系的職工群眾或職工代表對工會組織進行評價,“一測”指通過網絡平臺,廣大職工群眾對縣總工會進行滿意度測評,“一公布”指通過社會媒體和工會組織公布評價結果,實行社會監督。
隨著“自媒體”風起云涌,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工具成為廣大職工群眾獲取信息和反映心聲的重要渠道。為更好利用這些新興媒介做好工會服務工作,涉縣總工會實施“互聯網+工會”工程,建立了涉縣總工會網站和“涉工E家”微信公眾平臺等,涉縣總工會把服務職工、網絡技術練兵、創業創新、信息指導等工作都通過“涉工E家”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發布,平臺日點擊最高時達5000人以上、轉發上千次。涉縣總工會把參與平臺互動的職工親切地稱為“工友”,職工在平臺上把縣總工會領導親切地稱為“工頭”,推動了網上網下互動融合,工會干部更加直接地與職工群眾在網上交流互動,提高了工會干部運用新媒體宣傳服務服務的能力。
為了讓廣大會員分享改革開放成果,享受到工會改革后的新舉措,涉縣總工會開展工會會員普惠化服務,向全縣工會會員發放“工會會員服務卡”,3年內發卡率達80%;在全縣非公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發揮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引導職工合理表達訴求;在全縣創建勞動關系和諧單位,組織動員職工創新、創業;大力實施“精準幫扶”,不斷完善精準幫扶細節工作,抓好小額借款資金的循環使用,扶助更多的脫貧創業項目,針對困難職工、化解過剩產能失業下崗的困難人員和困難農民工,開展“創業就業扶持專項行動”,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夢想;建立“一幫一”制度,全縣每一名工會干部都要聯系一個基層工會、一名普通職工、一名困難職工、一名受助大學生,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與職工群眾交朋友,做好職工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