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瑤 丘新穎 韋童馨 梁文東
廣西邊境地區涉外刑事案件處理研究報告
盧瑤丘新穎韋童馨梁文東
本文在分析廣西邊境地區涉外犯罪現狀、特點和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出完善立法、加強司法協助、組建專業司法隊伍、嚴格邊境管理、加大政策扶持等建議,旨在完善我國涉外案件的刑事訴訟,更好地懲治邊境地區涉外刑事罪犯,處理好有關犯罪案件。
走私;販毒;盜竊;廣西邊境;涉外刑事犯罪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區域合作化的加深,我國與東盟國家的交往頻繁,邊境人流物流量激增。廣西是中國南疆大門,與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涉外犯罪問題開始日漸呈現上升趨勢,犯罪分子日漸猖獗,嚴重危害了我國邊境地區的秩序穩定,當地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也深受影響。
目前,廣西司法實踐中常見的邊境涉外犯罪類型主要是走私、販毒、盜竊等。廣西邊境地區復雜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涉外犯罪情況的復雜性,邊境地區涉外犯罪突出狀況是綜合了政治、經濟、文化及當地民族風俗等各方面因素的結果。
1.地理條件給犯罪提供了便利
廣西地處中國南海北部,與越南接壤。在經濟上,廣西作為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的中心位置,給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提供了一個物流大平臺。如今廣西的海陸空運輸發展日漸成熟,復雜的局面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難,給不法分子的犯罪提供了機會。其次,廣西陸地邊境地區山地丘陵連綿交錯,以亞熱帶氣候植被為主,常年茂密叢生,河流穿插山地丘陵之中,深山小路四通八達,“山山相連,山水相接,路路相通”,為不法分子進行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環境。
2.境內外司法制度不同
我國屬社會主義法系,東南亞各國有的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有的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使得境內外法律、執法、司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即不同國家的法律對同一行為有不同的規制,同一行為,在一些國家認定有罪,一些國家則認定無罪;各國法律有各自的規定,如罪名不同、內容不同等,導致處罰不一,使不法分子以此規避法律,達到不法目的。
3.地方文化背景的影響
廣西與越南接壤,廣西邊境地區防城港、崇左、百色三個市的八個縣與越南的河江、高平等四個省接壤,接壤地區的邊民多屬同一個民族,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似,交往繁多,彼此之間便于交往。邊境地區兩邊的犯罪分子相互勾結合作,犯罪活動隱蔽謹慎,不容易被抓獲。
4.市場經濟與區域合作化中的負面效應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驚人的速度與發達國家拉近了距離。尤其是在邊境地區,友國邊民能明顯看到中國的崛起,他們在金錢誘惑下,鋌而走險,欲利用不法手段在“遍地黃金”的中國淘得“第一桶金”。同時,隨著開放力度的增強,國家間的治安問題更需要關注與防范。利用兩國間邊境刑事犯罪國家立法空白期,防控對策一時跟不上來之機,邊境地區涉外犯罪日趨猖獗嚴重。
1.國內相關立法空白,導致司法協助困難
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除《引渡法》外,還缺少有關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專門法規。2012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總檢察院檢察長阮和平在遼寧省大連市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合作協議》。雖然協議本著友好合作相互尊重的原則,加強和擴大雙方合作,促進司法合作的開展,但在具體的執法實踐上還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在引渡抓人、案件協查、調查取證等司法、執法中,有溝通障礙、手續繁雜等問題,相關協定在具體執行力、操作性上還不夠完善,使案件的進一步偵查受到影響,不利于邊境地區涉外刑事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2.與鄰國缺少緊密合作,調查取證十分困難
抓捕取證是司法辦案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偵查起訴與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由于兩國之間司法制度差異,辦案方式和習慣差異,以及對涉外犯罪問題的關注度及打擊力度不同,使得雙方合作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涉外刑事案件境外調查搜集證據和抓捕犯罪嫌疑人困難重重。我國與鄰國間很少有關于司法協助的合作,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廣西邊境地區的基層司法機關既未收到過外國司法機關發送的任何協助函,也沒有配合過外國司法機關的實例,通過司法協助進行抓捕工作十分困難。
其次,贓款贓物的追繳難以進行。犯罪分子將贓款贓物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后,由于國家間司法制度和習慣上的差異,甚至利益上的沖突,贓款贓物一旦流出境外,會迅速流入市場,追繳贓物或追償損失的難度非常大,也為取證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
第三,難以確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境外證人的調查取證工作無法進行。邊境地區涉外刑事案件中,總是存在有部分證人是外國人,當證人為外籍身份時,存在無法查找相關外籍證人的問題,即使能夠查找到外國證人,還存在調查取證工作無法進行的問題,嚴重阻礙訴訟程序的進行。例如,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即使獲取關鍵線索偵破了案件,若遇到關鍵證人為外籍身份時,由于其不在中國境內,對證人的行蹤難以確認,無法通知其到場詢問相關案情。
3.缺乏合格的翻譯人員
在邊境地區涉外刑事案件中,基層司法機關普遍反映,與外籍人員進行語言交流和文書送達的問題較為突出。例如,崇左市龍州縣基層檢察院從2014年起聘用專業的翻譯人員擔任外國籍當事人的訊問和告知相關訴訟權利的相關工作,認真執行對外國人犯罪案件實行捕前訴前必訊問的制度,訊問外國籍犯罪嫌疑人必須有懂得外籍人員語言的翻譯人員在場,我國《刑事訴訟法》如此要求,實際辦案工作也確需如此。
4.司法文書的送達渠道不暢
司法文書送達屬于程序性事項,司法文書不依法定的程序送達,將大大有損于當事人應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也有礙于訴訟的順利進行。然而在司法實踐活動中,對外國籍訴訟參與人,司法文書的送達困難重重。假設外國籍當事人是個成年人,依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司法機關可以將文書直接送達本人;但是當外國籍當事人尚未成年,或外國籍當事人不在送達國,送達對象難以確認,送達地址也難以確定,司法文書將無法送達當事人。因此司法實踐中,是否將司法文書送達外國使領館,如何送達外國使領館目前沒有依據,是我國與東南亞各國亟需解決的問題。
1.完善打擊邊境涉外刑事犯罪立法和國際區際司法協助制度
我國刑事訴訟法有關于我國與他國司法機關可以互相請求刑事司法協助的相關規定,但具體操作困難。我們應該通過國內立法,制定專門打擊邊境地區涉外刑事犯罪的法律法規、涉外司法協助機制和完整相應的司法協助法規,在《刑事訴訟法》中增加對涉外程序增加專門的章節等,奠定國內處理邊境涉外犯罪案件的法律基礎和依據,讓我國的刑事司法協助與國際公約和國際法原則更好地協調。另外,在《刑事訴訟法》中增設并明確管轄權原則,對境外人員在中國境內的刑事犯罪活動,在基層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中明確管轄權,避免司法實踐中管轄權沖突的尷尬局面,為處理邊境涉外刑事犯罪案件提供強而有力的法律依據。
2.積極開展與邊境各國間的司法協助,完善調查取證程序
建議由各國高層牽頭,采取兩國直接會晤形式,堅持公平公正原則,考慮實際需要,對等地履行警務及司法協助的義務,共同制訂《區際司法協助法》或者《區際司法協助協定》。例如,具體內容包括如何交換情報、如何協助、文書送達、證據使用等。
3.嚴格邊境管理,齊心協力管控邊境地區涉外刑事犯罪通道
邊境地區涉外刑事犯罪的最大特點是“跨越邊境”。邊境是跨境犯罪分子的必經關卡。控制邊境涉外犯罪的重點是從邊境入手,堵源截流,控制住入境與出境兩道防線。因此,要充實邊境執法隊伍,提高裝備水平,加強制度管理,加強巡邏,阻擋犯罪分子往返通道,加大檢查頻率等。
4.增加相關司法人員,組建翻譯人員隊伍
目前,廣西打擊邊境地區涉外犯罪任務艱巨,尤其是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責任更為重大,但相關機關缺乏懂法律、熟外語的專業人才。當務之急是培養一批懂外語、具有國際意識、掌握一定法律法規的復合型司法人才。此外,中國與鄰國應當共同積極推動舉辦研討交流會,如“反走私罪案研討會”“打擊毒品犯罪研討會”等,提供一個密切合作、互通情報、溝通信息的平臺,形成打擊涉外犯罪的合力。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源頭遏制涉外刑事犯罪發展勢頭
幫助廣西邊境貧困地區使脫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以增強人們抵御犯罪帶來的經濟誘惑。廣西邊境地區仍有相當一部分地方比較貧困。這些地區經濟較為落后,更有些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犯罪分子為獲得更多金錢,導致邊境涉外犯罪案件頻頻發生。這部分地方不擺脫貧困,“堵源截流”將只能是一句沒有意義的空話。筆者認為,要解決邊境涉外犯罪問題,必須加大力度解決邊境部分縣市的貧困問題,給予這些貧困地區一定的政策支持,幫助當地百姓提高法律意識,遏制犯罪的源頭。
預防和控制邊境地區的涉外刑事犯罪任重道遠,堅持與涉外刑事犯罪進行斗爭,堅持維護國家安全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因此,只有看到問題,找明原因,積極尋找解決方案,才能在解決邊境犯罪問題上占得先機,掌握主動,取得預期效果。同時,要建立完善、高效的邊境國家間的合作機制,為進行邊境涉外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提供有效保障。
[1]莫永成.論偵辦邊境盜竊案件的難點及對策——以廣西邊境地區為例[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5):21-24.
[2]李彬,袁朝霞,周海燕,謝露.中越邊境地區涉毒洗錢犯罪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2 (04):4-9.
[3]黃利紅.走私犯罪的特點、成因和對策[J].公安大學學報,2000(02):47-50+59.
[4]李佳亭.盜竊犯罪防控理論與實務[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4.
[5]李秋先,王樹全.我國現階段毒品犯罪原因分析[J].唐山學院學報,2003(01):43-45.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5.016
本文為廣西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3國家級課題(編號:2013CX005)《廣西邊境地區涉外犯罪調查研究報告》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