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涉外事務管理創新型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王瑩
本文在分析涉外事務特征基礎上,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對涉外事務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培養涉外創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獨立學院;涉外事務管理;人才;創新
為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培養涉外事務的實際工作技能,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管理系2011年在管理系開設了《涉外事務管理》課程。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套提高學生創新型能力的教學方法。
1.涉外事務管理的概念
涉外事務是指一個國家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個人與其他國家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個人所從事和進行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的交流與管理活動。廣義的涉外事務包括國家與政府、企業和其他國家、政府、企業的政治、經濟、外交與文化事業的合作與交流;狹義的涉外事務僅指國家與國家間政治與外交事務的交往活動。
涉外事務管理工作主要有:第一,人員進出國境辦理護照和簽證;第二,外商投資企業對華投資特點與策略分析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項目選擇和風險分析;第三,貨物、動植物、資金進出國境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第四,國際大型會展、對外宣傳、對外文化、涉外禮儀的要求;第五,涉外商務談判、涉外文書寫作等基本技能與技巧的培養。
涉外事務管理工作,一是指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活動的交流與管理工作。例如,我國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海關等均是代表國家利益與其他國家職能部門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機構。二是指社會基層組織,常見的有企業、銀行等營利性組織與紅十字會、慈善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與其他國家的社會基層組織開展的涉外事務工作。
2.涉外事務管理的職能
涉外事務管理的主要職能包括服務職能與組織協調職能。服務職能是指國家政府的職能機構要服務于涉外事務的各項工作,配合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外交的跨境發展需要,起到強大的支撐作用。組織協調職能是指社會組織或個人在進行涉外事務管理工作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矛盾或困難,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職能機構會起到協調的作用。
3.涉外事務管理的特征
涉外事務管理具有的特征包括,第一,政策性較強。例如,中國公民跨境通關時每人每次攜帶的現鈔貨幣不超過5000美元,是不需要向國家外匯局指定銀行或海關申請《攜帶證》的。如果中國公民離開我國邊境攜帶現鈔貨幣超過5000美元不足10000美元,就需要向國家外匯局指定銀行申請《攜帶證》,才能安全通過海關檢查。第二,涉及面較廣。涉外事務管理工作既需要廣大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經濟管理知識,又要懂管理心理學知識,同時具備較高的素質與品德。第三,涉外事務管理工作具備較大的變化性與不確定性。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的頻繁變化會對全球不同國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積極掌握最新的國際動態有助于提高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1.獨立學院涉外事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獨立學院不同于一本和二本的人才培養,旨在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筆者所在學校依托母校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加快學生“外語+專業”能力的培養。涉外事務管理課程和專業要求學生既要掌握牢固人員、貨物、動植物、資金和企業入境通關的原理與理論、技巧和技能,又要熟練掌握英語,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涉外商貿、政治、軍事等活動。專業化涉外事務管理工作人員只有具備了較高的外語水平與專業技能,才能稱為創新型多樣化人才,才能滿足迅速變化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涉外事務人才培養的要求見下表:

涉外事務創新型多樣化人才應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具體表現形式涉外事務綜合管理能力涉外經濟管理能力掌握國際法律與法規的要求;熟悉國家各項事業的涉外方針與政策,具備較高的涉外事務綜合管理及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懂得企業進出國境的手續與原理;懂得市場營銷“4P”組合理論,能夠因地制宜的將本國商品與服務推廣到國際市場;懂得企業國際化運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例如匯率、利率、政治和經濟風險,并了解降低經營風險的措施。涉外文秘管理能力具備流利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與涉外文書的撰寫能力;能夠用較快的速度將各種公文信函、通知和摘要等進行歸類和整理;掌握與不同國家人員交往的技能。涉外英語應用能力具備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語口筆譯能力;具備與國際友人進行洽談與合作的英語口語能力。、
2.涉外事務創新型多樣化人才培養難點
第一絕大多數學生獲得的涉外事務的人員、貨物、動植物和企業、資金進出國境常識只局限在書本與理論中,實際操作與動手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涉外事務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平時的實踐經驗與工作能力的點滴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第二開展與國際友人的商務合作或洽談時,應遵循怎樣的行為規范和禮儀,尚存在一定難度。這是因為目前國內大多數版本的教材或書籍都沿用了過去的做法,沒能及時跟進和補充最新資料與知識,學生在掌握涉外商務禮儀與規范時,只是粗淺地了解了一般意義上的概括,不能全面掌握最新知識。第三是學生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有待于極大程度的提高。獨立學院學生高考時入學成績低于一本和二本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普遍低于其他學校。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并在短時間內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筆者所在學校是依托語言優勢發展起來的外語院校,學生可依托外語優勢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通過加大基礎外語與專業外語的授課比重,為學生營造諸如英語角和英語沙龍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與自覺性。
3.構建完整的涉外事務管理專業化課程體系,完善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要做到將英語教學與專業理論學習相融合。通過開設《管理英語》《商務英語》《涉外英語口語實操》《商務英文寫作》等課程,加大涉外事務專業學生英語學習比重,增強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分工形式進行情景模擬展示、角色扮演環節比例,加大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練綜合應用能力,減少“只會寫不會說”的啞巴英語現象。第二,要將一些專業課程設置與考取社會職業資格證相掛鉤。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同時,喜愛上該門課,提高自主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興趣。目前,涉外事務創新型多樣化人才可以考取的職業證書數量較多,例如,注冊會計師、人力資源師、涉外文秘、公共營養師、報關員、物流師、導游資格證等。這些證書的獲得將提高獨立學院學生就業成功率。獨立學院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創新能力上可能比一本、二本學生欠缺一些,但社會實踐能力的彌補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同時,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將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優勢。第三,加大“第二課堂”比重。筆者從事《涉外事務管理》課程教學多年,發現學生對“第二課堂”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第一課堂”。筆者會在學期的期中考試階段,安排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幻燈片匯報,展示內容圍繞駐外使館、領館的職能、人員辦理出境手續、企業境外設立的流程,以及資金進出境管理事務四個主題展開。同學們通過大量搜集網絡和書籍、期刊資料,將自己獲取的知識以視頻、文本形式制作成匯報幻燈片,不但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對進一步培養創新型和多樣化人才業務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學期末考核中,學生們要以“模擬展示+筆試”形式進行展示,安排學生模擬辦理出境手續、商務談判以及乘飛機和乘車的禮儀考核,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融合,排練出一部部生動活潑的課本劇或話劇表演,既能提高大家學習《涉外事務管理》課程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動手能力。
第一,需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體系與完善課程設計內容。將最新國際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跨境合作與交流理論與信息補充到教材與課堂授課中,不斷構建完善合理的課程構架與體系。第二,加大實踐實訓課程比重。根據涉外事務管理對創新型多樣化人才需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加強實訓課程比重。筆者通過《涉外事務管理》這門課程多年教學經驗發現,同學們在模擬人員出境、商務談判及策劃、模擬乘飛機等實訓環節時,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在繼續發揮學生在涉外實訓課程的熱情,應開發越來越多的實訓環節或模塊供學生選擇。例如,舉辦國際重大會展或重要賽事,模擬涉外商務談判與切磋、國際企業人才招聘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第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涉外事務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體系,一味照本宣科的講課模式只會讓學生反感??刹扇〗巧缪莘?、情景模擬法、無領導小組討論、文件筐技術等新型授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通過頭腦風暴法提高他們處理涉外事務問題的發散性思維。
第四,多為學生營造實訓和參觀、實踐機會。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睂W生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可能會抑制實踐與創新能力。我們需要多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進企業、社區、政府、海關等機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體會,感受企業、資金、貨物進出境的要求,加大對各種實體單位的工作流程印象,培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陳瑜.高職涉外事務管理專業之發展前景與人才培養方案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11).
[2]唐勝虹,孫海紅.涉外事務管理網絡課程中多爾4R原理的應用價值[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01).
[3]黃文星,方慧英.高職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構建研究——以應用英語專業涉外事務管理方向為例[J].海外英語,2014(18).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5.045
本文為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2015年教學改革立項文章,課題名稱為:“《涉外事務管理》創新型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