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艷, 程鈞謨
(山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 山東 淄博 255012)
?
IT能力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
于秀艷, 程鈞謨
(山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 山東 淄博 255012)
摘要:在對IT能力理論進行剖析的基礎上,建立了IT能力影響企業績效的理論關系模型,以國內360家企業為對象,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結果不但驗證了IT能力的系統本性,而且揭示IT能力對企業績效具有正向的影響.相對來說,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較大,文化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居中,戰略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相對較小,最后對IT投資實踐活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IT能力; 企業績效; 結構方程模型
IT能力的概念、分類、IT能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是當前國內外IT領域研究的熱點[1-2].但是縱觀現有研究,IT能力內涵較模糊,IT能力的劃分沒有統一的標準,也很少能夠從理論或者實證上去揭示IT能力的本質,導致IT能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沒有取得統一的結論.鑒于此,本文在資源觀基礎上,對IT能力的內涵及其本質進行分析,并研究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以深入揭示IT能力理論并進一步指導企業的IT投資實踐活動.
1IT能力界定及其結構
IT資源是企業資源的一種,是與IT相關的資源,通常包括IT基礎設施、IT人力資源、與IT相關的無形資源等三種資源.IT能力是能力的子集,是調用和配置IT資源從事一定的任務或者活動,完成企業的預期目的和目標,從而為企業帶來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一系列實踐行為.這些行為之間不是獨立的,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所以IT能力是由眾多子能力構成的能力體系,眾多子能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系統結果為企業帶來了可持續競爭優勢.
IT能力的系統性表現為IT資源和其互補性資源的整合性,本文根據資源整合層次劃分為戰略整合能力、業務流程與IT系統整合能力、文化整合能力.
戰略整合能力是指企業戰略、IT戰略、內外界環境之間動態的相互匹配與對應關系.包括兩層含義:(1)企業戰略、IT戰略制定過程中,要考慮到外部市場環境、技術環境給企業提供的戰略機會對企業戰略、IT戰略進行定位;(2)IT要為企業戰略創造更多的戰略制定和選擇的機會,企業戰略也必須依靠IT戰略,IT系統是企業實施戰略的基礎.
業務流程與IT系統整合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業務流程的優化需要IT做支撐,業務流程分析、評估和實施過程中都需要考慮到IT的影響;(2)組織結構也要根據IT對業務流程的優化而進行變革.不同的組織部門按照一定的方式集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組織成員的關系、組織決策的有效性和靈活性、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流、學習與創新能力都將得到極大改善,組織的整體效益得到提升.
IT系統本身也蘊含著整體性、創新性、共享性等文化特性,如果企業文化更多的是體現本位主義的文化,兩者出現了沖突,IT技術的接受或者IT系統的實施就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從而影響著IT價值的實現.
2IT能力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理論關系模型
2.1IT能力內部結構的關系假設
(1)戰略整合能力、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的關系假設.
企業戰略整合能力強,預示著可以結合企業戰略方向和目標、業務流程的戰略和目標獲得系統的功能性和系統性需求指導著IT系統的建設.企業戰略與IT戰略如果目標和方向發生偏離,業務流程和IT系統很難達成整合.另外,學者Luftman等發現了IT與業務缺乏緊密聯系、IT人員不了解業務等是戰略整合的限制因素[3];Thompson對戰略規劃的關鍵成功因素進行研究,發現IT部門對業務部門提供充分的服務等要素對戰略規劃具有重要影響[4].所以做如下假設.
H1戰略整合能力與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有著雙向的正向影響,可以分為兩個假設.
H1a戰略整合能力對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有著正向影響.
H1b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對戰略整合能力有著正向影響.
(2)戰略整合能力、文化整合能力的關系假設.
IT的價值被企業領導者、業務人員所認可和理解,在企業的戰略規劃和IT戰略規劃時,這種理解和認可就會有利于形成一致的IT系統風險和價值衡量標準,促進企業選擇正確的IT系統,保障企業戰略與IT戰略的整合;同樣、學者Luftman 、Thompson、Kearns等在研究戰略整合的驅動和限制因素時,發現了高層管理對IT部門有充分的信任、業務與IT的伙伴關系、高級管理者支持IT是戰略整合的驅動因素[3-5].所以做如下假設.
p文化整合能力對戰略整合能力具有正向的影響.
(3)業務流程與IT系統整合能力、文化整合能力的關系假設.
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水平較高,表示IT系統與業務的結合能力比較強,從而能充分體現出IT的價值,企業對IT就會有比較好的接受態度;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文化與IT文化一致性程度比較好,業務流程與IT系統的整合也能因為業務人員的配合對業務需求的理解比較深刻,組織結構也能順利實現變革,所以導致業務流程與IT系統的結合程度更緊密.所以本文做如下假設.
p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與文化整合能力具有雙向的影響.
pa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對文化整合能力具有正向的影響.
pb文化整合能力對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具有正向的影響.
2.2IT能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及假設
IT能力作為IT資源和企業績效之間的變量,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許多學者對IT能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例如楊陳認為IT能力能促進聯盟績效的產生,而且這種競爭優勢很難被別的企業復制[1],張穎也通過實證研究了IT能力促進企業競爭優勢[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p企業戰略與IT戰略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5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6文化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
綜上所述,IT能力之間以及與企業績效之間的路徑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IT能力與企業績效的理論結構模型
3研究設計
3.1樣本與數據
本次調查研究選擇的企業樣本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廣州、江蘇等地的通信、機械、電子、商業零售、醫藥制品等信息系統應用時間基本上5年之上的企業.本次調查主要發出450份,有效回收問卷360份,調查時間為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
3.2測度變量
參考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初步構建IT能力與企業績效測度指標,邀請30位相關領域專家對初始指標進行修正與完善,在山東理工大學MBA學員單位小范圍發放,對收回的問卷進行信效度分析,并刪除掉問卷填答者認為是意義模糊或者重復的測度指標,形成正式的測度指標(略).
本論文的測度指標均采用Likert5 分制量表,被調查者根據此指標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分,“1”表示此指標表現水平最差, “5”表示此指標表現水平最好.
3.3信度和效度
本論文采用Cronbachα值和驗證性因子分析分別檢驗變量的信度和效度,以評估數據的質量.指標的Cronbachα值在0.75~0.9之間,各量表的信度較高.x2/df小于2,GFI大于0.9,RMSEA小于0.05, CFI大于0.9,各項指標均達到可接受程度,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4實證結果及分析
4.1實證結果
選用軟件LISREL8.51對理論結構模型進行分析.x2/df小于2,GFI大于0.9,RMSEA小于0.05,CFI大于0.9,各項指標均達到可接受程度,模型擬合良好.路徑系數見表1.
表1 IT能力與企業績效理論結構模型的路徑系數

假設路徑路徑系數t結論H1H1aITC1→ITC20.1364.216支持H1bITC2→ITC10.0051.542不支持pITC3→ITC10.2715.325支持H1paITC2→ITC30.2054.322支持pbITC3→ITC20.3235.342支持pITC1→EP0.1746.243支持H5ITC2→EP0.3758.371支持H6ITC3→EP0.2434.816支持
4.2結果分析
4.2.1IT能力內在結構分析
從表1可知:假設H1得到部分支持;假設p、假設p得到支持.IT能力的系統性得到證實.戰略整合能力是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的前提基礎.在信息化的初級階段,業務流程沒有得到優化,系統之間也不能進行數據的共享,造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企業戰略規劃、IT戰略規劃被逐漸重視,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也逐漸得到好轉.文化整合對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企業對IT價值的普遍接受,在業務流程分析、IT需求分析以及組織結構變革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業務部門的普遍認可,所以業務流程與IT系統整合的也會比較順利.
文化整合能力對戰略整合能力具有直接的影響.業務部門與IT部門之間的關系、業務部門對IT部門價值的認可能促進企業戰略與IT戰略實現整合.文化整合能力是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與戰略整合能力的中介變量,即業務與IT系統整合通過文化整合進而對戰略整合進行影響.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能較大地降低業務流程的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等,所以導致了業務部門對IT價值的認可和接受,為文化實現整合提供了較好的前提基礎.
綜上,戰略整合會促進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會促進文化整合,文化的整合進一步促進業務與IT系統的整合、企業戰略與IT戰略的整合,業務與IT系統整合與文化整合具有雙向的影響,三個子能力之間的關系充分驗證了IT能力的系統本性.
4.2.2IT能力與企業績效關系分析
表1顯示: p、H5、H6得到支持.戰略整合能力、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文化整合能力對企業績效均有直接的正向影響.從直接影響系數上看,業務與IT系統整合對企業績效影響
5結論與建議
本論文以360家企業為實證對象,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實證檢驗和分析了IT能力的系統本質及其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IT能力是戰略整合能力、業務與IT系統整合能力、文化整合能力組成的有機系統.企業應該以三者之間的關系對IT投資實踐進行指導.在戰略制定過程中,要做好高層領導、業務部門和IT部門之間的溝通工作,形成全企業范圍內對IT價值清晰的認識;在IT系統實施過程中,積極引進新興的IT技術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IT與業務要密結合,做好業務流程與IT系統的整合實踐,進一步帶動企業對IT價值的認可.在投資實踐過程中,注重在三者之間形成完善的促進機制,IT能力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企業也能從IT投資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楊陳,徐剛,孫金花.基于系統動力學的企業IT能力與聯盟績效關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5):18114.
[2]張穎,高杰,馮泰文.供應商合作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14,11(3):439-448.
[3] Luftman J, Brier,T. Achieving and sustaining business-IT align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9:109-122.
[4] Teo T S H,Ang J S K.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the alignment of IS plans with business plans[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9:173-185.
[5] Kearns G S. The effect of top management support of SISP on strategic IS management: insights from the U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6,34:236-253.
(編輯:劉寶江)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capability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YU Xiu-yan, CHENG Jun-mo
(School of Busines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12, China)
Abstract:A theoretical model is build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 of IT capability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On the base of the 360 firms, the model is tested and analyzed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apability is a system an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integration of process and IT system exerts the most 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follow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strategy respectively.
Key words:IT capability;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中圖分類號:C93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6197(2016)02-0064-03
作者簡介:于秀艷,女,yuxiuyan123456@163.com
收稿日期: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