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在銀行盈利下滑的背景下,中國人壽高溢價“接盤”花旗集團受讓廣發銀行股份,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但略顯尷尬的是,面對安邦、前海人壽等后起之秀動輒翻倍的增長率,壽險“一哥”的后勁明顯不足
近日,中國人壽發布公司公告稱,將以每股6.39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花旗集團和IBM Credit公司持有的廣發銀行股份共計36.48億股,總對價為人民幣233.12億元。
其中,中國人壽向花旗銀行收購的30.8億股約占廣發銀行總股本的20%;向IBM Credit公司收購的5.68億股約占廣發銀行總股本的3.686%。本次收購完成后,加上之前公司持有的廣發銀行股份,中國人壽共計持有67.29億股廣發銀行股份,占廣發銀行已發行股本的43.686%,成為廣發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因未達控股股份數額,中國人壽公告表示,該交易將不會導致廣發銀行成為中國人壽的附屬公司,且相關賬目也不會在中國人壽賬目內綜合入賬。
對此,廣發銀行與《投資者報》記者進行確認稱,“交易雙方已達成相關協議,廣發銀行董事會已審議通過相關議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本次股權轉讓尚需取得中國銀監會的批準?!?/p>
高溢價收購令投資人擔心
根據公告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廣發銀行經審計總資產約為人民幣1.8萬億元、凈資產975億元,折合每股凈資產6.33元。以賬面凈值測算,每股6.39元的收購對價,相當于1.01倍的市凈率。
橫向對比來看,按照2015年三季度數據測算,A股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平均市凈率約為0.86倍。而此次收購價格比上市商業銀行的估值高出17%。
中國人壽負責投資的副總裁楊征曾在公開場合予以回應?!翱紤]到本次交易收購的股權比例超過20%,且交易后中國人壽將成為廣發銀行的單一第一大股東,故應當合理考慮一定的收購溢價。”楊征認為,收購價格合理。
首創證券分析員邵帥認為,當前銀行業整體估值偏低,總對價233億人民幣僅相當于中國人壽總投資資產的1%,不構成對公司重大影響因素,溢價相對合理。
投資者認為,對中國人壽高溢價收購的主要費解,緣自對目前整體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截至去年年末,廣發銀行當年實現凈利潤約為90億元,同比下降19.79%。由于市場環境復雜、銀行資產質量下滑、風險敞口擴大、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在短期內并沒有好轉的跡象。
但對此,中國人壽方面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正因銀行整體估值處于周期性低谷,才是收購的良好窗口。
機構看好廣發行投資價值
盡管投資者有些擔憂,但是多數機構看好中國人壽的此次收購。首創證券研報認為,在銀行顯現頹勢的當前,正是保險跨界擴張的好時機,銀行當前仍具投資價值。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國內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5926億元,同比增長2.43%。此外,2015年1一至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數據顯示,銀行業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近50%。
銀行的賺錢效應仍舊搶眼,外資在國內銀行的投資中均獲利而退。以花旗集團為例,2006年花旗集團領導的財團以31億美元收購廣發銀行85.6%股權的成本,此次出售股權后,花旗集團獲得196.84億元,收益將近4倍。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廣發銀行在零售、小微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差異化競爭力,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具備未來加快發展的基礎。廣發銀行與中國人壽在規模、客戶、業務等方面契合度較高,中國人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后,雙方將有機會從渠道共享、交叉銷售、中后臺運行整合等多個方面綜合協同發展,優化經營效率,加強客戶黏性和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高綜合競爭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
此外,廣發銀行是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為數不多的未上市銀行,上市預期也給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的未來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意在金控平臺
近日,中國人壽發布了2015年業績預告,經公司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14年同期增長約5%至10%。但四季度單季利潤大幅下滑,低于市場預期。據公告測算,2015年全年凈利潤約338億~354億元。
面對安邦、前海人壽等后起之秀動輒翻倍的增長率,壽險“一哥”的后勁明顯不足,轉型成為必然的選擇。而最好的案例已經擺在眼前,中國平安總資產超越中國人壽,正是得益于其并購深圳發展銀行,發揮資源協同效應的結果。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混業經營、綜合金融是大勢所趨,中國人壽致力于綜合金融集團建設,一直以來均有收購銀行牌照的計劃,但進展較慢。未來中國人壽預計,還將收購券商、信托等其他金融牌照,積極打造綜合金融集團。
雖然中國人壽此次終于成為廣發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但是仍留有遺憾,43.686%的股權略顯尷尬,距離控股(51%)僅差7.314%的股權,目前廣發銀行不屬于其子公司,財務報表不能合并,想要真正發揮協同作用并非易事。
此前中國人壽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不排除進一步收購以達控股權”的計劃,《投資者報》向公司求證,并未收到官方確切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