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上海代表精神振奮、信心滿懷。大家表示,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使各項重大改革發展舉措落到實處,不辜負中央的期望、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托。
3月5日下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暖意融融,喜氣盈盈。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們與工作人員,懷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早早等候在這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來到上海廳,參加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
下午3時許,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廳,代表們用熱烈的掌聲,迎接總書記的到來。總書記與代表們親切握手,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與以往不同的是,主席臺上有三位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來自社區的朱國萍、來自工廠的朱雪芹、來自農村的孫躍明,他們與總書記并排而坐,共商國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代表主持審議,并首先發言。韓正說,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客觀總結2015年工作,科學提出2016年工作安排,是一篇縱觀大勢、立足大局、以人為本、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好報告。《報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作了闡述,《規劃綱要》充分反映和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思路、新理論,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明確了目標任務,繪就了清晰藍圖。
韓正說,上海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集中精力抓發展,用釘釘子精神抓各項改革的深化推進落實。
一是始終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不為任何風險挑戰所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持續推進結構優化為重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企業效益和居民收入。不斷增強經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疏解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完善市場體系,不斷增強集聚輻射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
二是始終抓住改革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重要動力。堅持以自貿試驗區為突破口,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根本要求,探索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開放型經濟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與上海的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代表(右)主持審議,上海市市長楊雄代表(左)介紹了上海的發展情況。
三是始終抓住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轉型升級。今年要在突破體制瓶頸推動成果運用和產業化、突破制度障礙更好集聚人才、加快推進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等方面有新進展、新成效。
四是始終堅持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創新。按照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在體制創新的要求,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不斷提升基層隊伍的能力素質,使管理出實效、基層有活力、群眾得實惠。
五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補短板意識。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看不到問題是最大的問題。短板總是相對存在的,在不同發展時期會有不同表現,不針對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改革都是形式主義。我們要在補短板上持續用力,補好城市發展的短板、城市管理的短板、城市安全的短板、改革推進落實中的短板,使上海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上海市市長楊雄代表在發言中,介紹了上海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情況。楊雄說,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貫徹落實總書記有關要求,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好“五大政策”,抓好“五大任務”,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結合上海實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切實提高產業質量和效益,著力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經濟下行壓力越大,就越要持之以恒調結構。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根本途徑,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突破口是轉變政府職能。自貿試驗區作為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平臺,一系列改革開放措施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新活力。我們將繼續立足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并與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緊密結合,增強改革協同,力爭年底再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舉措,落實好總書記關于科創中心建設的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緊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做好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各項準備。“十三五”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時期,必須全力推進這一關系戰略全局的工作。
來自上海電氣液壓氣動公司的總工藝師李斌代表,是上海聞名的技術工人的代表,他長期關注技工隊伍建設問題。他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許多地方和技工隊伍建設有關系。比如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這就需要大量的技工隊伍支撐。報告還專門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也讓他感到格外振奮。
李斌說,當前我國的技工隊伍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老師傅缺乏,只能大量招農民工和外來工,但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待遇都比較低,不能滿足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需求。為此他建議,要在待遇和事業發展上讓技工看到奔頭,比如高級技師作為工人職業資格中的最高級別,在待遇上應向高級工程師看齊。此外,技工隊伍建設不能只靠著領導對工人的關心,應主要依靠法規、制度、機制,來保證技工隊伍的穩定性,使其得到應有的培養和提升。他在審議發言時,提出了加強技工隊伍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說,我們要想辦法調動一線工人、制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
上海團每年都是全國兩會的“明星團”,每年吸引眾多媒體前來探營。
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代表是位工程院院士,他就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產學研實效,用好創新人才提出了建議。金東寒說,產學研協同創新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快捷渠道,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有效途徑。我國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要加強對國有企業領導創新工作的專項考核,一些大中型國企可以設立首席技術官崗位。高校要淡化對論文數量的考核,更加關注論文質量;加大服務社會的權重,促使教授更加關注企業生產實際中的現實問題。
習近平說,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
農工黨中央委員、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代表提出,在“三醫聯動”中醫保是關鍵,分級診療慢病是突破口;要推動企業醫院改革,落實補償機制等。他表示,我也是一名醫學科技工作者,感到總書記對科技創新講得很透,感到壓力更感到動力。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代表長期關注信息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等工作。他說,總書記關于自貿區建設的講話給我們很大的鞭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自貿區建設互相推動。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了自貿區綜合監管、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工作的開展,下一步將在金融改革中防范系統性風險等方面加強探索和實踐。
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沈志剛代表長期關注民生、社會保障等領域,他表示,上海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30%,要大力發展社區養老事業。
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朱志遠代表5次修改了自己的意見,他表示,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只有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只有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才能對國家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產生巨大推動,才能在世界上有影響力、有發言權。這是我們每一個科技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他建議科技領域也要推進供給側改革,解決我國科技的有效供給不足;國家要支持推進科教融合發展,調整部門利益、改革科技創新評價導向。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奚美娟代表,就文化事業發展中的青年隊伍建設問題進行了發言。奚美娟說,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核心是一支有文化自覺、對民族文化深刻認同、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青年演員成長環境和我那個時候有了很大改變,除了技能外,在藝德等方面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訓。她還建議,我國要加快文化立法的進程。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非常迅速,由此產生的一些問題,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以保證整個文化市場在有序的狀態下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過大家向上海的廣大干部群眾致以誠摯問候,讓代表們倍覺溫暖、倍感振奮。他說,“非常高興又與大家相聚一堂,每年審議都會聽到不同崗位的代表作主題發言,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很有啟發。聽了大家的發言,感受到上海新的變化、新的成績。”
總書記充分肯定一年來上海勇于改革攻堅、聚焦創新驅動取得的新成就,特別談到上海的國際形象好、影響大,各國首腦政要對上海這座城市交口稱贊。總書記說,上海抓落實推進、抓攻堅突破,各項工作做得很實在、很扎實。
有幾件事情讓總書記印象比較深刻。
一是全面謀劃部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明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任務,出臺了改革政策措施。上海處于創新的寶塔尖位置,要起示范帶頭作用。
二是堅持以街鎮居村為重點,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政策落實。特別是全面取消招商引資職能,心無旁騖,基層有了更多精力,做好服務管理和保障民生的工作。
三是著力補短板、守底線、防風險,全面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抓好城市生產和運行安全。開展“五違四必”綜合整治,全市拆除違法無證建筑1300多萬平方米,這是敢擔當、敢負責、敢啃硬骨頭的體現。
四是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和管黨治黨責任落實這個牛鼻子。針對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的少數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的問題,出臺了相關試行規定,群眾反映是好的,對上海這項試點給予充分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上海的同志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著力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審議結束后,總書記與代表們一一握手告別。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聲樂歌劇系主任廖昌永代表告訴總書記,4日凌晨自己的恩師、歌唱家周小燕因病逝世,總書記說,“我已經聽說了,周老師為人師表,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時就當前兩岸關系發展發表看法,指出上海及周邊地區有不少臺資企業,同臺灣方面的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比較多。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同胞對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充滿期待,我們不應讓他們失望。這讓臺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李碧影代表深感責任在肩。與總書記握手時,她說,會更加積極地發揮作用,通過更多交流增進兩岸一家親。
去年,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戌源代表與習近平總書記有過一番關于足球的交流,這次握手時,除了足球話題,陳戌源說,“總書記對國企的殷殷期望,我們一定牢記在心,繼續建設好、發展好上港集團。”
在熱烈的審議討論中,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上海代表精神振奮、信心滿懷。大家表示,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謀劃推進上海各項工作,使各項重大改革發展舉措落到實處,不辜負中央的期望、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