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red+Keller
有志于畢生獻身藝術的人如何下海變身創業者?答案很簡單:和其他人一樣依靠自己的創造力暢游商海。
1
2月的一個星期六,Kevin McCoy感覺事情進展并不順利。一天前的夜里,他一年前成立的初創公司Monegraph發布了一款軟件的重要升級版,遺憾的是新版本并沒有恰當地記錄修正了老版本的哪些漏洞,宣傳材料也不完整,軟件的接口結合得很勉強。這款新版的軟件看起來像是還在改進的未完成品。
不過,身為這家公司CEO的 McCoy當時也只是正在打磨這款“半成品”而已。直到最近他還自稱是藝術家。上世紀90年代開始,McCoy和妻子Jennifer一直在利用互聯網媒體搞藝術創作,比如通過一個在線廣告網絡發布上百萬荒誕派的橫幅廣告。而現在,他正面臨或許是藝術領域最艱巨的挑戰——試圖將創新激情注入一家企業,憑借自己藝術家的直覺創造一些和藝術品截然不同的東西。雖然挑戰是艱巨的,但這種嘗試不無裨益,比如這次軟件升級。這位藝術家內心深知,即使失敗,這也是一次魅力無窮的體驗。
“我所有的藝術品都是在構建能夠激發出某種思考的體系,”McCoy坐在曼哈頓的工作室里說,“Monegraph則是在建立一個能創造出價值的系統。我告訴自己,在這家公司我所依靠的還是自己之前學到的作為藝術家應該做的那些東西。”
McCoy的公司為數字資源生產商提供幫助,幫他們提供數字產品的藝術或者商業使用授權。比如攝影師可以在Monegraph的網站上傳原創作品,設定具體的使用權限。如果媒體或者廣告公司想用這些上傳的獨家照片,可以直接通過該公司購買它的使用權(或者絕對所有權)。
Monegraph的目標是解決每位藝術家基本上都會在互聯網上碰到的問題:個人作品難以換來真金白銀,卻又很容易被他人竊取。McCoy因為個人的經歷對這個項目產生了興趣,他也經常在網上未經許可拷貝別人的作品。McCoy直言:“在藝術圈,圍繞作品被公平使用和鑒賞所產生的問題數不勝數。”如今,在Facebook和Reddit這些社交網站和人氣社區上,內容竊取現象泛濫成災。雖然Monegraph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普遍問題,但該平臺將成熟的電子商務元素與數字作品嫁接,為這類作品的合法授權提供了便利。McCoy舉例說:“4chan這種貼圖討論網站不會在乎Monegraph所做的事情,但NBC Universal這樣的老牌傳媒集團就可能很重視。”
McCoy創立Monegraph的想法來自大概一年前。當時他參加了一場面向藝術家和編程極客的黑客馬拉松。在活動期間,他的拍檔是多次創業的企業家Anil Dash。兩人很快發現,對方有和自己相同的愛好,都為區塊鏈著迷。區塊鏈是比特幣賴以生存的一大根本技術,具有可信可追溯的特點。利用區塊鏈可以實現真假識別認證,即使你沒有在中央管理數據庫中存儲擁有所有權的內容,它也能觀察到某個文檔里有你的專屬內容。
McCoy和Dash由此想到,能不能用區塊鏈追蹤相片和GIF文件這類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想法顯得格外重要。McCoy指出:“人人都知道在創新領域有這樣的切膚之痛,存在價值實現的問題——我的作品價值幾何?要怎么體現它的商業價值?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比以往高得多。”
McCoy既有熱情也有理由發掘這一創意,接下來他需要的就是接受指導。后來,他獲邀加入初創公司孵化器New Inc。New Inc隸屬紐約市一家當代藝術博物館New Museum,吸引到了橫跨藝術、科技和創業三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為他們提供深入研發和商業開發的資源。“將藝術構想化為現實作品和將一款產品‘推向市場有天壤之別。”McCoy回憶說,“我坐在那兒(New Inc)就想:這些術語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轉換債券是什么玩意?債務融資又是在說什么?我一無所知。”
McCoy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組建創業團隊。他動用了自己在藝術圈的人脈,請到了一些有金融、技術和法律專業知識的朋友幫忙。McCoy之前參加的黑客馬拉松由Rhizome公司主辦,該公司副董事長Fred Benenson也是眾籌網站平臺Kickstarter主管數據的副總。Benenson幫助Monegraph完善創意,想辦法吸引那些能夠理解McCoy雄心的潛在投資人。很快,有設計背景的技術專家Chris Tse加盟了Monegraph,出任公司的CTO。因為大部分藝術家不是專業律師,他們又請普凱律師事務所(Pryor Cashman)幫助草擬了通俗易懂的英文版權益說明。借助于New Inc的眾多導師,Monegraph募集到130萬美元融資,目前共有六名員工。
作為該公司的顧問,Dash很欣賞Monegraph目前的進展。他說:“懂編程的人比比皆是,而Kevin McCoy有別于這些人的地方就是,他明白要讓藝術品有實用價值,就要有對社會、經濟甚至政治這些方面的綜合考慮。”Dash這樣鼓勵那些有創意頭腦的企業經營門外漢:你知道別人不懂的東西,那就是價值。他認為,在科技界還沒有人就這一視角進行充分挖掘。
McCoy也有同感。他甚至發覺,其實藝術家的思維可以被很容易地套用在做CEO上。首先,他相信團隊能做到他自己無法勝任的工作。McCoy笑著承認:“在軟件運行方式上,我只有模糊的概念。”他知道,藝術家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創業活動,反之亦然。“好比藝術家完成畫作之前首先需要勾勒輪廓,”他進一步解釋,“對我們來說,這些輪廓就是在理念和產品層面的視覺設計和人機交互過程。我們一而再、再而三修正的,不只是爭取融資的演講稿,就連創意都要反復調整。”
McCoy沒有將注意力過多放在檢查清單和匯報上,他更看重對話和創造。Chris Tse和他帶領的工程師沒有拘泥于詳細的產品藍圖,而是將產品迭代作為日常工作。圍繞Monegraph應該是什么樣的公司,McCoy和Tse討論了一些全面的提議,將討論結果用于指導公司市場推廣。他們并沒有組織獨立項目團隊并設定需要同時完成的目標,公司里也沒有例會。相反,McCoy會集合各團隊的成員開一場持續幾周的大會。他不僅看重分析和數據,也同樣重視“直覺和洞察力”。
沒錯,無論是Monegraph的產品還是CEO,都是正在完善的“半成品”。不過,難道他們不應該如此嗎?用McCoy的話說:“藝術家所做的,實質上體現了界定并重申愿景的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