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毅鳴
2016年2月23日,樂視體育正式宣布與華人文化旗下的體奧動力就中超版權達成全面合作,用27億元拿下未來2年中超聯賽全部480場賽事。
2014年正式成立的樂視體育,在資本運作上完全繼承了樂視網的特點——敢破局。一年半時間,樂視體育在投資和收購上耗資超過40億人民幣,融資共11.2億美元,成為一家估值40億美元的新獨角獸。其動作之大,體育圈任何一家公司都被它遠遠甩下。
第一步:先獨立再談搞“破壞”
2013年樂視網體育頻道發展飛快,但時任總編輯的雷振劍發現,體育頻道賣廣告的速度遠趕不上成本費用的飛速上升,花大價錢買來的體育賽事,產生的流量遠遠比不上同等投入的電視劇。
他認為體育頻道不能再這么干了。雷振劍把體育產業拉成了一根線,從最上層的賽事內容,到最底層的增值服務,其中涉及到的所有環節都去和樂視網做匹配,留下合適的,去除無關的,最終列了四個方向:賽事管理,體育媒體,生態化體系,自行車等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設備。
顯然這么一尊大佛已經不是“體育頻道”這座小廟能容得了的了。況且,賽事這塊的版權投入將會很多,例如它在版權上至少投入了3億美元,全部讓樂視網承擔也不切實際。于是,樂視體育被分拆出來。
第二步:找準目標,狠狠花錢
接下來,雷振劍一要找錢,二要做投資布局。
錢不難找,在樂視網身上嘗到甜頭的投資人一抓一大把。這里關鍵的一點是:剛剛分拆時,樂視網在樂視體育當中占股60%;A輪之后樂視網所占的股權大幅降低了,僅為10.6%。樂視體育不再是樂視網控股的子公司。
回到融資這件事上。2015年5月13日,樂視體育完成首輪8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估值28億。按雷振劍的話來說,要投的人太多,8億破了體育界A輪記錄,他還刻意控制了融資金額。
他看重的是投資者的資源:去年4498萬歐元購買馬德里競技20%股權,拿到世界杯、冬奧會和CBA三大IP的萬達體育;投資過已IPO企業樂逗游戲和無錫先導的普思資本。
拿到大筆錢后的樂視體育,開始了最擅長的花錢策略:
聯合樂視網投資主要功能為記錄運動數據的北京益動;
7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世界體育集團,占股20%,獲得2017年—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
和鳥巢共同發起樂體創投,規模50億元;
樂視網20億元獲得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50%股份,球隊更名為“北京國安樂視足球隊”;
3920萬元購得搜達足球56%的股份,搜達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專業足球數據公司;
3億元收購章魚TV,將它作為旗下UGC直播平臺。
第三步:找到最強盟友
為什么說樂視體育會花錢?除了明面上購買的大量賽事版權,這些資本布局,樂視體育基本放在三點上:
1.砸向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牛逼技術
比如搜達足球,為創始人韓慶山于2004年所創辦,2005年成為英國足球數據提供商OPTC在國內的獨家代理。之后又推出中超數據產品。客戶包括門戶體育頻道、足球類紙媒、足彩產品、CCTV-5等。
再比如章魚TV,目前平臺上有包括前國腳徐亮、臺球女皇付小芳在內超過3500人的主播團隊,專注于體育直播。
2.與上游資源或者權力機構合作,爭取優勢地位
鳥巢文化中心和樂視體育一樣是業界的新軍,不過身份特殊,算是“國家隊”吧。鳥巢在經歷了奧運之后,除了場館租賃,也希望通過投資去參與到創業孵化。
3.投資足球俱樂部,觸及下游
光是上游和中游還不夠。比賽靠誰打?俱樂部。而且隨著投入加大,成績提升,俱樂部會幫助樂視體育實現品牌提升。
第四步:之前的投資者都是在哪兒倒下的?想清楚先!
體育產業從來不乏資本大鱷,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行業燒錢之慘烈。為啥說燒錢呢?
原因一,玩體育確實花錢。就拿俱樂部來說。前幾年最大的贊助商都是地產大亨,廣州恒大、上海綠地申花、杭州綠城……,但是連恒大這種運營得成功且不缺錢的主兒,都得讓淘寶入股救急。
原因二,職業化程度低,賺錢能力很差。王健林算得上是資深體育愛好者,一手開創了甲A時期大連萬達的傳奇霸業,但也因為不滿黑哨和假球,一怒之下十年沒有染指足球。
第五步:樂視體育出場
如今體育產業已經被提到國家層面,泛娛樂領域被長期看好。樂視體育以“內容+技術”的布局方式入局,給這個行業注入了一種“不講理”的活力。年輕力量還包括貴人鳥股份與虎撲體育、景林投資共同創立的動域資本,它在2015年投資了火辣健身、初煉、青橙科技、趣運動、滑雪助手、悅跑圈等公司。比起版權和流量,動域資本追求實實在在的用戶體驗;樂視體育則一頭跳進了高“逼格”的版權大戰當中。
樂視體育確實是中國極少數具備資本運作能力和投資眼光的互聯網體育玩家,這才是真正的豪賭。而這場賭博,可能剛到上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