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 塔娜 院剛 宿明?蔣教華
【摘要】 目的 探究肺癌放療后復發患者用三維適形調強放療進行再治療的可行性及臨床療效。方法 62例放療后復發的肺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放療, 觀察組采用三維適形調強放療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不良反應及1年后的生存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及1年后的生存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三維適形調強放療在肺癌放療后復發患者的治療中提高了治療的有效率和疾病的控制率, 改善了患者遠期的生存情況,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肺癌;復發;三維適形調強放療
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居于首位, 該病患者放療后復發率較高, 且復發后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1]。三維適形調強放療是一種新型技術, 為了探究肺癌放療后復發患者用三維適形調強放療進行再治療的可行性及臨床療效, 本院選取62例放療后復發的肺癌患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放療后復發的肺癌患者62例, 均經組織學病理檢查和(或)細胞學病理檢查確診。根據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1例。對照組男18例, 女13例;平均年齡(54.27±6.83)歲;放療后復發時間(1.31±0.86)年。觀察組男17例, 女14例;平均年齡(54.39±6.64)歲;放療后復發時間(1.43±0.7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復發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較好, 且均自愿接受化療, 在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后實施化療。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對照組 常規放療:通過胸部CT平掃加增強確定腫瘤的區域, 將腫瘤區域向外擴大2 cm后進行總劑量為60 Gy的照射治療。
1. 2. 2 觀察組 三維適形調強放療:給予患者適當的體位后采用真空體模進行固定, 將腫瘤位置用激光燈進行標記, 之后采用CT對腫瘤部位進行連續掃描以獲得三維重建圖像, 并將圖像輸入計劃系統。將腫瘤區域向外擴大1.5 cm后進行總劑量為60 Gy的照射治療, 取4~6個適形照視野和95%等劑量面覆蓋照射。
方案的選擇由主治醫生根據患者的癌癥分期、腫瘤耐藥性等多個方面進行考量。兩組患者的放療均為1次/d, 5次/周, 6周為1個療程。同時對患者行順鉑聯合酒石酸長春瑞濱的化療, 將25 mg/m2的酒石酸長春瑞濱注射液與100 ml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 連續給藥8 d;將25 mg/m2的順鉑與500 ml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 連續給藥4 d。
1. 3 觀察指標 ①近期療效: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標準[2]將近期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 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穩定率。②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者的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③1年后的生存率:患者適形放療治療后隨訪1年, 觀察兩組患者1年后的生存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常規放療后完全緩解8例, 部分緩解7例, 穩定6例, 進展10例, 治療有效率為48.39%, 疾病控制率為67.74%;觀察組患者適形放療后完全緩解11例, 部分緩解13例, 穩定4例, 進展3例, 治療有效率為77.42%, 疾病控制率為90.32%。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患者4例發生放射性食管炎、5例發生骨髓抑制;觀察組患者2例發生放射性食管炎、2例發生骨髓抑制。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癥處理后均好轉。
2. 3 1年后的生存率 對照組1年后生存16例, 生存率為51.61%;觀察組1年后生存24例, 生存率為77.42%。觀察組患者1年后的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放療在肺癌的治療中比較常用, 不僅可以導致癌細胞的壞死和凋亡, 而且腫瘤對放療的敏感性是隨著腫瘤惡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3]。同時研究還發現, 適行放療的劑量較高, 能夠很好的定位腫瘤瘤體, 但是仍有部分復發患者腫瘤細胞的敏感度較低, 這一部分患者不能再次緩解。除此之外, 復發患者的腫瘤細胞普遍出現乏氧問題, 其中高度乏氧的患者即使再次得到緩解依然存在很高的復發率。放療后復發的患者再行常規放療時放療劑量和照射的范圍難以控制, 治療效果欠佳的同時還會對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害, 而三維適形調強放療是通過CT三維重建圖像定位腫瘤的位置, 可以使照射劑量在腫瘤區域內均勻分布, 在保證放療精準度的同時, 還能保護周圍的正常組織和臟器[4]。相關研究資料提示, 肺癌放射治療后復發的患者應用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再照能夠被大多數患者接受, 且具有較好的耐受性, 能夠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以及1年之內的局部控制率[5]。且有資料顯示, 在對患者應用放療的過程中同時給予化療, 尤其是使用順鉑類藥物增加腫瘤細胞的再氧合, 能夠顯著增強放療的效果。本次研究中, 行三維適形調強放療患者的近期療效及1年后的生存率均顯著高于行常規放療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放射晚期對患者產生的毒副作用、患者的生存情況以及癌癥的局部控制情況仍然處于觀察狀態, 有待進一步的分析和論證。
綜上所述, 三維適形調強放療在肺癌放療后復發患者的治療中提高了治療的有效率和疾病的控制率, 改善了患者遠期的生存情況, 且近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蔣華勇, 王雅杰, 賈朝陽, 等.誘導化療后調強適形放療治療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結果分析.醫學研究雜志, 2014, 43(4):95-99.
[2] 文雪梅.厄洛替尼治療全腦放療后復發/進展的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36):14-15.
[3] 邱建宏, 滑麗美, 趙新鴻, 等.動脈介入化療、適形放療聯合綠激光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初步體會.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4, 35(6):447-449.
[4] 趙楓. 肺癌放療后復發患者應用適形放療的療效觀察.醫學信息, 2014, 28(9):1339-1341.
[5] 王慧娟, 張國偉, 朱輝, 等. 替吉奧單藥治療吉非替尼獲得性耐藥后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中國實用醫刊, 2012, 39 (20):10-14.
[收稿日期: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