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蔚
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16北京圖書訂貨會”于1月7日舉行。為期三天的訂貨會展示圖書50萬種,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80余場,現場館配采購碼洋1.63億元,參觀人數近9萬人次。
本屆訂貨會,組委會首次推出手機端“展會信息”服務,不僅方便采購商在手機上隨時瀏覽展會地圖、展臺位置、活動安排,還可注冊下載展會書目。此外,訂貨會還設立了lED電子室外大屏幕,播放精品圖書、閱讀公益宣傳片,開通“北京圖書訂貨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此次訂貨會還與網絡約車平臺合作,為參展嘉賓提供預約叫車服務。
“牽手”大數據開啟智慧校園2.0時代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后10年教育信息化將進入加快發展的階段,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著重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
在此關鍵節點,國內集合備課、教學、科研、教務管理、校園管理等校園信息的教育云平臺亮相2016北京圖書訂貨會,該平臺集收集、處理、整合、存儲以及應用于一體,全面打通教育體系各個環節,與教育日常工作緊密聯系,進一步實現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技術應用與教育實戰”的深度融合,這標志著智慧校園全面進入2.0時代。
明博教育攜優課智慧教育云平臺亮相本屆訂貨會,全面覆蓋數字化教學、網絡教研與常態管理、基于物聯網的校園管理,數字化辦公,家校溝通等多個業務環節。為教育管理部門、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教育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優課智慧教育云平臺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建設備課、教學、科研、教務管理、校務管理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以及應用,通過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應用的全部數字化,實現教育過程的智慧化、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全面實現智慧教育。
參加展會的業內人士表示,在智慧校園1.0時期,技術與內容的深度融合是教育行業的突破重點和難點,而智慧教育云平臺的推出,從技術端實現了不同崗位端口之間、校園與行政管理部門之間、課堂與備課之間、教學與教研之間的深度融合,根據不同工作內容的需求和習慣量身定制,全面減負校園工作,標志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首次實現深度融合,智慧校園的普及和創新,以數字化、平臺教學理念和文化轉型工作為重點的2.0時代由此開啟。
教育云平臺的出現,在助力教育行業信息化進程的同時,也為現場的內容出版發行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內容與大數據的牽手,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束縛,與讀者閱讀習慣、場景化的閱讀需求相結合,打通出版、發行、制作、印刷、審批等多個端口的整合創新思維,為圖書行業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少兒圖書高歌猛進實體書店逐漸回暖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出版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說道。
當前,一些圖書品類銷售遇冷,而童書的銷售卻日漸火爆。在胎教、幼教極為普及的當下,兒童圖書逐漸成為和奶粉、尿不濕一樣的剛性需求,新出臺的二孩政策更是為童書市場打開另一番天地。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預測了未來幾年里將快速發展的幾個圖書類別,首先提到的就是少兒圖書。
童書占據了本屆訂貨會的半壁江山,除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等老牌童書出版社外,諸多從未涉獵童書的出版社也將目光投向這塊蛋糕。以往憑借出版青春文學和文藝圖書而小有名氣的春風社,攜帶“小布老虎叢書”、“小布頭叢書”、“七色湖叢書”等亮相訂貨會。
許多出版社充分發揮自身特點,進軍童書領域。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切入點是音樂類圖書,并延伸至少兒舞蹈、美術藝術素養等啟蒙類圖書。他們還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了藝術童書的音視頻全媒體升級。
針對前幾年的下滑而言,不少出版人明顯感覺到出版業在回暖,這個改變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實體書店的回暖。“這兩年業內感受最明顯的,就是實體書店的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巖鑌說,這與國家對實體書店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王巖鑌認為:“現在做餐飲的肯德基、做家居的無印良品都準備開書店、辦書業,這足以表明市場對書業是非常看好的。許多大型書城正在加快升級改造,向著綜合性服務設施轉變,營造全新的文化體驗空間。”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加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端供書逐漸成為新趨勢,使發行渠道呈現多元化。京東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手機APP端,微信訂單占到了62.9%。
“在‘青島微書城’的微信公眾號上,我們以青島出版社資源為基礎,實現了豐富的讀者活動,如通過‘曬手圖’辨體質的互動游戲,或通過微信平臺提供音視頻下載等。線上用戶通過社群聊天分享讀書心得。”青島城市傳媒移動新媒體中心的產品內容部主任周福興說。
中信出版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中信書院院長施宏俊在訂貨上透露,中信出版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開辦上千家書店,并把它們打造成一種“城市文化公共空間”,將書店、咖啡、文化活動融為一體,以對接不同的商業領域。
高層論壇為出版業指路
同期舉行的北京圖書訂貨會高層論壇以“下一個五年,出版改革發展理念與路向”為主題,邀請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領軍企業負責人、科研與咨詢機構負責人等嘉賓作主旨演講,探討“十三五”期間出版業的改革與發展,暢論書業的機遇與趨勢。
柳斌杰結合“十三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目標,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建設出版強國的問題:一是大局中的中國出版業,二是怎么從出版大國走向出版強國,三是建設面向小康社會的出版事業。
他指出:“目前,中國出版業存在學術創造力不強,出版產業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夠,法治環境不夠完善、評價機制不夠科學,經營能力、管理能力、國際傳播能力不強等方面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推動中國由出版大國走向出版強國。”
對此,柳斌杰提出五點建議:首先,“十三五”期間,出版企業首先應以人為本,為13億人的全面發展辦出版;其次,提升出版內容,發現和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有創造力的作者隊伍;第三,深化改革,加緊打造幾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出版傳媒集團,形成中國出版的航空母艦;第四,加快融合發展,推動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最后,面向市場,提高出版競爭能力,改進出版服務,擴大產業鏈條,助力創新出版走出去。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十三五”規劃恰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最關鍵的五年。“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骨干性、支撐性作用,這成為出版業重要機遇期。在制訂“十三五”規劃中,要重新認識出版工作地位、作用,重新認識速度與質量,重新認識技術與行業的關系,重新認識生產與消費關系。
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以“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新生態”為主題做了詳細闡釋,對未來融合發展的路向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童之磊指出,只有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才能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