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要求服裝出口大國越南降低對中國紡織品的依賴,以換取優先的美國市場準入權。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美國紡織業在越南開辟新市場。去年,美國紡織業創造了約25萬個工作崗位,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
美國時尚品牌卻反對此舉,稱這忽視了全球供應鏈的復雜程度。在向美國輸出服裝、鞋類的出口國中,越南僅次于中國排在第二,去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31億美元。不過,越南供給本國使用的布料僅能夠滿足自我需求的五分之一,還要從中國進口價值47億美元的布料(相當于每年總進口額的大約一半)。
隨著我國由資本輸入國向資本輸出國轉變,以及“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我國紡織業跨國布局呈加速推進態勢。2015年,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工廠約26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對發達國家品牌技術及上游原料進行并購的案例日益增多。紡織業開始進入跨國布局新階段,并呈現以下特點:一部分骨干企業通過綠地投資、合作進行生產力的跨國布局,打造“中國+周邊國家”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維持和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領先優勢;另外一部分企業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并購,對全球范圍內的優質原料資源、設計創新資源、品牌資源和市場渠道資源進行垂直延伸和掌控,帶動行業整體向產業價值鏈的高附加值領域滲透。
中國紡織品出口有所減少
“中國已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紡織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中國紡織業目前的產量已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紡織纖維加工量、出口額占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
盡管如此,受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結算貨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影響,中國紡織品出口有所減少。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中國出口紡織品服裝2911億美元,同比下降4.8%。
美國成為我國出口唯一實現增長的傳統市場。
回顧近10年的市場走勢,美國是唯一一個實現持續增長的傳統大型市場。2015年我國對美出口477.4億美元,再創新高,同比增長6.7%,為我國整體出口形成正向拉動。其中服裝出口增長6.9%,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增長8.4%,單價下跌1.1%。紡織品出口增長6.2%,其中面料和制成品分別增長6.1%和6.8%,紗線下降2.8%。
與此同時,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9.43%。在對歐盟出口主要省市中,僅廣東保持小幅增長。
從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對歐盟出口國家來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荷蘭是中國對歐盟出口的主要市場,占歐盟市場的三分之二。其中,對英國出口增長了近8%,其余5個國家則分別下降。
同期,在其他22個歐盟國家中,中國紡織服裝對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出口增長迅速,對希臘、斯洛文尼亞和奧地利的出口則小幅增長。
服裝出口迅速回落致對東盟出口轉跌。
對東盟出口連續增長的勢頭在2015年終結,全年對東盟出口358.2億美元,下降0.8%,主要是服裝出口下降12.5%所致。服裝中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下降7.8%,單價下跌7.4%。紡織品出口保持6.5%的增長,其中面料和制成品分別增長11.3%和0.3%,紗線下跌12.3%。
傳統市場中對日出口下降最快,服裝出口量繼續下滑。
日本經濟低迷、人民幣對日元升值、訂單轉移使2015年對日本出口降勢依舊,全年累計出口額216.5億美元,下降11.7%,日本在我國出口市場中所占份額5年內減少了3.3%,僅占7.6%。紡織品和服裝分別下降9.5%和12.2%,其中占主要份額的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下降11.5%,再創近10年新低,出口平均單價下跌1.3%。
新興市場表現良好,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具市場潛力。
在整體外貿形勢不佳、出口下降成為常態的2015年,新興市場和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卻呈現較好態勢,對這些地區出口仍能保持增長。其中對中東出口增長4.6%、對非洲增長5.2%,僅對拉丁美洲出口下降4%。對“一帶一路”沿線中的28個國家出口實現增長,其中對16個國家出口增幅達10%以上,這些國家仍具有較大市場潛力。
紡織業創新驅動得到體現
中國紡織報社總編輯徐波告訴記者,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紡織行業艱難前行的一年。這一年企業普遍感到,各方面壓力不斷疊加,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正是在這種困難條件下,創新驅動得到體現,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項行業關鍵技術取得進步并得到推廣,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廣泛應用。
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說,跟國外的產品相比,品質品牌存在差距、國外部分消費品價格較低、國外產品執行高標準以及良好的消費環境等,是國人境外購物的主要原因。
高勇說,目前中國紡織業在品牌、設計等方面,在高新性能產品的研發上,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些差距不是太遠。
高勇表示,未來紡織行業將著力于科技投入、高性能科研項目建設、國際化品牌培育等方面,努力向紡織業強國轉身。
紡織服裝出口將進一步回暖
2016年,紡織行業所面臨外部形勢的復雜嚴峻性仍然不會改變。雖然歷經3年多的調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仍未出現明顯好轉,但趨勢向上的拐點已然確立。2016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有望進一步回暖。但不同市場的結構性差異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棉紡及針織服裝已呈現加快外移現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繼續蠶食我國國際市場份額,短期內雖不能對我國國際市場份額構成威脅,但長期看訂單及產能轉移影響不容忽視。
有專家分析指出,當前的人民幣匯率下挫將利好出口占比較大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由于出口紡企訂單價格多以美元計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弱將提高企業的人民幣訂單價格,從而增加收入。同時,國際市場上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訂單增加和銷售改善。
不過專家提醒,人民幣匯率的走弱對中國紡織出口的短期影響并不大,國際市場的消費能力強弱才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