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李曉璐
扎賚特旗農產品的營銷對策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李曉璐
本文通過分析內蒙古扎賚特旗農業及農產品的發展現狀,提出農畜產品面臨著銷路不通暢、產銷量不匹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并給予農產品關于創新營銷模式、調整產業結構等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扎賚特旗農業現代化發展獻計獻策。
扎賚特旗 農產品 營銷對策
扎賚特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向松嫩平原延伸的過渡地帶,位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扎旗總面積11155平方公里,轄7個鎮、3個鄉、3個蘇木和1個鄉級國營種畜場、196個嘎查村、684個自然屯,總人口39.9萬 人,地形由西北向東南構成淺山、丘陵、平原三大地貌類型。截至2016年3月,扎賚特旗現有耕地510萬畝,主產玉米、水稻、大豆、綠豆等作物,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40億斤,2015年達到45.12億 斤,是國家超級產糧大旗。自2006年到2014年,連續九年獲得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0年列為全國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2014年列為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全國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中國有機農產品(水稻)生產示范基地。
扎賚特旗糧食產量占內蒙古興安盟的三分之一,是國家超級產量大縣,被列為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縣。全國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有17個,內蒙古自治區有2個,扎賚特旗則是其中之一。2015年開始國家在黑土地保護試點每年投資3千萬,項目持續3年,總共投資將近1個億,這為扎旗發展綠色有機及特色生態農業奠定了基礎。扎旗是全國肉羊養殖大縣300家之一,是牲畜調出大縣,牲畜保守量為350多萬頭,農業專業合作社500多家。
扎賚特旗農業生產水平在內蒙古興安盟排在第一位。截至2016年3月,扎旗種植玉米面積320萬畝,水稻面積50萬畝,大豆面積40萬畝,雜糧雜豆包括綠豆、紅小豆、谷子、蕎麥等近70萬畝,特色作物:甜葉菊7萬畝,甜菜4萬畝,葵花10萬畝,馬鈴薯2萬畝。2015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1.5億 斤,在內蒙古興安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畜牧業方面,截至2016年3月,扎旗總畜量350萬頭,其中羊250萬只,生豬57萬頭。
扎賚特旗農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水稻加工成大米后作為扎旗較為出名的農產品,銷路基本覆蓋全國各地;玉米全部被當地糧庫收購;甜葉菊作為特色作物,采取訂單農業銷售方式,主要銷往日本、韓國,用于生產低糖高甜且有益人體健康的糖類制品。
扎賚特旗“三品一標”產品已達到9個,其中“淖勒銀珠有機大米”憑借其有機、綠色、無公害等優勢在全國獲得多項獎項,使得扎賚特旗在有機綠色農產品市場上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雖然銀珠大米與其他品牌大米相比價格不菲,但在全國市場上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3.1 畜產品銷路不暢
扎賚特旗作為生豬調出大縣,但牛羊肉的銷售情況卻不盡人意,由于扎旗牛羊肉不如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等地出名,使得扎旗畜產品在全國市場缺乏競爭力。扎旗畜產品銷量乏力也與地區本身草場面積、質量等資源稟賦有關。扎旗草場面積500多萬畝,占農業用地不到一半,又出于對草場保護的目的,無法進行大規模散養,所以扎旗在畜牧業養殖方面采取圈散結合的方式,該方式即增加成本又降低肉質。因此,畜產品銷路問題成為了拓寬扎賚特旗農牧產品營銷渠道的一大挑戰。扎賚特旗政府對解決此問題不斷付諸努力,例如:通過改善牛肉羊養殖品種,調整牛羊養殖結構,達到標準化養殖;鼓勵當地企業向產供銷一體化發展,并引進集合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先進企業:杜美牧業,但效果仍與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3.2 玉米產量與市場需求不符
玉米是扎賚特旗產量最大的農產品,但由于受到國際市場沖擊,玉米無論是出口還是內銷均存在一定困難,這與國際形勢密不可分。中國干玉米收購價格約為0.85元 /斤,濕玉米為1元以上,國際干玉米收購價格約為0.65~ 0.8元 /斤,我國玉米價格在國際上處于劣勢地位。另一方面,國產玉米存在國家補貼難的問題,如果政府加大補貼,會導致與國際接軌困難,土地流轉不暢等問題。扎旗政府響應國家政策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方面做出了努力:2016年縮減玉米種植面積至100萬畝,增種水稻至50多萬畝,利用扎賚特旗水資源豐富的特點,28億立方米水資源存量,規劃了綽爾河水庫等2個水庫;同時建設催芽生產車間,促進水稻規模經營。
3.3 知名度高的產品供不應求,知名度低的產品供過于求
知名度較高的銀珠有機大米無需采取任何宣傳手段就被一搶而空,普通產品增加了營銷成本仍然供大于求。多種因素導致了扎賚特旗綠色有機產品無法高產,例如扎旗綠色有機食品基地不到200畝;為了達到有機綠色標準,化肥農藥在農產品生產中禁止使用;出于保護土地目的無法擴大生產等。
4.1 加快特色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競爭力
農產品品牌要響亮,必須先將扎賚特旗推向全國乃至世界。例如,利用已外銷的產品進行宣傳,在產品包裝上用較為醒目的字體將產地標在醒目位置,或將產地名直接加入已有知名度較高品牌的名稱中。其次,突出農產品自身特點,細化分類,迎合不同消費者偏好,從而達到擴大市場的目的。例如強調扎旗生產各種大米的種類區別于其他大米的色香味及口感,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基礎上,創立屬于扎旗自己的大米品牌。
4.2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實現利潤最大化
地方政府應繼續依照全國市場需求結構下達政策,減少玉米種植面積,降低玉米收購價格,促使農民外出打工,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鼓勵農民為企業、合作社服務而非自給自足,從而緩解農村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
4.3 創新訂單農業新模式,加快產供銷一體化進程
扎賚特旗有機、特色農產品大多采取訂單形式,參照上一年產量及價格,在適量的規模上接收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訂單,再從事生產,將產品銷往已下單的各個地區。該方式雖然能防止產品出現滯銷,但限制了利潤空間的擴大。對于知名度較高的產品,利用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在原有訂單模式上加以創新,采取訂單投標、訂單拍賣等形式,將有限產量轉化為可提升價格空間的優勢。對于知名度不高的產品,特別是牛羊肉等畜產品,在加強品牌建設、加大營銷宣傳力度的同時,形成結合物聯網的銷售方式。扎旗應運用冷鏈物流保質、保鮮的特點,例如效仿順豐速運賣陽澄湖大閘蟹,與嘿客全國網點簽訂訂單,跨過中間商,探索農產品B2C、C2O、O2O銷售模式,從而解決成本高,銷路窄的問題,真正實現農業產供銷一體化。
4.4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開展旅游體驗營銷
在已有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的基礎上,打造具有科技含量的觀光體驗區;在已建淖勒水庫的基礎上,打造休閑度假區;結合黑土地保護試點,規劃家庭農場區;在十個全覆蓋的基礎上,打造農家樂村莊;結合林下經濟,打造采摘體驗區。通過宣傳秸稈還田、杜絕農藥化肥、綠色有機、無毒無公害的生態農業吸引周邊城區乃至海外游客體驗育苗插秧、菌菇采摘、果蔬種植、度假休閑等樂趣,同時培育每個農民成為農村生活的體驗向導。
[1] 楊吐雅.2005年~2010年扎賚特旗農用地變化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1).
[2] 苑秀蓮.淺談扎賚特旗綠色農業發展情況[J].基層農技推廣,2015(05).
[3] 史生云.淺談扎賚特旗種植結構調整的調查與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4(01).
F323.7
A
2096-0298(2016)09(c)-006-02
李曉璐(1989-),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在校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技術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