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 呂曉飛
加強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研究
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 呂曉飛
建立和完善企業集團財務管控制度對整個企業集團的管理、運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集團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本文闡述了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基本模式,對現階段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控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規范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對策。
企業集團 財務管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集團企業作為一個重要的市場經濟組成部分,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中,在企業集團的發展中,建立和完善財務管控制度是企業集團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集團的管理者,要對集團財務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科學的管控,設計出適合企業集團自身情況的、切實有效的財務控制體系,以實現資金的良好流動與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集團的整體運行和良好發展。然而,在新常態經濟下,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預算管理不科學、管理模式不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等,為企業集團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加強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與控制對于企業集團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參考意義。
(1)企業集團財務管控以資本為紐帶。在企業集團組織形式中,資本是維系集團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關系的紐帶,母公司以資本的形式投資于集團其他成員單位,成為子公司的股東。相對于集團公司,每一個成員單位都有一定的獨立性。
(2)企業集團財務管控以實現集團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企業集團財務管控要從集團企業的整體高度和全局出發,對財務進行總體的控制,要有助于整個集團企業集體利益和價值的實現,使企業集團獲得巨大利益。在集團企業確定的財務目標下,母公司要求下屬公司遵循共同的財務目標,積極開展經營活動。
(3)企業集團財務管控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在企業集團財務管控體系中,集團母公司作為財務控制主體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其他子公司均為財務控制客體,二者較為復雜。因企業集團具有跨行業、跨地域和多元化經營的特點,隨著企業集團規模的擴大,子公司數量的增加,各子公司在經營范圍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增加了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復雜性。
(1)運營控制模式。運營控制模式特點是高度的集權性,要求子公司對總部決策做到強有力的執行。集團總部對子公司的管理決策深入到日常經營的各個方面,子公司只負責相關業務的活動執行。集團總部對子公司各項經營活動具有管理權,包括資本管理、技術管理及戰略控制等,進而實現集團戰略統一與共同發展。
(2)財務控制模式。財務控制模式特點是高度的分權性,給予下屬子公司以很大的財務管理自由。總部與子公司之間的控制關系主要以資金與金融方式達成,集團總部只涉及母子公司的財務控制和整體資本運營,對子公司的具體活動與經營計劃,并不干涉太多。子公司作為相對獨立的企業,獨立經營自己的企業活動與業務范圍,具有高度自主權,是一種分散型決策和管理的模式。
(3)戰略控制模式。此類控制模式是介于以上兩種控制模式之間的一類模式。通常情況下,集團總部對具體業務活動并不負責,只是負責總體資本管控,通過資源優化與人事管理等途徑,對子公司進行有效管控。這一控制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將企業決策與執行分開進行,總部對整體規劃具有管理權,而子公司則負責對公司業務的開展與執行。
(1)內部治理結構欠規范。當前階段,許多企業集團在治理結構上不夠完善,導致集團內部的財務控制體系存在漏洞,對于集團公司和下屬子公司的財務需求不能完全滿足,并且存在很嚴重的滯后性。由于集團公司的治理結構有待完善,所以無法對集團的財務控制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
(2)企業集團財務核算體系不統一。集團財務核算方式、會計政策不統一,導致各公司財務人員憑個人主觀意識處理賬務,集團財務分析存在一定誤差,在數據分析上未進行橫向對比,無法對經營管理進行充分支持。另外,因核算體系未統一,各公司在財務設置上存在混亂現象,進一步增加了分公司錯誤賬目的出現,進而提高了會計信息的錯誤率,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導致內控混亂現象的出現。
(3)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缺乏有效性。現階段由于部分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部門并未獨立于企業集團的其他企業、管理層而存在,導致內部審計缺乏有效性,審計難以真實有效反映企業集團的經營、財務狀況。同時部分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監督效應不足,內審部門即使發現了企業集團存在的財務、內控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只能對現有問題進行發現,并不能強制要求改進,存在監督效力不足問題。
(4)企業集團的預算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當前部分企業集團的預算管理能力不高,在預算管理事前規劃階段細致程度較低,難以對眾多預算項目進行全面判斷,一般只進行合理性審核,無法做到精細化管理。缺乏科學的預算編制,考慮問題不周全,沒有配套的績效考核,人事調動頻繁。部分企業集團的預算管理制度在預算的監督、評估方面不完善,對于預算管理,缺乏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控制體系。
(1)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制度效率。建立健全母子公司內部財務管控,對財務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對企業集團財務制度權力進行適當劃分,在對相關權力進行劃分時,應對權力下放時的財務數據進行時刻關注,同時還要保證財務制度的有效執行,進而促進框架結構的有效調整。
(2)強化預算控制,提高財務控制的科學性。隨著企業集團業務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集團應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選擇合適的預算編制方法,提高預算編制水平,防止或消除預算編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組織分工與協調方面,成立專門部門,建立以戰略規劃和戰略發展為起點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各部門的具體業務需要為依據,對工作計劃進行全面制定與協調,保證預算編制工作的有效執行。同時,在方法的編制方面,應針對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預算方法,避免預算編制工作流于形式或以主觀想象為根據任意削減或增加預算。在預算執行上,對全面預算的執行一定要到位,不能隨意更改。還必須加強對全面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切實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控制力和約束力。
(3)實現財務制度與會計核算體系的有效統一。在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制定時,應堅持統一原則,體現其科學性,合理制定財務措施,并保證企業集團所有公司的執行,杜絕違背財務制度進行私自作業的現象。在規章制度統一的情況下,保證企業內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財務制度完整準確地執行,提高整個財務信息的質量,促進企業的各項措施有效地施行。統一會計核算政策和分析報表格式,保證集團內數據統計的準確性、分析的可比性。
(4)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企業集團應在以上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強化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責任,并增強其獨立性,提升財務效力。同時,應將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集團的重要下屬機構,以此確保審計機構在工作中的獨立性。審計監督關口前移,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審計中去,強化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保證集團成員公司各項經營活動在嚴格的程序下執行。加強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機構與外部審計的結合,利用專業的審計手段和方法監督和檢查集團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集團公司在財務控制執行過程中的潛在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集團要想實現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對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認識。科學選擇“集權、放權”,充分調動子公司的積極性,強化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的監督與管理。在不斷實踐與發展中建立完善的財務管控體系,科學建設集團內部治理結構,嚴格實行授權審批制度,并利用現代化手段,把內部控制滲透在主要業務流程中,將企業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融為一體,為集團整體戰略及發展規劃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 張淑媛.加強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思考[J].新經濟,2016(1).
[2] 宮玉義,徐若倩.建造合同核算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J].新經濟,2016(7).
[3] 張興福.企業集團財務預警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6(14).
F275
A
2096-0298(2016)09(c)-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