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業陜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公司 郝紅科
淺議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中航工業陜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公司 郝紅科
為促進企業發展,許多經營者把管理重點從資產管理逐漸轉向資本經營,進入以財務為導向的企業管理階段,企業財務管理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那么,作為財務管理重要內容之一的財務風險管理就成為了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財務風險。本文將從財務風險的概念、形成原因和防控進行剖析,以達到對其進行有效管理,趨利避害,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目的。
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管理 風險防控
1.1 財務風險概念及管理目標
企業財務風險是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對企業經營目標實現有不利影響的財務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該事件的發生可能是單一事件的誘發也有可能是相關多種事件綜合因素誘發的結果。若該誘發事件出現,則不可避免地會給企業帶來不利的財務后果。然而財務風險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完全消除財務風險及其影響是不可能的。由于不為企業所預計和控制的外部因素造成的系統風險的存在,以及企業自身內部非系統性風險的存在,使得財務風險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此,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目標是:認識風險的現狀和形成原因,規避財務風險,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為企業創造最大效益。
1.2 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1)客觀存在性。既然風險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么作為財務風險也是如此。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系統性風險的影響;當然,任何一個企業的管理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這也為由于企業自身原因產生非系統性風險創造了條件。這就說明,不論企業的業績管理如何,企業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2)不確定性。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風險與機遇是并存的,企業對風險的應對和對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追求也是相互依存的,不重視甚至完全避免風險都是不現實的。然而,企業財務活動受來自外部和內部(即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決定了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有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誘發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并且具有不可確定性,不同的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公司治理結構、企業文化氛圍和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情況。但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個方面。
2.1 外部誘發因素
外部誘發因素即存在于企業外部的、企業自身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影響財務管理環境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變化、稅收法律規范變化、利率、匯率變動的影響等。外部誘發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其變化是復雜的而且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必然會對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風險與機遇的并存性,企業外部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某種機會的同時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某種威脅。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要求企業的理財活動要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否則財務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
2.2 內部原因
內部原因是產生于企業自身內部因素而造成財務風險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2.2.1 資本結構不合理
我國國有企業與新興企業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資本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率高。這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如產權不分、資金供應體制和經營管理不善,經濟效益差等,使企業在體制轉型過程中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造成流動資金短缺,為了維持生產經營,只能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籌措資金。較高的資產負債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壓力,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下降,即產生財務風險。另一方面,新興企業和上市公司則側重于權益融資,資產負債率普遍低于10%,較低的負債比率,雖說降低了償債財務風險,但也喪失了利息抵稅帶來的收益。
2.2.2 內部監控機制不完善,人員風險意識淡薄
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始終,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大部分企業都有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辦法,但往往側重于大額財務經費支出審批等,對財務資金的預算管理、財務分析等財務管理中的重要職能作用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財務監督和評價體系,缺少財務管理的監督制衡和評價機制,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財務監督失靈等風險。
在企業管理中,特別是一些非上市的國有企業里,對企業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要求不高,崗位輪換不及時,造成部分人員各自為陣,墨守成規,對于新興事物無法應對;風險意識淡薄,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這也是誘發財務風險產生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2.2.3 財務管理可控范圍的局限性
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不少不能用歷史數據來體現的項目,需要財務管理人員進行主觀判斷,鑒于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積累和業務水平的高低,使主觀判斷存在誤差。企業出于某種目的,弄虛作假,粉飾財務數據,必然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而建立在會計信息基礎上的財務預算、經營狀況分析、投融資決策等財務活動就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現實情況,做出的分析和決策報告就是片面的,存在風險隱患。每一種財務分析方法不是萬能的,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特定滿足的條件,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同的,甚至會出現相互矛盾的結論,這就需要決策人員根據工作經驗進行判斷和取舍,這種判斷和取舍也使財務風險的存在成為可能。
3.1 分析和研究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和規律,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雖然影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外部因素是不斷變化且企業無法預測和控制,但外部環境的變化并不是雜亂無章,諸多變化因素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如海灣戰爭的爆發,影響全球石油的供給,造成全球石油供應的恐慌,進而引起石油價格的波動。企業可以通過分析影響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之間的聯系和影響作用,把握其中的變化趨勢及規律,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及時加以應對。
3.2 提高風險認識,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重視理論研究和風險評估方法的創新,為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奠定基礎。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一是構建立體的全面風險組織體系;二是健全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內控體系;三是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報告體系;四是形成科學的風險管理考核體系。
3.3 提高企業全員風險意識
財務風險存在客觀性和不可避免性,要求每個財務人員對風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任何細小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因此避免理財失誤,預防財務危機的發生,就必須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同時,管理層應重視企業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活動和目標的影響作用,將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置于企業生死存亡的戰略地位上。定期對全員,特別是對財務人員進行風險知識培訓,創造一個人人識風險,全員應對風險的良好氛圍。
總之,財務風險的不可避免性理所當然要求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盡可能地對財務風險進行辨識和加以控制,趨利避害,使風險與收益達到均衡,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發展目標。
[1] 李清華.財務管理[M].北京:經濟出版社,2002.
[2] 凌世壽,梁海娟.財務風險管理淺析[J].財會月刊,2002(9).
[3] 蔣屏,王珮.財務工程學: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具及應用[M].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7.
F275
A
2096-0298(2016)09(c)-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