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徐 艷
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的淺析
泰安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徐 艷
固定資產是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一般占企業資產總額的50%以上,因此固定資產管理的好壞決定了企業資源配置的好壞、利用率的高低,進而影響企業市場的占有率,乃至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本文在分析了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特點以及意義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目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企業管理 固定資產 問題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企業競爭的深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多數企業將這必經之路看在企業的“產、銷、存”上,因而出現了固定資產管理的混亂,缺乏制衡,因此產生運轉效率低下,導致固定資產沒有在企業留下清晰的運行痕跡,這不但沒有達到固定資產的應有使用效率,還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更影響了企業利潤空間,因此有必要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加以分析,目的是促進企業資產的有效循環。
(1)固定資產核算的特點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能夠準確地核算固定資產原值和計提折舊以及凈值即可。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固定資產的取得多元化,增減又比較頻繁,故此核算也比較復雜,包括購置、融資租入、自建、更新改造、接受捐贈等,隨著會計準則的更新,固定資產的核算又引進了公允價值科目,增強了固定資產的合理性,同時也增加了固定資產核算的難度。另一方面固定資產購入價值大,使用期長,也給核算帶來了復雜性。
(2)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在于管控好固定資產,一方面提高其使用率,并確保其安全性與完整性。另一方面從固定資產的計劃、請購、使用、核算、評價等多環節加以監督與跟蹤,可以讓固定資產在企業中的運行軌跡清晰地展示在管理者面前,這樣有助于企業的監督,更有助于企業的發展。
面對多數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不足,我們應該敢于提出,并加以分析,這樣才能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前進,因此,根據筆者多年工作經驗以及小范圍內的社會調查,提出以下幾方面固定資產管理的不足。
2.1 核算的基礎薄弱
固定資產從企業的籌建到企業的壽終正寢都一直參與企業的運營,所以分析企業每項固定資產的運行軌跡,就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企業運營的痕跡。這就必須要求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基礎資料齊全,但是看看我們多數企業,固定資產卡片建立不及時,填寫不全,入賬價值不準確,在使用過程中,固定資產的內部調出調入以及外部的出租出借、檢修、維護記錄不及時準確,乃至后期的盤點與處置都沒有準確記錄,財務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核算,會計真實反映的職能就很難發揮。這是大多數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常見弊端,也是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之一。
2.2 固定資產的核算不到位
經濟在發展,企業的在建工程逐步增加,同時企業的資產也存在減值與增值狀態,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國家針對這一突出現狀在2010年出臺了固定資產的資本化支出與后續費用支出,并且也強調了固定資產減值的核算要求與原則。對于企業來說,這對核算的確有一定的難度與復雜性。但是有些企業偏偏鉆了這一空子。在固定資產的資本化核算時,不分前期與后期,也不按照資本化確認要求,弄虛作假,全部計入在建工程,從而達到人為調節費用的目的。在資產的使用過程中,由于資產減值核算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其測試技術含量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并且固定資產減值后不能回轉,所以有的企業就在資產減值與累計折舊上做文章,有意識無意識地將二者混淆,讓加速折舊代替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這顯然是違背會計準則的。
2.3 不良資產的比重急劇增加
時代在更新,科技在進步。首先,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設備更新也在逐步加快,原有設備淘汰的頻率在逐步攀升,這樣閑置設備在大量增加。其次是由于市場調研有誤或者企業預測不妥,投入的設備生產出的產品沒有市場,這樣由于銷售的停滯,導致生產無法進行,這樣設備也進入“休眠”狀態,隨著時間的推遲,設備無法使用或者已經沒有使用的必要,這也是盲目投資給企業帶來資源浪費的一種表現。有些設備初始設計就沒有與人員的技能以及本企業的實際情形相結合,從而導致新設備無法正常使用而被擱淺。另外許多企業的員工不愛惜設備,企業管理又不嚴格,導致人為的設備提前“壽終正寢”。最后,許多國有企業在設備的投入過程中,沒有長期打算,追求新科技,追求攀比風而盲目大量投入,這些設備由于實用性不佳,短期內將被淘汰,此時設備只好閑置。上述種種跡象表明,不良資產的增加,人為因素占有很大的成分。
2.4 使用過程管理不當
我們都知道,購入固定資產的最終目的在于使用,從而為企業創造生產價值。可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卻不少,是固定資產沒有正常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由于基層員工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企業在技術培訓方面抓的不緊,在監督方面管的不嚴。另外企業本身就存在著重視固定資產核算,輕視固定資產管理。又加上管理的不到位,所以設備缺乏定期的檢查,只有不能運轉時的修理。時間長了,早已形成自然,這是許多企業的通病,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
針對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固定資產在制度的完善上、在核算的方法以及管理的手段上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3.1 制度完善,基礎牢固
制度是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所以制度的制定要完善,并輔助內控加以跟蹤管理,這樣使固定資產在管理過程中首先將基礎工作打牢打穩。如設備在請購過程中,手續要齊全,在采購過程中,要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在入庫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賬、卡、物”相一致后再使用,在核算與使用過程中,要建立部門之間協作與監督制度,制衡管理永遠是監督的最好手段,以上這些基礎工作做到位了,那么后期的固定資產管理就會順利很多。
3.2 核算要緊跟外界發展形勢
核算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報表而已,而是要正確反映本企業的“家底”,使企業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為企業經營提供科學的依據。我們還知道,企業的經營是圍繞著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所以經營決策的依據也應該真實圍繞著外界變化做出真實的反映。因此企業在固定資產核算上要一改過去的只做簡單的平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要引入加速折舊方式;要正確地確認固定資產的原值;要根據會計準則細分資本化與費用化;同時還要根據會計法與稅法的差異,做好納稅申報的調整工作;對于固定資產減值這個科目要高度引起注意,在深刻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上,慎重使用這個科目。以上這些都是核算過程中要加以注意的環節。
3.3 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不良資產占有率
不良資產的產生的確與科技進步有關,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其與人為管理不善關系更大,所以首先要加強固定資產的盤點清查活動,做到心里有數,并將閑置、待用、正用的固定資產一一詳細分解,必要時應做輔助賬來協助完成。其次,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把好固定資產的審批關,在這里主張誰簽字誰負責到底,本著能內部調劑的不能采購,同時要注意購進的設備,一定要考慮其實用性與時間性。做到資產優化重組在先,有投入就一定有回報,不能一味地追求攀比。
3.4 強化管理,強化監督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強化監督管理環節,這是搞好企業的根本?,F代企業管理模式,要讓監督過程中融入新的管理手段,如融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固定資產管理復雜,環節瑣碎,所以企業要想管理好固定資產,就要輔助會計電算化,將固定資產在企業的自始至終全部環節都公開、透明地展現在管理者與使用者以及監督者面前,這樣有助于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另外,還要建立固定資產風險評估體系,讓固定資產管理也參與到企業的經營風險中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固定資產管理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效果,甚至影響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們有必要管理好固定資產,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性。
[1] 秦寶坤,許旭.淺析企業固定資產管理[J].商業文化,2010(01).
[2] 趙芳.淺析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14(09).
F272
A
2096-0298(2016)09(c)-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