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官紳道德職責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成因
——以官紳道德職責為中心

2016-03-18 04:37:52雷冬文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雷冬文

(嶺南師范學院 歷史學系,廣東 湛江 524048)

?

論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成因
——以官紳道德職責為中心

雷冬文

(嶺南師范學院 歷史學系,廣東 湛江 524048)

摘要: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形成,與政府官員、士紳群體未能在道德建設中切實發揮作用有密切關系,與官府培養官紳時道德教育的缺失亦有關聯。就官員而言,他們雖然能履行道德規范宣講的任務,但未起到道德示范的作用。士紳因其民與官中介的身份而被賦予了社會道德建設的具體執行者的角色,承擔宣講道德規范的任務,并主管地方公益性事務,然而,諸多士紳并沒有扮演好社會道德建設具體執行者的角色,反而破壞了道德規范,已經無法承擔起社會道德建設的重任了。而官紳未能完成社會道德建設的重任,又與清末重私德而輕公德的傳統道德教育有直接關系,不合時宜的傳統道德教育成為清末官紳失德的深層次原因。

關鍵詞:道德危機;官員;士紳;道德教育

0引言

近代中國,梁啟超先生于1902—1903年間首倡“公德”、“私德”之說,并以這一對概念來審視國民的傳統道德。梁啟超認為“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1]123”,由此引發出近代社會道德危機問題。對于清末社會道德危機問題,學術界的關注不是很多,即便涉及,也多散見于學者們主題不一的論著中。而已有的不多的專門探討清末社會道德問題的論文,多集中于論述梁啟超的社會公德觀,對社會道德危機產生的原因問題,則未深入探討。那么,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形成,究竟由哪些因素導致呢?曾國藩曾言:“風俗之美惡,主持在縣官,轉移則在紳士。欲厚風俗,不得不培養人才[2]484。”此言表明,在近代社會道德建設體系中,政府官員起著主導作用,士紳群體則發揮著具體執行者的作用,而教育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由此可推斷,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產生,與官員群體、士紳群體未能在道德建設中切實發揮作用有密切關系,與官紳培養中道德教育的缺失亦有關聯。

1官紳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職責與失職

1.1官員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職責與失職

大清朝廷給各級官員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任務主要有兩項:“得暇時巡察鄉里,教民以孝弟馴良及守望相助之法;署中居家,務循倫理儉約自奉,掃除一切浮華[3]583。”即道德規范宣講和道德示范。就道德規范宣講而言,因較易在制度層面進行操作,也容易進行量化考核,故也是清廷對官員們有明確、具體要求的一項任務。揆諸史實,官員們一般都能根據清廷的要求,完成對民眾宣講道德規范的任務。清廷多次嘉獎宣講有功的官員,即是明證。

至于道德示范的任務,清廷的本意是通過官員對道德規范的模范遵行來推動民眾對道德規范的遵行。相對于道德規范宣講任務容易量化考核因而較易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而言,道德示范較難提出非常具體的要求,且不易操作,官員們的道德示范作用到底發揮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官員們自身的道德修養。為確保官員們能起到良好的道德表率作用,清廷建立起了一套對官員道德品質的考核、監督機制,但該機制較為簡單、模糊。首先是在任命官員之前,將候選官員的道德品質列為考察的要點,不合格者不得委任。清廷明確要求“各該督撫,務當破除情面,嚴加考,自道府以至州縣,凡初到省者,必躬親面試,其鄙俚輕浮者,即行咨回原籍[4]498,577。”查閱史料,因道德品質不合要求而被咨回原籍的候選官員,委實難尋,尤其是在捐納制度制約下,就更難實施了,故不少道德品質低下者混進了官員隊伍。而對那些在職官員,則重在發揮上級官員和監察御史的監督、彈劾作用,一旦發現其道德出現問題,即視情節予以程度不等的處分,輕則降職,重則“永不敘用,以儆官邪”。譬如,僅僅在光緒二十八年六月,清廷便下旨對四川省署銅梁縣試用知縣李瑞蘭、候補知縣謝本嶙、候補府經歷劉、重慶府訓導龔運等多位品行不端的地方官員予以“即行革職”之處分。而咨補巴縣木洞鎮巡檢陳久錫則因品行過于低劣,“行同市儈,僅予革職,不足蔽辜,著永不敘用”。同月,湖北房縣訓導曾心傳因“人品不端”、洲巡檢潮因“行止卑”、武昌縣典史崔潤森因“操守不謹”,亦被革職[4]501,624。

清廷對官員道德品質的考核、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尤其是因信息來源有限,官員道德品質究竟如何,很多時候取決于上級官員和御史的主觀判斷,因此即便是如上的嚴厲處罰措施,也并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官員們能切實起到道德示范作用。考察清末賑災問題,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官員即便面對“天下災歉眾矣,困窮甚矣,愁嘆滿野,流亡載途”之慘景[5]120,也不會“仰體朝廷德意,極力撫循[6]25”,反而對“民生之疾苦,則以為相沿已非一日,漠然不以系于心[5]79”,甚至“假國家之威靈,魚肉難民以為利[5]1257”,喪失了起碼的道德良知,更別說發揮道德表率作用了。以江蘇為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蘇北地區受災,“徐州查賑委員、江蘇試用知縣張查勘秋災,大言索賄,收受災規,舉動謬妄[7]874”。其他一些州縣官吏也是“報荒有費,勘災有費,造冊賣災更有費,……單費而外,房飯供給,加以輿夫、車夫、轤夫種種開發,(官吏)又復結鄉董為羽翼,每次雜費,輒攤派四五十千不等[8]”。作為政府委派賑災官員,張等本應秉著職業操守與社會道德規范,認真查勘災情,以便制定切實可行的賑災方案。但張等卻借機索賄收費,不但有悖查勘災情的職責,而且連社會公認的救死扶傷的道德規范也肆意踐踏,實出常理之外,謂其舉動“謬妄”,實不為過。此外,江蘇還有些官員在救災時,借“經理款項”之便,“以便其侵蝕之私[5]10”,甚至連那些封疆大吏,“以方面大吏之尊榮,亦有斤斤焉惟利是圖鍥而不舍者矣[9]”。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即是如此。端方將五百萬集賑款中的三百萬據為己有,“又慮饑民為變,遣軍隊彈壓之,示以稍反側即立盡,于是饑民皆枕藉就死,無敢有蠢動者[10]531”。端方雖然沒有像張等人那樣直接向災區災民索賄收費,但造成的后果卻是“饑民皆枕藉就死”,本質上仍屬于趁火打劫的無德之舉,是對守望相助、救死扶傷等傳統道德的根本性顛覆,而其道德示范,也因之歸于失敗。

對照宣講道德規范時的言之煌煌,部分官員趁災勒索等有悖道德規范的舉動,給社會留下了不顧民眾死活而一味利己的缺德印象。《申報》于宣統二年三月曾連續刊文評論,認為清末之為官者,“大抵均以剝民自肥為居官獨具之至義,凡所設施均不出此軌范,至人民之患難疾苦則悍然置之而不顧。夫官吏全為保民而設,今惟利是圖,不顧公眾之厲害,不能保民,適以病民”。“如此次湘省之亂,米價既貴,官猶不為之設法使平,反任奸商運米出口,甚至積谷平糶之舉,亦置之而不為。”并明確指出,“欲修明政治,猶非澄清仕途,使人人有祛私顧公之德性不可[11]”。上述評論表明,清末官員們作為社會道德建設的主導者,不但沒有起到道德表率作用,反而在民眾面前展示了“祛私顧公之德性”的缺失,“縱情則為奔駒,執德則如朽索,趨利則如墜石,善道則如懸絲[12]284”,未能承擔起所應承擔的社會道德建設職責。

1.2士紳群體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角色扮演及其失敗

對于各級官府及官員而言,因國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對民眾的道德規范宣講是件異常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因為清代的政權設置只至縣一級,故縣以下的廣大鄉村很難保證道德宣講能普及至每一個臣民。故此,在清代的社會道德建設體系中,士紳因其民與官中介的身份而被清廷賦予了社會道德建設的具體執行者的角色,負責完成官府安排的道德規范的宣講任務,并主管地方公益性事務,承擔諸如濟貧、育嬰、養老等社會善舉[13]60。近代亦然,“寇亂以來,地方公事,官不能離紳士而有為[14]1757”。為消除民眾起義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消極影響,清政府較以往更希望士紳們能切實完成道德規范宣講任務,并為此多次頒發諭令。道光三十年,裕泰等人要求各地“設義學,訪延明經之士,歲時講求教課,總以辟邪說為要,隨時化其桀驁,啟其愚蒙。并令選擇紳士,于朔望宣講《圣諭廣訓》,使之潛移默化,返樸還淳[15]3164”。同治四年,清廷再發諭令,明確要求士紳承擔起距城較遠各鄉的《圣諭廣訓》的宣講工作[16]135,187。直至光緒時期,士紳們仍一直承擔著宣講道德規范的任務。從有關史料來看,士紳們基本上能按照清廷要求,積極傳授和闡明傳統的綱常倫紀[13]61。然而,諸多士紳在社會道德建設中,也犯了和官員相同的錯誤,即言行分離。他們雖然能四處宣講道德規范,但在道德規范的實踐中,“竟有身列膠庠,然四民之秀,亦竟離經畔道,而肆無忌憚者[16]135,187”,諸多士紳甚至“取他人之貨財,供一己之揮霍,托名勸募,實則抑勒[10]305”,以致給公眾留下了“紳董中潔身自好、熱心公益者實不多見,且持破壞主意、橫生阻力者亦間有人”的不良印象[17]。對于士紳們肆無忌憚的“離經畔道”之舉,《東方雜志》曾報道,在直隸,有士紳以籌措自治經費為名,擅將義倉積谷盡行出售,所得款項全部中飽私囊。還有士紳不顧天旱導致秋糧歉收的民情,以調查戶口為名強制性地向民眾斂財[18]。《湖北地方自治研究會雜志》也曾記載,湖北的士紳們“只知吞款,而不知捐款,只知欺貧,而不知恤貧[19]”。而官方的奏折,也反映了類似的現象。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劉坤一奏稱,舉人張傳芳盤踞揚州府屬仙女鎮,“于年荒糧貴之時,只知貪利殃民”,“逐日偷運米糧出口,為數甚巨,實屬衣冠敗類[4]502,639”。兩廣總督周馥在一份奏折中曾言,光緒三十三年,廣東“廉屬谷貴,鄉民求定價值。(官府)飭查各富紳存谷,除留食外,余悉出糶”。但有些富紳雖“積谷頗多”,卻罔顧民生,“隱匿少報[20]456”。而軍機處在奏折中也反映,山東萊陽在宣統二年遭遇春荒,“民尤困苦”,但士紳不但不救恤民眾,反而“與官吏朋比為奸,魚肉鄉民,一切浮收錢糧,侵吞積谷,苛派集捐,皆確鑿有證[6]175”。

清末士紳道德淪喪如此,不但使其所宣講的道德規范成了一紙空文,更使其在民眾心目中的道德形象毀損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時人在將往昔士紳相較于清末之士紳時,不禁感嘆:“與今日之紳士相比較,其天良猶未如此之盡喪也[10]304”。“昔日之劣紳土豪,魚肉鄉里,猶以無所憑借,有所畏憚,不能縱其無等之欲”,而清末士紳“遍布爪牙,剝奪抑壓,甚于劫盜[10]656”。并直言如“猶任其盤踞不去,則改良社會真無望矣”,士紳們由此而成為了“平民之公敵[10]304-305”。上述言論不一定準確,卻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清末士紳對社會道德規范的巨大破壞力。

整體而言,士紳們雖然履行了道德規范宣講的職責,但是在道德實踐中卻屢屢踐踏道德規范,因此在把自身推向“平民之公敵”的同時,也對由他們具體建構起來的以“重義輕利”為核心的社會道德價值體系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儒風敝……輿論為之失平,大義因而澌滅,有利之可圖,即喪節辱身,棄禮蔑親,有所不顧[5]151-152”,“以致人心風俗,敗壞滋深。……鄉里小民,日趨邪僻[16]135,187”。社會道德危機因此而越來越嚴重。

2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深層次原因

清代把“崇儒重道”當作基本國策,非常重視道德教化,但為何包括官紳在內的社會成員會出現嚴重的道德問題呢?這與清末重私德而輕公德的道德教育有著密切關系。

鴉片戰爭后,為“退虜”、“送窮”, 清廷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革新。與此種革新相適應,社會倫理道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也應隨之變化。但清廷“以為道德者,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自無始以來,不增不減,先圣昔賢,盡揭其奧,以照后人,安有所為新焉舊焉者。殊不知道德之為物,由于天然者半,由于人事者亦半,有發達有進步,一循天演之大例[1]127”。正因為如此,清廷在實施道德教育時仍以“忠君尊孔尚忠尚武尚實為握要[5]151”,即便倡導開辦新式學堂,也是一邊鼓勵開設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一邊要求“其教法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4]486,420”。后來更明確要求“學堂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并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諸端,定其趨向[21]568,509”。

對于儒家倫理道德教育之優劣,梁啟超曾作過深刻剖析,認為“舊倫理所重者,則一私人對于一私人之事也[1]124”,即所謂的私德。而儒家倫理道德教育“關于私德者,發揮幾無余蘊,于養成私人之資格,庶乎備矣。”但“公德殆網如。試觀《論語》《孟子》諸書,吾國民之木鐸,而道德所從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并指出“五倫”說教存在重大缺陷:“關于家族倫理者三:父子也,兄弟也,夫婦也;關于社會倫理者一:朋友也;關于國家倫理者一:君臣也。然朋友一倫,決不足以盡社會倫理;君臣一倫,尤不足以盡國家倫理。何也?凡人對于社會之義務,決不徒在相知之朋友而己,即絕跡不與人交者,仍于社會上有不可不盡之責任。至國家者,尤非君臣所能專有,若僅言君臣之義,則使以禮,事以忠,全屬兩個私人感恩效力之事耳,于大體無關也。將所謂逸民不事王侯者,豈不在此倫范圍之外乎?夫人必備此三倫理之義務,然后人格乃成。若中國之五倫,則惟于家族倫理稍為完整,至社會、國家倫理,不備滋多。此缺憾之必當補者也,皆由重私德輕公德所生之結果也。”梁啟超認為,在“新政”實施導致巨變的環境中,儒家倫理道德已經“勢不足以范圍今后之人心[1]124-127”,實有更新倫理道德教育內容之必要。雖然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傳統道德教育存在如此明顯的結構性缺陷,但由于清廷在道德教育內容革新方面幾無建樹,社會成員所內化的道德觀念基本上仍屬于私德的范疇,其結果是清末“束身寡過主義,實為德育之中心點。范圍既日縮日小,其間有言論行事,出此范圍外,欲為本群本國之公利公益有所盡力者,波曲士賤儒,動轍援‘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偏義,以非笑之擠排之。謬種流傳,習非勝是,而國民益不復知公德為何物”。人們“享權利而不盡義務,人人視其所負于群者如無有焉,人雖多,曾不能為群之利,而反為群之累[1]124-125”。官員亦然,“知有私德,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進,國華之日替,皆此之由[1]126”。由此觀之,在清廷非常重視道德教育的情況下,官紳卻發生了嚴重的道德危機,實與清末重私德而輕公德的道德教育關系至深。

3結語

自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社會道德即屬于社會規范的一部分,而社會規范的建設與執行總是體現著統治者意志,反映著統治者的利益,因而成為統治者始終必須予以關注和完成的一項不可或缺的任務。換言之,統治者實為社會道德建設的主導者,如果社會道德發生危機,首要的責任者即為統治者。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產生亦然。清廷給各級官員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的任務主要有兩項:道德規范宣講和道德示范。由于道德規范宣講較易在制度層面進行操作,也容易進行量化考核,故清廷對此提出了明確、具體的任務要求,而各級政府官員也確實完成了道德規范的宣講任務。相對于道德規范宣講任務容易量化考核而言,官員們的道德示范作用發揮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官員們自身的道德修養。雖然清廷為確保官員們發揮道德表率作用,建立起了一套對官員道德品質的考核、監督機制,但該機制極不完善,因此在道德規范的實踐中,不少官員嚴重背離了所宣講的道德規范,以實際行動顛覆了其向民眾所宣講的道德規范,并導致民眾上行下效,從而直接促成了清末道德危機的產生。

士紳作為官與民的中介以及基層社會統治者,被官府賦予了社會道德建設的具體執行者的角色,負責完成官府安排的道德規范的宣講任務,并主管地方公益性事務。就此而言,士紳對社會道德建設的成效負有重要責任。然而,諸多士紳在社會道德建設中也犯了言行分離的錯誤,他們雖然能四處宣講道德規范,但在道德規范的實踐中扮演的卻是昧公益而重私利的無公德者角色,其結果是,在把自身推向“平民之公敵”的同時,也對由他們具體建構起來的與“他者” “共生”的倫理精神[22]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成為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產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整體而言,官員和士紳群體在社會道德建設過程中,都出現了道德宣講與道德示范的割裂問題。官紳的缺德,既是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的表征,更因官紳肩負社會道德建設的重任而成為清末社會道德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而官紳未能完成社會道德建設的重任,又與作為社會道德建設重要一環的道德教育未能及時更新教育內容,仍重私德而輕公德,有著密切關系。正是這種重私德而輕公德的道德教育,才使得官紳們享權利而不盡義務,“不能為群之利,而反為群之累”。不合時宜的道德教育成為清末官紳失德的深層次原因。

[參考文獻]

[1] 張,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M].上海:三聯書店,1960.

[2] 曾國藩.直隸清訟事宜十條[C]//葛士.皇朝經世文續編[M].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3] 賀長齡.整吏治以清政本札[C]//葛士.皇朝經世文續編[M].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4] 佚名.清實錄:第五十八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7.

[5] 陳善同.陳御史奏稿:卷二[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檔案史料: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 端方.端忠敏公奏稿:卷七[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8] 樊翠花.清政府脆弱的抗災能力與清末十年江蘇搶米風潮[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60-66.

[9] 佚名.今日之大吏[N].申報,1910-05-10(04).

[10] 張,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三卷[M].上海:三聯書店,1977.

[11] 霖.論今日變亂之源及其補救之方(續)[N].申報,1910-05-07(01).

[12]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四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3] 張仲禮.中國紳士——關于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14] 胡林翼.胡文忠公全集:第四冊[M].上海:世界書局,1936.

[15] 黎青.清代秘密結社檔案輯印:第九冊[M].北京:言實出版社,1999.

[16] 佚名.清實錄:第四十八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末江蘇等省民政調查史料[J].歷史檔案,1988(4):51-63.

[18] 問天.中國大事記[J].東方雜志,1910(8):111-112.

[19] 邵曉芙.清末鄉村民變的新政“激素”——以浙江農村為例[J].農業考古,2007(3):32-36.

[2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檔案史料: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1] 佚名.清實錄:第五十九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2] 唐少蓮,周敏.與“他者”“共生”——論和諧視域中“互讓?共享”機制的建構及其意義[J].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4(5):4-8.

(責任編輯:賀嫁姿)

On the Cause of the Moral Crisis of Late Qing Dynasty——Centered on Moral Responsibility of Officials and Gentries

LEI Dongwen

(Lingnan Teachers College,Zhanjiang 524048,China)

Abstract:In late Qing Dynasty, moral crisi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gentry groups’ non-effectiveness in moral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failure in moral education in talents cultivation. Although officials could fulfill the task of preaching on morality, yet they failed in demonstration. As for gentry groups,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social identity between ordinary people and officials, they were endowed with executive roles of 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were assigned the task of preaching ethics and undertaking local public affairs. However, they didn’t play well in 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On the contrary, they damaged the ethics, leading to their impropriety in fulfilling their mission. Gentries’ failures in morality construction we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personal morality out-weighted public morality, which became a deep-seated cause on moral crisi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Moral crisis; Officials; Gentry; Mor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6-03-20;修回日期:2016-04-08

作者簡介:雷冬文(1965—),男,湖南耒陽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史。

中圖分類號:K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562(2016)02-0078-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另类| 日韩在线中文|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欧美激情成人网| 久久网欧美|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成a人片|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男人天堂伊人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视频入口|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第四页|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人人视频|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综合狠狠|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午夜三级在线|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最新在线| 亚洲综合第一页|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亚洲天堂日本|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福利片|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99re| 色噜噜久久|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