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詠梅,袁宜彤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北保定 071001)
?
財稅政策對河北省農業保險的支持分析
任詠梅,袁宜彤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北保定 071001)
農業保險是為了減少農業生產的風險、降低自然災害給農業造成的損失而出現的一項保險制度,需要財政稅收政策的支持來為其保駕護航。河北省目前已經針對農業保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其發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分析了河北省農業保險的財稅政策支持,并針對該省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及建議。
農業保險;財稅政策;建議;河北省
農業保險是為了減少農業生產的風險、降低自然災害給農業造成的損失而出現的一項保險制度。農業保險需要財政稅收政策的支持來為其保駕護航,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自此我國各級財政和稅收部門逐步增加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河北省針對農業保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于產糧大縣的補貼逐步增加,支持農業保險公司增加對農業產品的保險、擴大農業保險的范圍、增加對優勢產業和保險的獎勵[1],加大了對農業保險的支持,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筆者從財稅和稅收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借鑒已有先進經驗,提出了發展對策及建議。
1.1 保費補貼的支持 保費補貼是財稅政策對農業保險的一項較為直接的支持方式。保費補貼緩解了大部分農民支付保費的壓力,增加了農民對農業保險的信心,激發了農民參加農業保險的熱情。目前的保費補貼機制是由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協同承擔。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鞭r業保險大多為政策性保險,若沒有財政的補貼,保險公司也無能為力。例如,對小麥、水稻、生豬這些維持生計的農作物的補貼比例達50%,而對于地方特色農業補貼比例一般為40%[2]。
1.2 經營管理的支持 對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支持旨在解決農業保險“高成本,高風險,低收益”的問題。目前,財稅政策對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支持主要包括提供稅收優惠、補貼經管費用的“明補”方式,以及通過其他保險來支持農業保險的“暗補”方式?!懊餮a”主要表現在對農業保險業務的稅收優惠政策上,而“暗補”主要表現為以其他保險的收入來支撐農業保險的經營和管理。
1.3 農業風險共擔機制的支持 農業風險共擔機制主要指分散保險公司的賠償壓力,緩解這類保險公司賠付難的問題,主要包括2種模式:第一,“地方政府與保險公司聯辦”模式,由地方政府和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共同承擔賠付壓力;第二,“保險公司自負盈虧”模式,在不排除政府財稅補貼的情況下,由保險公司獨自承擔賠付壓力。2種模式均是政府補貼和保險公司經營雙劍合璧的表現。目前,河北省有3家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公司的支持為農業保險的開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1.4 稅收政策的支持 稅收政策支持的第一個表現是保險公司對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保費減收10%,以90%計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第二個表現是對縣一級的農業保險收入的營業稅減少3%,并且這些優惠政策將會持續到2016年底。屆時,河北省又會推出新的稅收政策。
2015年,財稅政策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加大,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河北省受益其中,逐步減少或取消寧晉縣、大名縣、永年縣等產糧大縣的保費補貼,不斷提高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保費補貼,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擴大畜產品及森林保險范圍和覆蓋區域;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
2.1 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較少 當前,對農業保險試點的支持項目基本上是對農業保險的保費進行補貼,并且只是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民給予補貼,沒有對提供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給予補貼。對農業的補貼沒有上升到財政水平且缺乏具體明確的操作流程,這是農業保險道路上的絆腳石。縱觀其他發達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都是既包含對參保農戶提供保險,又同時給予保險公司一定的補貼以支持其經營和運行。河北省在該方面的補貼水平和范圍還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亟待提高[3]。
2.2 河北省農業保險總體運行模式存在不足 目前,河北省農業保險總體運行模式是商業化自主經營模式,該模式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政府在農業保險的經營方面“缺位”現象較嚴重,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得不到體現;第二,農村投保人無任何支持,使得農業保險參與率低;第三,再保險安排不合理,使得原保險人擔受太大的風險,妨礙了原保險人積極性。
2.3 供給主體有限 近年來,我國先后成立了安華、安信、安盟、陽光幾家專業性的農業保險公司,并且只在全國幾個省區設立了試點。河北省提供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數量極少,只有3家: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而且試點仍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其經營方式不靈活、業務開展不順利等,另外還存在一系列道德問題,騙保現象時有發生,嚴重阻礙了農業保險工作的開展。
2.4 農業保險品種少、區域小、保障水平不足 第一,農業保險涉及的品種過少,和發達國家相比具有很大差距。目前河北省參加農業保險的作物品種只包含了水稻、玉米、小麥、油料作物、棉花、馬鈴薯、青稞、天然橡膠、森林、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牦牛、藏系羊、糖料作物、主要糧食作物制種等16種農作物和畜牧產品。作為農業大省,河北省作物品種高達數百種,參加農業保險的16種作物遠遠不足。美國的財政補貼品種有150種之多,河北省與之還有很大差距。第二,參保區域較少,與農業保險“廣覆蓋”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第三,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足。目前河北省農業保險只能保障農民的基本成本,農民在遭受自然災害之后不能得到更多的補貼,這一點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4]。
2.5 政府支持的農業巨災保險體系尚未確立 農業風險不易防范,也不易控制,農業巨災時有發生,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必須形成參保戶、保險公司、國家財政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農業巨災保險機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由政府出資建立完善的巨災防范機制,在資本市場中將其壯大。河北省農業保險理論界早已提出農業巨災保險體系的理論構想,例如建立農業巨災基金等假設,但由于理論不成熟、操作困難大,河北省的巨災保險體系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未能付諸實踐[5]。
2.6 稅收支持力度不夠 河北省目前對于農業保險的稅收政策支持較少,只對保險公司關于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保費收入以及縣域農村金融機構保險收入等做出了稅收優惠和支持,而且這些稅收支持只延續到2016年底,總體來看,稅收政策雖然給與了農業保險一定的支持,但是還存在著優惠力度小、覆蓋種類不全等一系列問題。
3.1 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的力度
3.1.1 提高中央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比例。從財政補貼在各級財政的分擔來看,農業保險的收益范圍特別大,而且具有較強的外部效應,考慮農業保險產品的這一特殊性以及當前各級政府財力狀況,中央財政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也要看到不同地區農戶經營的多樣性及農戶收入水平的差異性。河北省各個縣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農戶對于農業保險的支付水平不同,因此在制定財政補貼政策時也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財政補貼的提升比例可以適當減少,對于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的地區,財政補貼的力度應當適度擴大。另外,對于特色農業產品應當增加財政補貼的力度,特色農業產品具有高收益、高科技、高效率的特點,增加對這一類產品的補貼力度有利于提高農民受益,加快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也可以針對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農作物給予特殊支持,例如京東板栗、滄州金絲小棗、易縣的柿子、保定的春不老等,既可以增加地方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又可以推進該省農業進步,培養農業優勢[6]。
3.1.2 拓寬財政補貼的形式。財政補貼的形式可以不單單拘泥于補貼農戶的保費,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出發,對提供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進行補貼,政府可以通過經濟補貼、認購股份等手段來支持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使保險公司有更大的信心和實力來完善農業保險。
3.2 建立抵御巨災機制 巨災是阻礙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巨災風險專項基金有利于保障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業務發展,提升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巨災風險基金資金的籌集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廣大社會群體的力量。在通過財政補貼和財政撥款的方式獲得資金的同時,也可以面向全社會發行基金債券和風險基金,從廣大社會群體中籌集資金,還可以向社會個人和廣大企業發起募捐,為農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3.3 充分利用稅收杠桿作用,推動農業保險發展
3.3.1 擴大稅收優惠范圍。目前,河北省的稅收優惠政策只體現在對種植業和養殖業免征印花稅和營業稅?!掇r業保險條例》中所體現的減免營業稅范圍應當擴大到林業和畜牧業等各個農業產業部門。當前,河北省正處于農業產業轉型與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解決“三農”問題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擴大農業保險的稅收優惠范圍有助于廣大提供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降低經營管理成本,愿意并敢于持續提供農業保險,同時有助于促進該類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態獲得改觀,更大程度地提高其積極性。另外,擴大稅收優惠范圍也可以使更多的農業生產部門得到照顧,使財稅政策的政策性得到充分體現。
3.3.2 合理收取企業所得稅。首先,對于保險經營主體的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額,由保費收入,即純保費、附加保費收入之和,扣除保險賠款、業務經營成本與各項費用、繳納的營業稅及附加等計算所得。但是,這種計算方法沒有考慮到經營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特殊性以及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梢赃m當改變對農業保險企業所得稅的征收周期,因為農作物的生產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如果不考慮其周期性,就會大大打擊該類企業的積極性。對于所得稅的征收,應當對比其收取保費的收入和企業的成本,在一定周期結束后,可以對其收入與成本之差,即企業利潤增加稅率。其次,每個農業保險經營企業都有一定數額的大災風險準備金,該類準備金是企業應對大災年份的儲備資金,對于大災風險準備金,稅收部門應當減少對其的稅率,甚至可以免除稅率,增加企業的大災風險準備金就是增加企業的生存能力,提高企業的積極性,這對農業保險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其實,用免稅政策鼓勵保險公司增加大災風險準備金積累,不但有利于減輕大災年份政府的財政救災支出,還有利于穩定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取得更好的災害救助與補償效果。
3.4 政府引導開拓其他農業保險模式
3.4.1 “農業保險+信貸”模式。近年來,保險行業通過在農村信貸活動中引入保險機制,有效轉移了農民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不能如期還貸的違約風險,有效解決了農民因無擔保、無抵押而貸款難的困難,有力地支持了“三農”的發展。該種模式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擴大了財政補貼標準和補貼范圍。鑒于農業信貸的風險較高,河北省政府應對金融機構以稅收減免、財政貼息等方式予以補償[7]。
3.4.2 “互聯網+保險”模式。隨著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給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互聯網+”現代農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此,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有力地支持了保險行業運用互聯網服務“三農”的探索和實踐。河北省也應順應“互聯網+”的時代,抓住機遇,開拓“互聯網+保險”的新模式,為農民帶來福音。
[1] 李萍.財稅政策扶持農業保險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2(1):97-99.[2] 唐玉蘭.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稅政策取向[J].求索,2009(10):84-85.
[3] 柳光強.國際財稅支農政策的特點及啟示[J].小城鎮建設,2004(8):76-78.
[4] 蘇超.論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的財政政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9(5):97-99.
[5] 吳振華.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政策[J].江蘇農村經濟,2006(5):34-36.
[6] 張斌.農業保險政策亟待改革[J].半月談,2014(23):77.
[7] 楊向東.國外農業財稅政策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6(1):92-96.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f Hebei Province
REN Yong-mei, YUAN Yi-t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1)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a system to reduce the ris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loss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to agriculture, which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financial and tax policies.Hebei Province 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t there is still a gap compared with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for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Hebei Province was analyz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Suggestion; Hebei Province
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基金項目(SK201503-1)。
任詠梅(1976- ),女,河北靈壽人,講師,從事農業經濟及農業保險研究。
2016-08-29
S-9
A
0517-6611(2016)31-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