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彬 (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與環(huán)境藝術工程系,云南玉溪 653106)
?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的實例探討
——以云南文山州富寧縣農村土地確權為例
李怡彬(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與環(huán)境藝術工程系,云南玉溪 653106)
摘要結合云南文山州富寧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實踐,對此次土地確權的主要調查內容、地籍底圖的數據庫確定方法、土地權屬實地調查步驟、測繪技術精度控制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總結得出此次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經驗:政府部門的全力配合是完成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基礎;工作細致、認真和多次復核是做好該項工作的要求;要讓各級政府、村民充分認識農村土地確權的重要意義。對云南文山州富寧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實例探討,可為西南邊遠山區(qū)其他縣區(qū)的土地確權工作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測繪;精度
自2006年開始,國務院陸續(xù)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fā)〔2006〕38號)、《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fā)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fā)[2008]146號)等通知要求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由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確權復雜,不易處理,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1]。GPS、RTK等測繪新技術的應用[2],使得操作更加簡便,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2014年6月開始,玉溪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組成調查組完成了對云南文山州富寧縣農村土地的確權工作,筆者結合該實例對農村土地確權全過程做全面總結,以期能為西南邊遠山區(qū)正在開展該項工作的其他縣區(qū)提供借鑒。1研究區(qū)概況
富寧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105°13′~106°12′E、23°11′~24°09′N。境內居住著壯、漢、苗、瑤、彝、仡佬等6個民族,屬多民族聚居縣。2013年末,全縣共有9.50萬戶,人口41.83萬,其中,農業(yè)人口37.32萬,非農業(yè)人口4.09萬。富寧縣南與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兩縣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5縣(區(qū))毗鄰,西與文山州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h境東西相距最寬109.89 km,南北相距最長108.78 km,幅員面積為5 352 km2??h內山區(qū)面積占96%,境內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并列,縣內共有壩子14個,壩區(qū)面積30.43 km2。
2云南文山州富寧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的實例探討
2.1土地確權的主要調查內容依據《云南省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條例》以及文山州土地管理部門的相關文件要求,此次土地確權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承包地塊的調查內容主要是承包方承包的每一個承包地塊的面積、所處的位置、地塊名稱、空間位置、界址點、土地用途、是旱地還是水田等情況。并且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為村民勾畫出正在種植的開荒地或者自留地等,把不屬于承包關系的開荒地和承包地進行確權,但是不列入發(fā)證的內容里。
(2)對于農民依法開墾的土地,耕作5年(不含5年)以上的,納入承包地管理進行確權登記。在國有林、庫區(qū)范圍、集體林地中毀林開荒新增的耕地,必須進行退耕還林,不納入此次確權登記的范圍。
(3)已經由有關部門確權登記的林地、草地、水面、宅基地等不屬于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范疇的農村土地不納入登記試點范圍。
2.2地籍底圖的數據庫確定方法考慮到云南省目前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各地州、縣航測地圖及衛(wèi)星影像圖,在該工程實例中,調查組采用了以下步驟對地籍底圖的數據庫進行確定。
2.2.1取得航測圖片、衛(wèi)星數字影像圖。調查組在綜合考慮云南省、文山州土地確權要求的精確度及相關底圖獲取難易程度的基礎上,與當地國土部門聯(lián)系,取得了國土部門統(tǒng)一繪制的文山州航拍的1∶2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及1∶10 000衛(wèi)星影像圖,精確度已達到相關部門的要求。
2.2.2完成草圖的初步繪制。在獲得的上述底圖后,運用ArcGIS繪圖軟件進行草圖勾畫,經過多人復核后打印成圖,并勾畫出了富寧縣各家各戶的承包地塊,繪制出承包地塊的界線范圍,注明每一地塊的編號以及權利人姓名,完成土地確權草圖的初步繪制。
2.2.3應用ArcGIS繪圖軟件建立土地承包數據庫。調查組將ArcGIS繪圖軟件中勾畫好的影像圖矢量數據進行多次檢查和復核后,放入富寧縣土地承包數據庫,形成完整的富寧縣土地承包矢量數據庫,并根據各鄉(xiāng)鎮(zhèn)提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信息、戶口簿信息等,在ArcGIS中作為基礎數據進行數據庫的管理。
2.3土地權屬實地調查步驟富寧縣是多民族聚居縣,此次調查涉及富寧縣6鎮(zhèn)7鄉(xiāng)141個村、2 567個村民小組,涉及農業(yè)人口37.32萬,能否對該項工作宣傳到位,讓每個村民了解該項工作,并積極配合,是進行土地調查的最關鍵點,也是控制確權質量的最重要步驟。此次土地確權工作中土地權屬實地調查步驟如下。
2.3.1廣泛宣傳,爭取各鄉(xiāng)鎮(zhèn)、各村民小組的積極配合。調查組提前做好該項工作的宣傳資料,并由土地部門召集各村委會領導人對要進行調查的鄉(xiāng)鎮(zhèn)、村委會、村小組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廣泛宣傳,要求村委會領導成員細化到每一個小組長,小組長細化到每一個農戶中,讓各家各戶都知曉開展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并爭取各村民的積極配合,讓村民提前準備資料。
2.3.2調查組深入每個村小組,確定每家每戶的實際權屬基礎信息。在對該項工作進行充分宣傳的基礎上,調查組將各鄉(xiāng)鎮(zhèn)的影像資料圖、ArcGIS中數據庫需要的各項基礎數據調查表,由各村小組組織村民填寫各家各戶戶口簿、承包合同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基礎信息。
2.3.3對有爭議或底圖不清楚的地塊進行實地測繪,完成調查草圖的繪制。調查組首先由各村民在底圖對各家各戶的土地進行權屬確認;對有爭議和底圖看不清的,在工作底圖上進行標記,再由各村民帶路對底圖不清楚的地塊,用RTK測量儀器進行實地測繪。在全面摸清該地塊數據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工作底圖,在ArcGIS工作底圖上標注承包地塊的空間分布情況,標注每一承包地塊的權利人姓名、編號、指界人姓名、旱地還是水田以及地塊名稱等基礎信息,并在ArcGIS工作底圖上形成矢量數據以完善數據庫基礎信息。底圖確認和基礎數據完善結果見圖1。調查組完成的部分權屬確認結果見圖2。
2.3.4收集基礎數據進行內業(yè)處理,并完善數據庫基礎信息。在對該縣的各村數據進行初步比對和實地測繪后,調查組根據獲得的基礎數據和相關信息,補充完善ArcGIS數據庫需要的所有基礎數據。
2.3.5對基礎數據進行審核公示。土地調查涉及各村民利益[3],調查組對進行過內業(yè)處理的帶有地塊的權利人姓名、地塊的面積的影像資料圖,以及每家每戶所有承包地塊的信息資料,到各小組審核公示、勘誤修正,并由各村民進行結果確認。
2.4測繪技術精度控制
2.4.1衛(wèi)星影響圖精度。此次確權底圖是基于國家技術標準規(guī)范的航拍圖象,根據《云南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實施細則》的要求,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的比例尺為1∶10 000,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的比例尺為1∶2 000,有條件地區(qū)可采用1∶1 000、1∶500比例尺,調查組采用的1∶2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及1∶10 000衛(wèi)星影像圖,已達到云南省土地確權實施細則要求的標準。但從實際操作效果來看,1∶10 000影像圖較為模糊,不易辨認,如果有條件可考慮采用更大比例尺的影像圖。
2.4.2實地測繪技術及誤差率控制。富寧縣地貌山區(qū)面積占96%,境內多森林,地形復雜,勘測難度大,但有利的是該縣的CORS網絡基本覆蓋了整個地區(qū)。在實地勘測中,調查組采用RTK單基準站CORS網的建立,并優(yōu)先考慮RTK單基準站網絡模式來進行實測。將基站設置在5~8 km的范圍內,并通過橢球重點偏移差值計算法[4]對動態(tài)的GPS定位進行信息處理,RTK測量誤差精度控制在2~3 cm范圍內,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土部門的精度要求。
3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總結
3.1政府部門的全力配合是完成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基礎實例中,富民縣多民族、地域廣、地形復雜,好多村民與工作組語言不通,調查組剛進行該項工作時,村民都不了解開展此項工作的意義,當地村民配合度較差,工作開展過程中困難重重。經過工作組一段時間的努力,才逐漸引起了各級政府的共鳴,相關部門也越來越重視該工作,親自陪同調查組到各鄉(xiāng)鎮(zhèn)召開動員大會,在語言不通的少數民族村落,各自然村村主任也到各地塊幫助確權,確保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2工作細致、認真和多次復核是做好該項工作的要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外業(yè)調查、內業(yè)整理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程,工作量大,且涉及每戶村民的自身利益,在確權調查
中一是要求外業(yè)調查員要認真仔細、公平公正,不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完成這一項工作,還要確保精確度和準確度;二是內業(yè)整理過程中,要進行多輪次多人復核,以確保數據庫數據和發(fā)證數據的準確無誤。
3.3要讓各級政府、村民充分認識農村土地確權的重要意義此次文山州富寧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工作,當地土管部門在調查組完成該項工作后,重新為村民換發(fā)了新的承包經營權證,這樣村民既可以用《承包經營權證》抵押貸款,也有利于當地政府惠農政策的實施。這項工作對于穩(wěn)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長久不變、依法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合法權益、規(guī)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矛盾糾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陳建明,陳忠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J].國土資源,2006(5):361-362.
[2] 陳建東.淺談“3S”技術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3(8):123-124.
[3] 于建嶸,石鳳友.關于當前我國農村土地確權的幾個重要問題[J].東南學術,2012(4):4-11.
[4] 羅勇.單基站RTK及城市多基站CORS測量原理精度及優(yōu)缺點比較分析[J].建材發(fā)展導向,2013(6):72-73.
Study on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A Case Study of Funing County, Wenshan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LI Yi-bin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Yuxi Agriculture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Yuxi, Yunnan 653106)
Key wordsRural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curacy
AbstractCombined with rural l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 practice in Funing County, Wenshan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the main investiga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cadastral map database, field survey steps of land ownership, precision control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we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rural l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full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the basic work of l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 meticulous work, careful and repeated review are demands to do this job; let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villager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land ownership registration. The case of rural land registration in Funing County was discussed,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 registration work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作者簡介李怡彬(1976- ),女,云南玉溪人,講師,碩士,從事土地利用管理、測繪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2
中圖分類號S 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7-2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