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為, 沈春燕, 武攀峰
(1.江蘇省南通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江蘇南通 226006;2.江蘇省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江蘇南通 226002)
?
南通市郊基地農產品鉛·鎘·砷·汞含量特征與評價
吳 為1, 沈春燕1, 武攀峰2
(1.江蘇省南通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江蘇南通 226006;2.江蘇省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江蘇南通 226002)
摘要[目的]了解南通市郊基地生產的蔬菜的重金屬含量和安全狀況。[方法]對南通市郊基地主要生產的豆類、瓜類、綠葉菜類、白菜類、甘藍類和茄果類6種農產品進行砷、鉛、鎘、汞4種重金屬含量檢測,并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及綜合污染指數法對重金屬污染等級及污染水平進行評價,判斷其食用安全性。[結果]試驗表明,南通市郊基地6類農產品中重金屬鉛、鎘平均值最高的均為葉菜類,瓜類和豆類的重金屬含量最低;農產品的重金屬單因子污染指數和綜合污染指數均未超過1,污染等級為“安全級”,污染水平處于“清潔”,食用安全性良好。[結論] 研究可為此類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提供依據,也為深入研究重金屬污染來源及富集、轉移規律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產品;鉛;鎘;砷;汞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 隨著近年來全國各地多起重金屬污染事件的接連爆發,重金屬污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產地環境問題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重視[1-2]。城市郊區基地生產的鮮活農產品,絕大多數是通過零售渠道直接進入城市居民家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了解甚少,僅憑感官判斷,所以很難保證家庭餐桌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的不健全和人們消費習慣的不科學,也造成了人們對農產品消費安全性的忽視。施婉君等調查發現,上海市蔬菜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其中以鉛和鎘的污染最甚,超標率分別達到12.00%和13.29%[3]。土壤重金屬污染分布與區域功能定位有關[4-5],李明德等對長沙市的土壤及蔬菜重金屬含量調查發現,市郊70.0%的土壤受到鎘污染,27.6%受到汞污染,58.6%受到重金屬綜合污染;100%的葉菜樣品鉛超標,最大超標率為137%,平均為60%;50%的葉菜鎘超標,最大超標率127%[6]。目前,有關南通市郊基地生產的蔬菜重金屬含量和安全狀況鮮有報道。為此,筆者選取南通市郊多處生產基地,對豆、瓜、綠葉菜、白菜、甘藍和茄果6類主要農產品中鉛、鎘、砷、汞等重金屬含量進行了檢測和評價分析,以期為該類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提供依據,也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重金屬污染來源及富集、轉移規律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樣品采集及處理。南通市郊蔬菜基地按照《農業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進行了布點采樣,隨機采集豆類、瓜類、綠葉菜類、白菜類、甘藍類和茄果類6類農產品樣品180個,洗凈除雜后勻漿,裝袋備用。
1.1.2主要儀器和試劑。安捷倫AA240D 原子吸收光譜儀,北京吉天AFS9130 原子熒光光譜儀,德國CEM微波消解系統,硝酸(GR),鹽酸(GR),標準儲備液購于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
1.2方法
1.2.1測定方法。農產品中鉛、鎘、砷、汞含量的檢測分別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鉛的測定》GB/T5009.12—2010、《食品中鎘的測定》GB/T5009.15—2003、《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GB/T5009.11—2003、《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GB/T5009.17—2003。
1.2.2農產品重金屬的單項污染指數評價方法。單因子污染指數法是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能直接反映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超標倍數[7]。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 Pi為農產品中污染物 i的單因子污染指數,具體反映某污染物超標倍數和程度;Ci為農產品中污染物i的實測值 (mg/kg);Si為污染物i的評價標準(mg/kg)。Pi>1 表示污染;Pi≤1表示未污染;Pi值越大,則污染越嚴重。
1.2.3農產品重金屬的綜合污染指數評價方法。采用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進行評價,綜合污染指數是評價作物受多種污染物綜合效應的環境質量指數,能全面反映各污染物對作物的不同作用[7]。其計算公式為 :


1.2.4農產品污染限值。6類農產品中鉛、鎘、砷、汞污染限值及標準來源見表1。
1.2.5污染評價標準[8]。農產品的污染評價標準見表2。
表2農產品污染狀況評價標準
Table 2Evaluation standard of pollution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2結果與分析
2.1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含量6類農產品中鉛、鎘、砷、汞等重金屬含量的檢測結果見表3所示。由表3可知,農產品中砷、汞濃度均低于檢出限(分別為0.005 mg/kg和0.001 mg/kg),鉛檢出率為56.5%(檢出限 0.005 mg/kg),鎘檢出率為77.8%(檢出限0.000 1 mg/kg)。在高于檢出限的結果中,各農產品鉛含量為0.024 ~0.189 mg/kg,其中綠葉菜含量最高,具體品種為球生菜,含量達到0.189 mg/kg;鎘含量為0.000 1~0.035 6 mg/kg,其中白菜類含量最高,具體品種為青菜,含量達到0.035 6 mg/kg。
注:ND表示未檢出。
Note: ND indicated not detected.
2.2農產品中重金屬的污染評價根據農產品重金屬的單項污染指數評價方法和綜合污染指數評價方法,可以得到6類農產品的重金屬污染評價結果,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6類農產品綜合污染指數按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綠葉菜類、茄果類、甘藍類、瓜類、白菜類、豆類,均為未達到污染水平,均未受到鉛、鎘、砷、汞重金屬的污染。從單因子污染指數Pi來看,就鉛而言,Pi大于0.2的分別為綠葉菜類(Pi=0.308)、瓜類(Pi=0.232)、甘藍類(Pi=0.236),豆類、白菜類、茄果類Pi值均較低;另外,鎘Pi超過0.2的僅有茄果類。從評價結果來看,南通市郊基地農產品的污染水平均處于“清潔”水平,說明該市當地農產品食用安全性總體良好,對人體健康無影響。
3結論與討論
從6類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含量來看,鉛、鎘平均值最高的均為葉菜類,而有研究表明,重金屬污染水平與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中鉛、鎘含量密切相關, 農產品中葉菜類對鉛、鎘的積累與土壤中的鉛、鎘有顯著性相關關系[9]。葉菜類含鉛、鎘較高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一些高濃度鉛、鎘的細小顆粒降落在植物表面,葉類蔬菜表面吸附和吸收了這些顆粒導致葉菜類鉛、鎘含量較高。另外,磷肥、含磷復合肥等肥料中含有一定的重金屬,含有重金屬的化肥、農藥施用致使土壤中鎘含量偏高,而鎘元素很強的活性容易被蔬菜吸收才導致了鎘的普遍檢出率較高[10]。總體來看,瓜類和豆類的重金屬含量最低、受污染程度最低,這與以前的一些研究情況有共同點,建議結合南通市有關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結果,在土壤重金屬含量偏高的地方結合當地土壤質地狀況多種植一些瓜類、豆類、白菜類蔬菜,少種植一些葉菜類蔬菜,以確保農產品食用安全。
注:低于檢出限的指標按檢出限的一半進行評價。
Note: Index lower than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half of detection limit.
參考文獻
[1] 信麗媛,賈寶紅.天津沿海都市農業的發展概況及對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8):8-10.
[2] 施婉君,靳治國,周培.上海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進展[J].上海環境科學,2009(2):72-75.
[3] 李明德,湯海濤,湯睿,等.長沙市郊蔬菜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調查及評價[J].湖南農業科學,2005(3):34-36.
[3] 蔡保松,陳同斌,繆曉勇,等.土壤砷污染對蔬菜砷含量及食用安全性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4,25(4):711-717.
[4] 荀艷麗,申穎,趙千里.濟寧市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重金屬污染調查及評價[J].長江蔬菜,2015(10):35-37.
[5] 吳雙桃,朱慧.市郊公路邊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屬含量的特征[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3):587-589.
[6] 馬往校,段敏,李嵐.西安市郊區蔬菜中重金屬污染分析與評價[J].農業環境保護,2000,19(2):96-98.
[7] 林忠輝,陳同斌.磷肥雜質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J].生態農業研究,2000,8(2):47-50.
[8] 盛蒂,朱蘭保,王丹.蚌埠市售水果重金屬污染及健康風險預警評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837-842.
[9] 馬冉,楊宏,董曉倩,等.電子廢物拆解跡地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分布特征[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40-142.
[10] 任婧,袁旭,卞春梅,等.貴陽白云區工業園區周邊水稻土重金屬含量狀況及風險評價[J].西南農業學報,2015(3):1149-1154.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Pb, Cd, As and Hg Conten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Planting Base of Suburban Nantong
WU Wei1, SHEN Chun-yan1, WU Pan-feng2
(1.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Nantong C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6; 2.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Nantong C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2)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Lead (Pb); Cadmium (Cd); Aesenic (As); Mercury (H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and safety status of vegetable in planting base of Suburban Nantong. [Method] Pb, Cd, As and Hg contents in six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detected, which were in legume vegetables, cucurbits, green leaf vegetables, cabbages, kale vegetables, andSolanaceousvegetables. Both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 method and compound factor pollution index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llution degree and level of heavy mental pollutants, and to judge the edible level accordingly. [Result] Green leaf vegetables had the maximum contents of Pb and Cd among the six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planting base of Suburban Nantong. Cucurbits and legume vegetables had the minimum contents of heavy metal. Neither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 nor compound factor pollution index was above 1. The pollution degree fell to “safe” grade, the pollution level stayed at “clean” grade and the edible level was sound and safe.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quality safety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planting bas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ource, enrichment of transfer rul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作者簡介吳為(1980- ),女,江蘇南通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環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19
中圖分類號TS 20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7-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