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莉 管小敏
?
高校作風建設主要問題與長效機制研究
莊 莉 管小敏
文章針對高校作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構建高校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要遵循個體與整體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常態與長效相結合的原則,抓住“人”的主體,夯實“法”的基礎,強化“技”的保障。
高校;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作風是指個人或組織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表現出來的態度或行為風格,包括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五個方面。近年來,全國高校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是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容易反彈,甚至在作風建設方面出現了一些新苗頭、新現象,有必要就這些問題及其產生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著力構建高校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以進一步推進高校作風建設落地生根、成為新常態。
(一)高校領導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
領導干部的作風表現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關系到作風建設的成敗。當前,高校領導干部作風問題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上,必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解決好。
在形式主義方面,突出表現為理論學習不夠深入,講數量輕質量,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內容單調,學用結合不緊密;工作落實不夠有力,有時存在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情況,有時甚至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一些工作浮在面上,存在重規劃、輕落實的現象,工作進展及成效不夠明顯;注重追求外延擴張,內涵建設力度不足,有時工作圍著評價指標轉,忽視了學校發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官僚主義方面,突出表現為有的領導干部只對自己分管的工作比較重視,而對涉及學校重大改革方案、發展戰略等全局性的工作重視不夠;有的領導干部還不能很好地處理學術責任與行政責任之間的關系,對行政管理工作投入的時間精力不足;有的領導干部對基層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了解還不夠具體,對基層單位的工作動態信息掌握不夠及時準確,對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院和新辦的學院關心指導不夠,基層單位的一些困難與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協調解決。
在享樂主義方面,突出表現為有的領導干部出現了精神懈怠的傾向,干事創業的激情有所衰退,對高校建設發展任務的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有的領導干部擔當精神不足,創新意識不強,工作按部就班,習慣于憑經驗安排工作、處理問題,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安全隱患問題,重視不夠,沒有下決心、下力氣、想方設法解決;有的領導干部自我要求不夠嚴格,參加了一些可該參加的校內外禮儀型公務活動。
在奢靡之風方面,突出表現為學校公共資源分配不合理、資源使用效率不高,一些儀器、設備、會議室等共享不夠,利用率不高,特別是一些花費大量經費購置的科研實驗設備,往往局限于個別學科、項目使用,資源存在浪費現象;堅持勤儉節約不夠,在組織一些重大活動中,沒有很好地做到厲行節約、控制經費的使用,存在鋪張浪費現象;超標接待時有發生,個別還存在迎來送往的現象。
(二)高校作風建設本身存在的問題
一是不能持之以恒。高校作風建設通常都是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或者是學校階段性工作安排來部署的,一旦活動或工作結束,作風建設常常讓位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等中心工作,不能一以貫之,持之以恒。二是不夠系統科學。高校作風建設內容比較片面,往往把作風建設等同于抓工作作風,而忽略了思想作風、學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四個方面的內容,忽略了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有效結合,缺乏全面統籌的考慮,不成系統。三是制度執行力不強。有些制度疏于貫徹落實和督促檢查,導致管理寬松,執行不力。有些制度內容空洞、程序模糊、要求籠統、責任不明,缺乏具體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導致執行起來難以把握。同時,高校作風建設與高等教育發展形勢結合的不夠緊密,未能有效應對作風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脫離實際,不重實效,流于形式。
高校作風建設各種問題容易出現反彈,跳不出作風建設“改過來又彈回去”的周期規律,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傳統的影響,又有社會環境的沖擊;既有主觀人為思想,又有制度管理的缺位。概括起來,不外乎有“人”、“法”、“技”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
一是高校領導干部對作風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二是高校“四風”問題主要發生在領導干部身上,讓領導干部糾正自身的不良作風,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部分高校領導干部僅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尚未完全形成。有的高校領導干部抱著觀望態度,盼望著等風頭過后又可以我行我素了。三是部分高校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偏移與錯位,官本位與利己主義等陋習根深蒂固,親民為民的群眾意識日益淡薄,與廣大師生員工的聯系少了、淡了、疏遠了。師生員工對這些領導干部的工作生活情況因為不了解而無從監督,或是為了避免打擊報復,不敢監督。
(二)“法”的因素
一是有的制度或是涉及具體業務,缺乏針對性;或是內容空洞乏力,缺乏指導性;或是跟不上形勢變化,缺乏時效性。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二是作風建設與組織、人事、教學、科研、后勤等方面制度的配套銜接不夠,無法彼此呼應,學校管理制度的體系化、完整化尚存不足,存在漏洞,整體功能大打折扣。三是有的制度只是“說在嘴上,掛在墻上,寫在紙上”,并沒有放到心上,落實到行動上。有的制度執行過程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存在例外,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喪失。
(三)“技”的因素
當前,“四風”問題得到有力整治,其中“技”的運用功不可沒。比如:發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傳統,亮出了巡視督導這把利劍,運用了網絡信息這個平臺,等等。反觀高校,我們認為,正是高校作風建設過程中的一些觀念太陳舊、方法太簡單、方式不靈活、措施不給力,使得高校作風建設相對滯后。
(一)個體與整體相結合原則
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是作風建設的五個方面,它們具有不同的內涵與特點,既是相互區別的獨立個體,又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因此,一方面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協調推進;另一方面要重視各方面的作用與相互關系,搞好個體,用個體的建設發展推動整體的建設。
(二)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原則
一方面要學習歷史,把握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求訓致用;另一方面要考慮歷史與現實的區別,不囿于歷史經驗,敢于直面現實,勇于創新、突破傳統,求新求變求發展。
(三)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原則
所謂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原則,就是一方面要以治標為主,通過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治本力度,標本兼治,才能取得真正實效。
(四)常態與長效相結合
所謂常態,就是從制度上強化高校作風建設,并將制度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常態的工作機制、常態的督查落實,改變作風建設“運動式”、“活動式”思維和模式,使得作風建設成為一種經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狀態,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所謂長效,就是持久抓,見長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完善制度,創新體制,從源頭預防和解決作風建設的深層次問題,真正做到立足常態,形成長效。
(一)抓住“人”的主體
高校作風建設的主體包括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如何抓好這個主體,一是靠教育。要堅持正面教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通過正面典型的正能量傳播和反面典型的以案說法,認真細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黨性和道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黨章意識、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和組織意識。二是靠群眾。只有誠心誠意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請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我們的干部才能更清楚地找到作風上的不足、工作中的短板,思之改之補之,重新贏得群眾的信任。三是靠自律。教育、制度、監督和懲處,是他律,解決的只是“不敢”和“不能”的問題。要抓好“人”這個主體,關鍵還是要自律。高校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自覺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深刻查擺問題,找出差距,剖析原因,明確方向,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不想”的自覺才能完全形成。
(二)夯實“法”的基礎
一是構建務實管用的作風建設制度體系,突出針對性和指導性。對已形成的制度加以完善,對未形成的制度抓緊制定,對不適宜的制度及時廢除,將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到政策和制度層面,形成制度并鞏固下來,最大限度地解決制度的缺位和失靈問題。二是加強黨紀法規制度的宣傳工作,讓黨員領導干部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促進黨員領導干部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著力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法治修養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三是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意識,堅持制度執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針對“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有章不遵,有規不循”等嚴重破壞制度的行為,要加大查處力度,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強化“技”的保障
一是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觸動思想、觸及靈魂,解決問題、增進團結。二是堅持走群眾路線,實行開門調研,完善和落實校領導聯系學院、教師和困難學生制度、校領導聽課制度、校領導與教職工談心談話制度等服務師生員工的具體舉措,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師生員工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通過校園網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搭建陽光辦公平臺,實現各項工作的公開化、科學化和規范化,讓師生看清楚、給干部以壓力,促使他們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率,努力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四是堅持分類指導。根據教職工黨員、學生黨員、離退休黨員的特點,提出不同的作風建設目標要求和辦法措施,并劃分不同的層次和類別,分門別類地找出問題并加以指導解決。五是強化正風肅紀。充分發揮高校紀委、監察和內部審計等職能部門在正風肅紀中的作用,堅持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建立督查問責機制,加大監督執紀問責的力度。對于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的,更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決不姑息遷就。
[1]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9.
[2]王岐山.依法治國 依規治黨 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J].中國紀檢監察,2015(2).
[3]黃樹賢.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堅決防止“四風”反彈[J].中國紀檢監察,2015(9).
[4]戴茂林.作風建設不但要治標更要治本[J].共產黨員,2014(15).
[5]胡威、藍志勇.“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東西方比較[J].中國行政管理,2012(10).
[6]姚桓.作風建設“兩條拋物線”現象剖析[J].人民論壇,2013(30).
[7]謝寶富.打破作風建設周期律的深層思考[J].人民論壇,2013(1).
[8]胡明明.論高校領導干部作風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4).
[9]劉劍華.高校干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初探[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課題項目:福州大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社科類)專項課題(反腐倡廉專項)“高校作風建設主要問題與長效機制研究”(13SKZ34)。
[福州大學監察審計處]
(責任編輯:盧彩晨)